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甘蔗自动排种机构。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包括排种输送带和导种箱(19),所述排种输送带的下端设置在导种箱(19)内,排种输送带的带面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种勺(18),所述排种输送带整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且排种输送带的上部带面至少有一段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单根甘蔗自动排种,适于甘蔗联合种植机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的
,具体是指一种甘蔗种植机用的自动排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甘蔗种植已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国内使用的甘蔗联合种植机是整杆式甘蔗联合种植机,需由人工进行喂种,人工喂种容易出现漏种断垄现象,劳动强度也大,因而这种种植机的种植效率较低。此外,由于整杆式甘蔗种不能进行选芽、消毒和催芽,导致有效芽不足而影响甘蔗出苗率,甘蔗的收成也会受到影响。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甘蔗自动排种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包括排种输送带和导种箱,所述排种输送带的下端设置在导种箱内, 排种输送带的带面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种勺,所述排种输送带整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 O度,且排种输送带的上部带面至少有一段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 O度。其中,所述取种勺为L形。其中,所述排种输送带包括两个第一链轮、两个第二链轮、两根排种链条、两个第一导向链轮,所述排种链条绕在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导向链轮上,所述取种勺水平装配在排种链条上。其中,所述排种输送带包括第二导向链轮,所述排种链条绕在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导向链轮、第二导向链轮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单根甘蔗自动排种,适于甘蔗联合种植机使用。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甘蔗自动排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其可实现单根甘蔗自动排种,适于甘蔗联合种植机使用。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包括排种输送带和导种箱19。所述排种输送带的下端设置在导种箱19内,排种输送带的带面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种勺18,所述取种勺18为L形,L形的大小根据单根甘蔗的直径来设置。所述排种输送带整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且排种输送带的上部带面至少有一段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这样,取种勺18中多余的甘蔗种经过该段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回导种箱19,可以保证一个取种勺18只取一根甘蔗种,防止多种。优选的,所述排种输送带包括两个第一链轮16A、两个第二链轮16B、两根排种链条15、两个第一导向链轮A、第二导向链轮B,所述排种链条15绕在第一链轮16A、第二链轮16B、第一导向链轮A、第二导向链轮B上,所述取种勺18水平装配在排种链条15上,第一链轮16A或第二链轮16B可由液压马达或(地轮驱动机构)驱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液压马达驱动链条15回转,取种勺18向上运动时在导种箱19内进行取种作业,取种勺18运动到由链轮A和链轮B与链条15形成的运行面时,由于该处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这样,取种勺18中多余的甘蔗种经过该段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回导种箱19,可以保证一个取种勺18只取一根甘蔗种,防止多种。取种勺18朝下方运动时,甘蔗种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出,落入由种植机开沟器开出的沟内。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 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指两个元件的内部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总之,本技术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技术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甘鹿自动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种输送带和导种箱(19),所述排种输送带的下端设置在导种箱(19)内,排种输送带的带面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种勺(18),所述排种输送带整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 O度,且排种输送带的上部带面至少有一段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 O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勺(18)为L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输送带包括两个第一链轮(16A)、两个第二链轮(16B)、两根排种链条(15)、两个第一导向链轮(A),所述排种链条(15)绕在第一链轮(16A)、第二链轮(16B)、第一导向链轮(A)上,所述取种勺(18)水平装配在排种链条(1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输送带包括第二导向链轮(B),所述排种链条(15)绕在第一链轮(16A)、 第二链轮(16B)、第一导向链轮(A)、第二导向链轮(B)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甘蔗自动排种机构。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包括排种输送带和导种箱(19),所述排种输送带的下端设置在导种箱(19)内,排种输送带的带面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种勺(18),所述排种输送带整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且排种输送带的上部带面至少有一段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单根甘蔗自动排种,适于甘蔗联合种植机使用。文档编号A01C7/20GK203086964SQ2013200618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黄小文, 刘为华, 郭家文 申请人:黄小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蔗自动排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种输送带和导种箱(19),所述排种输送带的下端设置在导种箱(19)内,排种输送带的带面外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种勺(18),所述排种输送带整体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且排种输送带的上部带面至少有一段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文,刘为华,郭家文,
申请(专利权)人:黄小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