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153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包括形成有多个馈入端口的用于辐射信号以形成波束的至少两个辐射单元,以及用于调节馈入至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信号的相位的移相装置,该移相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其传动组件以作用于移相器进行移相操作以改变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倾仰角的调节部件,该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改变该天线的两个馈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的去耦合单元,所述去耦合单元被设置为在预定的量程范围内受所述调节部件驱动而运动。通过约束去耦合单元跟随用于调整天线信号相位的调节部件的运动而运动,使得天线馈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的调节与天线波束倾仰角之间建立关联,在调整天线信号相位以改变波束倾仰角时便能同时改变天线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天线,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
技术介绍
目前所公知的多极化天线隔离度调节方法,典型特征为用于调节辐射单元间信号隔离度的去耦合部件的位置固定不能移动,即使天线波束的倾仰角被调节,去耦合部件的位置仍固定不动,参阅US6734829B1号专利公告、CN100435413C号专利公告、以及US006072439A号专利公告等。以上所列各件已知的现有技术中,其去耦合部件的位置一经安装都是固定不动的,申请人发现,同一频点在不同电下倾角下,同一位置上的去耦合部件对天线的隔离度的调节作用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某个特定的电下倾角时,特定位置上的去耦合部件能够提高天线的隔离度,但是当电下倾角改变时,这个位置上的去耦合部件作用也在改变,有些位置上的去耦合部件不仅不能提高天线的隔离度,反而使天线隔离度变差,因此,给多极化天线隔离度的调节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随着多频共用天线的电下倾角变化范围越来越宽(如:15dBi 增益档天线连续下倾角范围0-30° ),天线隔离度随电下倾角变化越来越大,而网络运营商为提升网络质量,对各阵列天线输入端口之间的隔离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多极化天线隔离度指标实现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各阵列天线输入端口之间隔离度,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定程度上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以便改变天线中的去耦合单元的物理位置,以通过改变天线信号输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而保持高隔离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包括形成有多个馈入端口的用于辐射信号以形成波束的至少两个辐射单元,以及用于调节馈入至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信号的相位的移相装置,该移相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其传动组件以作用于移相器进行移相操作以改变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倾仰角的调节部件,该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改变该天线的两个馈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的去耦合单元,所述去耦合单元被设置为在预定的量程范围内受所述调节部件驱动而运动。较佳的,所述去耦合单元在物理上关联到所述调节部件以实现两者的同步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一方面,所述去耦合单元与所述调节部件之间设有力矩传输机构,调节部件将其输出力矩通过所述力矩传输机构传递给所述去耦合单元以驱动该去耦合单元进行运动。所述力矩传输机构包括一作为该机构的力矩传递环节之一且用于执行直线往返运动的传动杆。多个所述的去耦合单元间隔直接装设于所述传动杆上。进一步,所述力矩传输机构还包括一用于将该传动杆的运动形式转换为与之不同的运动形式的力矩转换单元,所述传动杆一部分与所述的调节部件联动,另一部分传递力矩给所述力矩转换单元,该力矩转换单元进行力矩转换后输出力矩给所述去耦合单元。所述力矩传输机构的传动杆用于执行直线往返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所揭示,所述传动杆可为螺杆,所述力矩传输机构对应每个去耦合单元适配一可与传动杆相啮合以实现螺纹传动的可移动单元,所述去耦合单元与该可移动单元相连接以随该可移动单元联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所揭示,所述传动杆为所述传动组件与力矩传输机构所共用,同时用于传递力矩给所述移相器进行移相和给所述去耦合单元进行电磁场耦合程度的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揭示,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执行圆周运动的操纵部和固定于该操纵部轴向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以螺纹传动的方式相组装。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执行圆周运动的操纵部和固定于该操纵部轴向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与所述传动杆之间以螺纹传动的方式相组装。另一替代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部件可与所述传动组件具体指与该传动组件的传动杆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去耦合单元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 对于设有力矩转换单元的情形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所述力矩转换单元包括用于实现齿状啮合传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去耦合单元上。进一步,所述力矩转换单元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啮合实现中间传动功能的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为齿轮或齿条,第二部件为齿轮或齿条。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力矩转换单元的另一种实现形式为:所述力矩转换单元包括固定在传动杆上的连杆机构和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受所述连杆机构驱动的滑动部件和用于限定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量程的限位部件,所述去耦合单元与所述滑动部件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滑动部件设有齿条,所述去耦合单元固定在齿轮上,去耦合单元与滑动部件之间以齿轮与齿条进行啮合实现连接,该齿轮被活动枢设。