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340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耗电量的降低,而不会引起开口率的下降。通过由像素电极(20)和相对电极(80)夹持而形成液晶电容元件(Clc)。像素电极(20)、第一开关电路(22)的一端、第二开关电路(23)的一端、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端子形成内部节点(N1)。第一开关电路(22)及第二开关电路(23)的另一端与源极线(SL)相连。第二开关电路(23)由晶体管(T1)与二极管(D1)的串联电路构成,并由晶体管(T1)的控制端子、晶体管(T2)的第二端子、及升压电容元件(Cbst)一端来形成输出节点(N2)。升压电容元件(Cbst)的另一端与升压线(BST)相连,晶体管(T2)的控制端子与参考线(REF)相连。二极管(D1)在从源极线(SL)向内部节点(N1)的方向上具有整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移动电话、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终端中,通常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来作为其显示单元。此外,由于移动电话等是由电池来驱动,因此强烈要求降低其耗电量。因此,有时会将时刻、电池余量等需要持续显示的信息显示在反射型子面板中。此外,最近开始要求利用同一个主面板来进行全彩色显示的通常显示和反射型的持续显示。图38中示出了通常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此外,图39中示出了 mXn像素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配置例。另外,m及η均为2以上的整数。如图39所示,在m根源极线SL1、SL2、...、SLm、与η根扫描线GL1、GL2、...、GLn的各个交点处设有由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构成的开关元件。图38中, 用源极线SL来代表各源极线SLl、SL2.....SLm,同样地,用标号GL来代表各扫描线GLl、GL2 λ...λ GLn ο如图38所示,液晶电容元件Clc和辅助电容元件Cs经由TFT进行并联连接。液晶电容元件Clc由在像素电极20与相对电极80之间设置了液晶层的层叠结构来构成。相对电极也称为公共(common)电极。另外,图39中,对于各像素电路,仅简要表示了 TFT和像素电极(黑色的矩形部分)。辅助电容Cs的一端(一个电极)与像素电极20相连,另一端(另一个电极)与辅助电容线CSL相连,使保持在像素电极20上的像素数据的电压稳定。辅助电容Cs具有以下效果的漏电流、液晶分子所具有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所引起的黑显示和白显示下液晶电容元件Clc的电容变动、以及经由像素电极和周边布线间的寄生电容而产生的电压变动等所引起的保持在像素电极上的像素数据的电压变动进行抑制。通过依次对扫描线的电压进行控制,来使一根扫描线所连接的TFT变为导通状态,并以扫描线为单位,将提供给各源极线的像素数据的电压写入相对应的像素电极。在全彩色显示的通常显示中,即使显示内容为静止图像,也会反复地在每一帧中对同一像素写入相同的显示内容。由此,保持在像素电极上的像素数据的电压被更新,从而将像素数据的电压变动抑制在最小程度,能确保显示高品质的静止图像。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耗电量大体上被源极驱动器用于驱动源极线的耗电量所支配,大体上由下面的数学式I所示的关系式来表示。数学式I中,P表示耗电量,f表示刷新率(每个单位时间的一帧内进行的刷新动作次数),C表示由源极驱动器所驱动的负载电容,V表示源极驱动器的驱动电压,η表示扫描线数,m表示源极线数。这里,刷新动作是指保持显示内容的同时,经由源极线对像素电极施加电压的动作。(数学式I)p oc f.c.V2.η.m而对于持续显示的情况,由于显示内容是静止图像,因此不一定要在每一帧内更新像素数据的电压。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耗电量,降低该持续显示时的刷新频率。但是,若降低刷新频率,则会由于TFT的漏电流而使得保持在像素电极上的像素数据电压产生变动。该电压变动会成为各像素的显示亮度(液晶的透射率)变动,并会以闪烁的形式被观测到。此外,由于各个帧期间内的平均电位也会下降,因此可能会导致得不到足够的对比度等显示质量的下降。这里,作为在电池余量、时刻显示等静止图像的持续显示时解决因刷新频率降低而引起的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并同时实现低耗电量的方法,公开了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结构。在专利文献I所揭示的结构中,能够进行透射型和反射型这两种功能的液晶显示,另外,在能进行反射型液晶显示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路中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应当在反射型液晶的显示部中进行显示的信息作为电压信号进行保持。在进行反射型的液晶显示时,像素电路对保持在存储部内的电压进行读取,从而显示该电压所对应的信息。专利文献I中,上述存储部由SRAM构成,且上述电压信号以静态方式保持,因此不需要进行刷新动作,能同时实现显示质量的维持和低耗电量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34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移动电话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上述结构时,除了用于在通常动作时对作为模拟信息的各像素数据的电压进行保持的辅助电容元件以外,还需要在每个像素或者每个像素群中具备用于存储像素数据的存储部。由此,构成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的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上所需形成的元件数量、信号线数量会增加,故透射模式下的开口率会降低。此外,在同时设置用于对液晶进行交流驱动的极性反转驱动电路和上述存储部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导致开口率的降低。若由此因元件数量、信号线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开口率降低,则通常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图像的亮度会降低。此外,对于上述持续显示模式,只设想了 2灰阶的情况,但也要求实现能进行多色显示的持续显示模式。然而,如果要利用现有的结构来实现这种显示模式,则所需的存储部数量必然会增加,元件数量、信号线数量也会随之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耗电量来防止液晶劣化及显示质量下降、且不会导致开口率下降的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特别是在实现了多色彩的显示模式下,能在抑制元件数量、信号数量增加的同时进行刷新动作。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像素电路中, 该显示装置具有像素电路阵列,该像素电路阵列包括分别配置在行方向及列方向上的多个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显示元件部,该显示元件部包括单位显示元件;内部节点,该内部节点构成所述显示元件部的一部分,并对施加在所述显示元件部上的像素数据的电压进行保持;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以及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元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内部节点相连,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元件与二极管元件的串联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容元件与第二晶体管元件的串联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元件的第一端子与所述内部节点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元件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及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一端相连从而形成输出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内部节点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元件,所述单位显示元件的端子中与所述内部节点相连的端子的相反侧的端子与公共电极相连,在配置在同一列上的所述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另一端与公共的数据信号线相连,在配置在同一行上的所述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三晶体管元件的控制端子与公共的扫描信号线相连,在配置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上的所述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二晶体管元件的控制端子与公共的第一控制线相连,在配置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上的所述像素电路中,所述第一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公共的第二控制线相连,该显示装置包括:数 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该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分别对所述数据信号线进行驱动;控制线驱动电路,该控制线驱动电路分别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线进行驱动;以及扫描线驱动电路,该扫描线驱动电路分别对所述扫描信号线进行驱动,所述像素电路阵列内的各像素电路的内部节点能分别对离散的多个电压状态中的一个电压状态进行保持,并利用不同的电压状态来实现多灰阶,在进行自刷新动作时,S卩,对于多个所述像素电路,使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文树上田直树山内祥光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