一种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446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两种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衣包括:衣长调节面、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由挂面、前衣片和后衣片缝合而成的上衣本体;衣长调节面的反面与上衣本体的内侧贴合;衣长调节面的下端与上衣本体的下摆贴边处缝合在一起;衣长调节面的反面的上端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件,上衣本体内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件;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将衣长调节面固定在上衣本体的内侧;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分开,衣长调节面下翻,超出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衣能够解决现有服装款式单一不能满足在多个场合下的着装要求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装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衣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着装观念由正装化向休闲化转变,从精神以及身体上寻求解放、释然。户外旅游、野外聚餐等活动增加,人们外出时尽量使自己的装备轻量化。现在的休闲服装款式固定,着装效果单一,不能同时满足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于服装款式及功能的需求。因此外出旅游、野外聚餐等活动时就需要准备很多件衣物,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便增加了外出时负重,不能从精神及身体上得到彻底的放松。综上所述,现在的服装款式单一,不能同时满足多个场合下人们对于服装外观及功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衣,该上衣能够解决现有服装款式单一不能满足在多个场合下的着装要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公开 了一种上衣,所述上衣包括两种使用状态,所述上衣包括:衣长调节面、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由挂面、前衣片和后衣片缝合而成的上衣本体;所述衣长调节面的下端与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贴边处缝合在一起;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反面的上端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上衣本体内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件;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反面与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贴合;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将所述衣长调节面固定在所上衣本体的内侧;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分开,所述衣长调节面下翻,超出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在上述上衣中,所述上衣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部件和与第三连接部件配合使用的多个第四连接部件;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左侧边缘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件,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右侧边缘设有所述第三连接部件,所述上衣本体的挂面的与所述衣长调节面上的第三连接部件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四连接部件;所述衣长调节面通过第三连接部件与第四连接部件相配合固定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所述衣长调节面通过第三连接部件与第四连接部件相配合固定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公拉链,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或者,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母拉链,所述第四连接部件为公拉链。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四合扣的母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四合扣的子扣;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四合扣的子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四合扣的母扣。在上述上衣中,所述上衣包括:N个第一连接部件和N个第二连接部件,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衣长调节面下端边缘的与所述上衣本体背部中缝相对应的位置,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衣长调节面下端边缘的与所述上衣本体侧缝相对应的位置。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第四连接部件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接部件的长度范围为23cnT25cm。在上述上衣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的最下端与所述下摆贴边处的距离为4cnT6Cm ;所述第四连接部件的最下端与所述下摆贴边处的距离为4cnT6Cm。在上述上衣中,所述衣长调节面的高度为28cnT30cm。在上述上衣中,所述衣长调节面的下端缝合在所述下摆贴边处的顶端。由上述可知,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衣长调节面、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由挂面、前衣片和后衣片缝合而成的上衣本体;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反面与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贴合;所述衣长调节面的下端与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贴边处缝合在一起;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反面的上端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上衣本体内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件;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将所述衣长调节面固定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分开,所述衣长调节面下翻,超出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本技术提供的上衣,通过将衣长调节面闭合与展开,可以实现上衣的短款与长款之间相互转化,满足穿着者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服装的要求。可以让人民在外出旅行、游玩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负重,营造一个轻松、惬意的出游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上衣的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上衣的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上衣的左半边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所示上衣的左半边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衣,该上衣能够在不同的上衣款式之间相互转化,能够达到多种不同的着装效果。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上衣的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上衣的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上衣的左半边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所示上衣的左半边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上衣包括两种使用状态,其中,上衣包括:衣长调节面102、第一连接部件103、第二连接部件104以及由挂面1011、前衣片1012和后衣片1013缝合而成的上衣本体101 ;衣长调节面102的下端与上衣本体101的下摆贴边107处缝合在一起;衣长调节面101的反面的上端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件103,上衣本体101内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件104。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衣长调节面102的下端缝合在下摆贴边107处的顶端。即衣长调节面102的下端设置在上衣本体102的面料与下摆贴边107之间,通过将下摆贴边107的顶端缝合,将衣长调节面102的下端固定在上衣本体101的下摆贴边107处。参见图1和图3,在第一使用状态下,衣长调节面102的反面与上衣本体101的内侧贴合;第一连接部件103与第二连接部件104配合,将衣长调节面102固定在上衣本体101的内侧。即第一使用状态为短款的上衣状态。参见图2和图4,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103与第二连接部件104分开,衣长调节面102下翻,超出上衣本体101的下摆。即第二使用状态为长款的上衣状态。为了防止衣长调节面102脱落,以及更好的固定衣长调节面102。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衣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部件105和与第三连接部件105配合适应性的多个第四连接部件106。在衣长调节面102的左侧边缘设有第三连接部件105,在衣长调节面102的右侧边缘设有第三连接部件105,上衣本体101的挂面1011的与衣长调节面102上的第三连接部件105对应的位置设有第四连接部件106。具有为,衣长调节面102的最左侧距离左侧的挂面1011的最右侧的距离为1.0cnTl.5cm ;在衣长调节面102的左侧边缘设置第三连接部件105,在上衣本体101的左侧的挂面1011的右侧边缘设置第四连接部件106。同样的,衣长调节面102的最右侧距离右侧的挂面1011的最右侧的距离为1.0cnTl.5cm ;在衣长调节面102的右侧边缘设置第三连接部件105,在上衣本体101的右侧的挂面1011的左侧边缘设置第四连接部件106。其中,上衣的右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未在图中画出,可以参见左侧的结构示意图,该上衣的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相互对称。衣长调节面102通过第三连接部件105与第四连接部件106相配合固定在上衣本体101的内侧。具体为,在第一使用状态下,衣长调节面102的上端通过的第一连接部件103与第二连接部件104的配合固`定在上衣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包括两种使用状态,所述上衣包括:衣长调节面、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由挂面、前衣片和后衣片缝合而成的上衣本体;所述衣长调节面的下端与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贴边处缝合在一起;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反面的上端边缘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上衣本体内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件;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衣长调节面的反面与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贴合;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配合,将所述衣长调节面固定在所述上衣本体的内侧;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分开,所述衣长调节面下翻,超出所述上衣本体的下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伟吴志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