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内部具备电流断路机构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等方形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作为包括智能手机的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PDA、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驱动电源,大多使用以镍-氢电池为代表的碱二次电池和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另外,在用于抑制电动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的驱动用电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输出变动的用途和用于在夜间蓄电并在白天利用的系统电力的峰值移动用途等的固定用蓄电池系统中,大多使用碱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特别是,EV、HEV、PHEV用途或固定用蓄电池系统要求高容量及高输出特性,因此各个电池大型化,且将多个电池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而使用,从空间效率的点出发而通用方形二次电池。在使用用于此类用途的电池、尤其是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使用极富反应性的材料,因此与在便携用的小型机器中使用的二次电池相比要求格外高的安全性。因此,在用于上述用途的方形二次电池中,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 3所示,不仅设置当电池外装体内的压力变高时释放内压的气体排出阀,还设置有用于断开外部端子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具备: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方形外装体;收容在所述方形外装体内且具有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的电极体;与所述正极极板电连接的正极集电体;与所述负极极板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对所述外装体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封口体;以隔着第一绝缘构件与所述封口体电绝缘的状态插入设置于所述封口体的贯通孔的至少一个外部端子;具有筒状部的导电构件;当电池内部的压力比预定的规定值大时发生变形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反转板;在所述反转板与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之间设置的形成有贯通孔的第二绝缘构件,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经由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贯通孔与所述反转板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27 JP 2012-0147521.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具备: 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的方形外装体; 收容在所述方形外装体内且具有正极极板及负极极板的电极体; 与所述正极极板电连接的正极集电体; 与所述负极极板电连接的负极集电体; 对所述外装体的开口进行密封的封口体; 以隔着第一绝缘构件与所述封口体电绝缘的状态插入设置于所述封口体的贯通孔的至少一个外部端子; 具有筒状部的导电构件; 当电池内部的压力比预定的规定值大时发生变形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反转板;在所述反转板与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之间设置的形成有贯通孔的第二绝缘构件, 所述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经由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贯通孔与所述反转板连接, 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外部端子电连接,所述导电构件的筒状部的另一方的端部由所述反转板密封, 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集电体及所述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封口体平行的第一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朝所述电极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正极极板或所述负极极板连接的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具有:与所述反转板之间的连接部、在通过所述连接部的中心且沿着所述封口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上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的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形成在与所述中心线分离的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 在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上的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突起, 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分别与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卡合,从而形成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在顶部形成有直径比其他部分大的扩径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及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利用所述扩径部使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与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孔或切口卡合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中心线上配置成一条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喜纪,山内康弘,能间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