较佳的,所述齿轮为扇形齿轮。较佳的,所述传动杆与一表征了该传动杆的运动量程的刻度条同步联动。较佳的,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辐射单元居于该天线的不同侧面。进一步,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力矩传输机构之间设有所述去耦合单元的运动量程确定机构。较佳的,所述去耦合单元设置在相邻两个辐射单元之间或设置于辐射单元上方,或设置于辐射单元的侧边。本专利技术中,同一天线中不同的去耦合单元所设置的方位可以不同。所述去耦合单元可为片状、柱状、环状、折状、球状中任意一种。所述去耦合单元受调节部件驱动而运动时彼此的运动速率可以不同。所述去耦合单元受调节部件驱动而运动时彼此的运动方向可以不同。较佳的,所述去耦合单元与用于固定所述辐射单元的金属反射板相靠近或相接触以形成电导通实现接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实例,所述两个辐射单元为双极化辐射单元,各辐射单元共同馈电以形成对应于其两个极化的所述馈入端口。另一种应用实例中,所述两个辐射单元所馈入的信号不同,各辐射单元分别馈电以形成对应于其两个频段的所述馈入端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约束去耦合单元跟随用于调整天线信号相位的调节部件的运动而运动,为天线隔离度的动态调节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得天线馈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的调节与天线波束倾仰角之间建立关联,在调整天线信号相位以改变波束倾仰角时便能同时改变天线的隔离度。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去耦合单元的实现细节;图3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改进了力矩传输机构的传动杆与调节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关联形式;图5、图6、图7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的第三、四、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为力矩传输机构增加了不同实现形式的力矩转换单元;图8、图9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的第六、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为力矩传输机构增加了不同实现形式的力矩转换单元;图10、图11、 图1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的去耦合单元居于天线中的不同安装位置的效果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中包含多个去耦合单元时的相对组装关系的结构不意图;图14、图1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表现为双频段天线和三频段天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揭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表现为邻接型天线时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其中的个别去耦合单元的特定安装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包括形成有多个馈入端口的用于辐射信号以形成波束的至少两个辐射单元,以及用于调节馈入至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信号的相位的移相装置,该移相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其传动组件以作用于移相器进行移相操作以改变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倾仰角的调节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改变该天线的两个馈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的去耦合单元,所述去耦合单元被设置为在预定的量程范围内受所述调节部件驱动而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包括形成有多个馈入端口的用于辐射信号以形成波束的至少两个辐射单元,以及用于调节馈入至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信号的相位的移相装置,该移相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其传动组件以作用于移相器进行移相操作以改变天线形成的波束的倾仰角的调节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改变该天线的两个馈入端口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的去耦合单元,所述去耦合单元被设置为在预定的量程范围内受所述调节部件驱动而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合单元在物理上关联到所述调节部件以实现两者的同步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合单元与所述调节部件之间设有力矩传输机构,调节部件将其输出力矩通过所述力矩传输机构传递给所述去耦合单元以驱动该去耦合单元进行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传输机构包括一作为该机构的力矩传递环节之一且用于执行直线往返运动的传动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去耦合单元间隔直接装设于所述传动杆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传输机构还包括一用于将该传动杆的运动形式转换为与之不同的运动形式的力矩转换单元,所述传动杆一部分与所述的调节部件联动,另一部分传递力矩给所述力矩转换单元,该力矩转换单元进行力矩转换后输出力矩给所述去耦合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传输机构的传动杆用于执行直线往返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为螺杆,所述力矩传输机构对应每个去耦合单元适配一可与传动杆相啮合以实现螺纹传动的可移动单元,所述去耦合单元与该可移动单元相连接以随该可移动单元联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为所述传动组件与力矩传输机构所共用,同时用于传递力矩给所述移相器进行移相和给所述去耦合单元进行电磁场耦合程度的改变。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执行圆周运动的操纵部和固定于该操纵部轴向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以螺纹传动的方式相组装。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用于执行圆周运动的操纵部和固定于该操纵部轴向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与所述传动杆之间以螺纹传动的方式相组装。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合单元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涛孙善球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