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43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流开关,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26),从转动中心(P)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20),具有通电部件(31)和外框(45),通电部件(31)与可动触头(26)离合,隔着可动触头(26)的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外框(45)至少包围在通电部件(31)的周围;可动电弧触头(1),设在可动触头(26)上;固定电弧触头(2),设在固定触头(20)上;以及永久磁铁(3a、3b),配置在固定触头(20)或者可动触头(26)的内部,生成与在可动电弧触头(1)和固定电弧触头(2)之间发生的电弧(4)相交叉的磁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流开关,尤其是涉及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的电流开关,其中,可动触头从转动轴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能够在可动触头的转动范围内与可动触头离合。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和固定触头的电流开关,其中,可动触头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撑,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具有可动触头所接触的通电部件。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开关的电极构造,与主固定电极的开放一侧邻接地装配辅助固定电极,在能够与主固定电极离合的叶片型的可动电极上设置投入时与主固定电极离合的主接触部,并且设置在开放时主接触部与主固定电极分离后与辅助固定电极分离的辅助接触部,将永久磁铁装配成将开放时在辅助固定电极与辅助接触部之间发生的电弧通过与其交叉的方向上的磁通驱动而消弧。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536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昭52-8446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极构造中,由于与主固定电极邻接并与主固定电极分体地装配辅助固定电极以及永久磁铁,所以零部件数量增加,进而存在开关整体的尺寸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开关,能够用永久磁铁驱动电弧,提高电流开闭性能,并且能够缩小尺寸。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流开关的特征在于,具备:叶片型的可动触头,从转动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绘出转动轨迹的方式往返动作;固定触头,具有通电部件和屏蔽部件,通电部件与上述可动触头离合,隔着上述可动触头的转动面在两侧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屏蔽部件至少包围在上述通电部件的周围而屏蔽外部的电场,并设有上述可动触头能够进入的截面为大致U字型的开口部;可动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可动触头上;固定电弧触头,设在上述固定触头上;以及永久磁铁,配置在上述固定触头或者上述可动触头的内部,生成与上述可动触头和上述固定触头离合时在上述可动电弧触头和上述固定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相交叉的磁场。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用永久磁铁驱动电弧,提高电流开闭性能,并且能够缩小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流开关沿着主母线的面处的剖视 图2是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流开关沿着绝缘操作轴的面处的剖视图;图3是可动触头的转动面上的固定触头的剖视 图4是图3的固定触头的主视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8是表示实施方 式4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电流开关中的可动电弧触头,固定电弧触头,以及永久磁铁的配置结构的附 图15是图14中的H-H向视图,放大表示了可动触头的前端部。附图标记说明: 1:可动电弧触头,2:固定电弧触头,3a、3b、5a、5b、6a、6b、7a、7b:永久磁铁,4:电弧,8、9、15、16a、16b、18、19:永久磁铁,10:箱体,11:主母线,12:绝缘隔板,17:连结部,20:固定触头,20a:开口部,21:固定侧支撑导体,22:连接导体,22a:突出部,23:接地用固定触头,25:接地用固定侧支撑导体,26:可动触头,26a:自由端,27:带狭缝导体,28:可动侧支撑导体,29:隔板连接导体,30:绝缘操作轴(旋转轴),31:通电部件,33:支撑框,35:支撑棒,37:连接部件,41:防脱部件,43:板簧,45:外框。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流开关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I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流开关沿着主母线的面处的剖视图。图2是电流开关沿着绝缘操作轴的面处的剖视图。箱体10被绝缘隔板12隔出与其它的箱体连通的开口部,形成密闭的空间。在该密闭的空间中例如填充有六氟化硫磺气体等绝缘气体。在箱体10内收纳有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的三相的主母线11。在主母线11的各相上,经由固定侧支撑导体21以及连接导体22装配有固定触头20。而且,在箱体10内的其它位置,经由接地用固定侧支撑导体25以及连接导体22装配有三个接地用固定触头23。在箱体10内的其它位置,由隔板连接导体29支撑在绝缘隔板12上的三根可动侧支撑导体28朝向箱体10的中心部延伸。可动侧支撑导体28的前端部如图2所示,分别为形成有狭缝地制成双股状的带狭缝导体27。在该带狭缝导体27上,贯通三根带狭缝导体27地装配有绝缘操作轴30。绝缘操作轴30以将相邻的三根带狭缝导体27彼此电绝缘的状态支撑并转动自如。并且在各自的带狭缝导体27上设有由该绝缘操作轴30枢轴支撑的叶片型(板状)的可动触头26。该可动触头26成从转动轴心P沿着半径方向延伸的大致细长板状,以自由端26a描绘出转动轨迹L的方式以绝缘操作轴30为转动中心转动。并且使前端的自由端26a与固定触头20或者接地用固定触头23接触。可动触头26如图1所示,以收纳在狭缝中的完全开路位置为中心如图中箭头Q所示地转动,在与固定触头20接触的完全闭路位置和与接地用固定触头23接触的接地位置之间往返动作。在可动触头26的转动范围的一端侧配置有固定触头20,在转动范围的另一侧配置有接地用固定触头23。并且从带狭缝导体27至固定触头20的旋转角度与从带狭缝导体27至接地用固定触头23的旋转角度例如为相同的角度。固定触头20以及接地用固定触头23分别成形为形成有可动触头26进入的开口部20a的截面大致为口型(或者U字型),该开口部20a分别朝向绝缘操作轴30的方向装配。固定触头20与接地用固定触头23成大致相同的构造,以下,主要对固定触头2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3是包括可动触头的自由端的转动轨迹的面上的固定触头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固定触头的主视图,是从可动触头的往返动作方向观察固定触头的附图。固定触头20具备:成对并且前端朝向开口部20a地相互大致平行地对向配置的例如6对通电部件31,支撑通电部件31的根部能够倾动的支撑框33,对通电部件31向前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作为加压部件的板簧43,以及包围在通电部件31、支撑框33以及板簧43的周围而屏蔽外部的电场的作为屏蔽部件的外框45。通电部件31隔着可动触头的转动面相互对向地排列成八字型,进而,该八字型的一对在可动触头26的转动轨迹L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拼设6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纮典藤田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