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包括上衣、左护腿片和右护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结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两侧通过所述衣片结合件连接;所述左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该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具有以下优点:该防风服护腿片具有全展开、半展开和全折叠三种结构,方便驾车人根据实际需求保护身体的不同部位,具有使用灵活和方便的优点;并且,护腿片与上衣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方式,进一步增强了防风服的使用灵活性,从而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也具有穿着快速和简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服装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
技术介绍
当进入秋冬季时,早晚外部气温通常较低,人们穿着普通衣物驾车时,驾车人会明显感觉位于迎风面的身体部位的体温较低,所感受的风力较大,从而增强了驾车人的不适感。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具有防风功能的服装。目前市售具有防风功能的服装多是根据户外徒步运动需求而设计的,为满足户外徒步需求,上衣和裤子基本上下独立设计。该种具有防风功能的服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人们驾驶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外出时,出行距离通常较短,例如,2小时以内的车程,所以,驾车人需要频繁更换该类服装,为驾车人带来了不便;从而也限制了该类服装的普遍推广应用,驾车人有时更愿意穿着普通服装出行。另外,也存在着部分驾车人直接将普通秋冬季衣服反套在身体上,从而达到防风保暖作用。但是,由于普通衣服的衣袖是参考人体工程学,按照人体左右上肢活动习惯来设计的,当反穿普通衣服时,驾车人的上肢活动会明显受限。由于上肢要控制机、电动、自行车的转向,这样反穿衣物会增大驾车人及他人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防风服,在满足驾车人防风保暖需求的情况下,还需满足以下要求:(I)驾车人穿着该防风服时,该防风服不限制驾车人着装和身体正常活动需要,并且不改变驾车习惯;(2)防风服需要具有穿着快速和简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包括上衣、左护腿片和右护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结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两侧通过所述衣片结合件连接;所述左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所述左护腿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侧底部;所述右护腿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侧底部;并且,在所述左护腿片上还设置有左腿连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左腿连接件相匹配的左衣连接件,所述左护腿片向上折叠后通过所述左腿连接件和所述左衣连接件的连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在所述右护腿片上还设置有右腿连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右腿连接件相匹配的右衣连接件,所述右护腿片向上折叠后通过所述右腿连接件和所述右衣连接件的连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优选的,在所述前衣片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防风带;和/或在所述左袖的袖口位置设置有第二防风带;和/或在所述右袖的袖口位置设置有第三防风带。优选的,所述第一防风带、所述第二防风带和所述第三防风带均为松紧带。优选的,所述衣片结合件包括左侧翼、右侧翼和侧翼松紧调节件;所述左侧翼缝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左侧,所述右侧翼缝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右侧,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通过所述侧翼松紧调节件连接。优选的,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为对称的三角形侧翼;和/或所述松紧调节件为分别缝制在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的左条带和右条带;和/或所述左条带和所述右条带分别设置在相互配合以调节所述上衣松紧度的锁扣。优选的,所述衣片结合件包括左侧后衣片、右侧后衣片和后衣片连接件;所述左侧后衣片缝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左侧,所述右侧后衣片缝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右侧;所述左侧后衣片和所述右侧后衣片通过所述后衣片连接件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后衣片连接件为拉链;和/或在所述拉链的里部设置有挡风片。优选的,所述左护腿片和所述右护腿片为对称结构;所述左护腿片包括:护大腿片和护小腿片;所述护大腿片包括大腿片本体、大腿片连接件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大腿片本体两侧的左大腿片侧翼和右大腿片侧翼;所述左大腿片侧翼通过所述大腿片连接件和所述右大腿片侧翼活动连接;所述护小腿片包括小腿片本体、小腿片连接件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小腿片本体两侧的左小腿片侧翼和右小腿片侧翼;所述左小腿片侧翼通过所述小腿片连接件和所述右小腿片侧翼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大腿片连接件为相互配合调节护大腿片松紧的粘扣;和/或所述小腿片连接件为相互配合调节护小腿片松紧的粘扣;和/或所述左腿连接件为两个,包括第一左腿连接件和第二左腿连接件;所述第一左腿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左腿连接件按自上向下顺序设置在所述大腿片本体上;所述左衣连接件为两个,包括按自下向上顺序设置的第一左衣连接件和第二左衣连接件;所述左护腿片向上折叠后,所述护大腿片通过所述第一左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左衣连接件的结合作用、以及所述第二左腿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左衣连接件的结合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的左部;所述护小腿片呈自然向下弯折状态。优选的,所述上衣还包括翻领、和/或后过肩松紧调节件和/或防护翼;所述翻领设置在所述上衣的领口位置;所述后过肩松紧调节件设置在所述上衣的后过肩位置;所述防护翼设置在所述后过肩松紧调节件的外部;和/或所述左护腿片与所述前衣片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护腿片与所述前衣片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具有以下优点:(I)该防风服参考人体工程学设计,驾车人穿着该防风服时,能够满足驾车人身体正常活动需要,并且不改变驾车习惯,防止驾车人因四肢活动不便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2)该防风服护腿片具有全展开、半展开和全折叠三种结构,方便驾车人根据实际需求保护身体的不同部位,具有使用灵活和方便的优点;并且,护腿片与上衣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方式,进一步增强了防风服的使用灵活性,从而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也具有穿着快速和简便的优点;(3)在防风服的前衣片的底端、左袖的袖口位置和右袖的袖口位置分别设置有防风带,从而提高了防风性能;并且,通过在上衣领口位置设置翻领,进一步增强了防风服迎风面的防风性能。(4)通过侧翼松紧调节件、小腿片连接件和大腿片连接件的调节作用,该防风服可适用不同体形的人穿着,增大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的正面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的正面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的正面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的后面为锁扣连接时的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的后面为锁扣连接时的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的后面为拉链连接时的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I—上衣;2-—左护腿片;3-—右护腿片;6-—翻领;7-—后过肩松紧调节件;8---防护翼;11前衣片;12左袖;13右袖;21护大腿片;22护小腿片;41第一左腿连接件;42第二左腿连接件;51第一左衣连接件;52第二左衣连接件;111第一防风带;121第二防风带;131第二防风带;141左侧翼;142右侧翼;143侧翼松紧调节件;151左侧后衣片;152右侧后衣片;153后衣片连接件;211大腿片本体;212大腿片连接件;213左大腿片侧翼;214右大腿片侧翼;221小腿片本体;222小腿片连接件;223左小腿片侧翼;224右小腿片侧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包括上衣1、左护腿片2和右护腿片3 ;上衣I包括前衣片11、衣片结合件、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左护腿片和右护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结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两侧通过所述衣片结合件连接;所述左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所述左护腿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侧底部;所述右护腿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侧底部;并且,在所述左护腿片上还设置有左腿连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左腿连接件相匹配的左衣连接件,所述左护腿片向上折叠后通过所述左腿连接件和所述左衣连接件的连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在所述右护腿片上还设置有右腿连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右腿连接件相匹配的右衣连接件,所述右护腿片向上折叠后通过所述右腿连接件和所述右衣连接件的连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左护腿片和右护腿片;所述上衣包括前衣片、衣片结合件、左袖和右袖;所述前衣片的左右两侧通过所述衣片结合件连接;所述左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袖隆位置,所述右袖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袖隆位置; 所述左护腿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左侧底部;所述右护腿片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衣片的右侧底部;并且,在所述左护腿片上还设置有左腿连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左腿连接件相匹配的左衣连接件,所述左护腿片向上折叠后通过所述左腿连接件和所述左衣连接件的连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在所述右护腿片上还设置有右腿连接件,在所述前衣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右腿连接件相匹配的右衣连接件,所述右护腿片向上折叠后通过所述右腿连接件和所述右衣连接件的连接作用而固定到所述前衣片上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衣片的底端设置有第一防风带;和/或在所述左袖的袖口位置设置有第二防风带;和/或在所述右袖的袖口位置设置有第三防风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风带、所述第二防风带和所述第三防风带均为松紧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片结合件包括左侧翼、右侧翼和侧翼松紧调节件;所述左侧翼缝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左侧,所述右侧翼缝制在所述前衣片的右侧,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通过所述侧翼松紧调节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为对称的三角形侧翼。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松紧调节件为分别缝制在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的左条带和右条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条带和所述右条带分别设置有相 互配合以调节所述上衣松紧度的锁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结构的防风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片结合件包括左侧后衣片、右侧后衣片和后衣片连接件;所述左侧后衣片缝制在所述如衣片的左侧,所述右侧后衣片缝制在所述前衣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健,
申请(专利权)人:许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