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8004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2:07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外箱,外箱包括: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使室内空气在全热交换器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控制排气通道、供气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开闭的风阀单元,以及风量控制电路,其用于检测外箱的靠近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1,并且在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排气通道和供气通道开通,使内循环通道关闭,在温度T1等于或低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内循环通道开通,使排气通道和供气通道关闭,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其用于检测外箱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2,并且在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全热交换器运转,在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全热交换器停止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寒冷地区使用的热交换装置上通常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外箱,以防止热交换装置冻结。中国专利申请200680044567.2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外箱。如图8所示,热交换装置300具有ERV(全热交换器)301和外箱302。在外箱30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室外侧排气口320和室外侧进气口321。如图9和图10所示,分隔板311将外箱302分隔成排气通道303和供气通道304,分隔板311上设置有内循环开口318。排气通道303中设置有排气挡板313,排气挡板313上设置有排气开口312。供气通道304中设置有供气挡板315,供气挡板315上设置有供气开口314。外箱302还具有用于开闭排气开口312的排气风阀316,用于开闭供气开口314的供气风阀317,以及用于开闭内循环开口318的内循环风阀319。风阀的控制电路如图11所示,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微动开关336、风阀电机326和电源334串联连接。微动开关336包括第一限位开关331和第二限位开关332。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两触点温控开关330的触点A导通,第一限位开关331闭合,第二限位开关332打开,使风阀电机326通电旋转。如图11所示,风阀电机326驱动风阀316、317和319,使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逐渐打开,内循环开口318逐渐闭合。当内循环开口318完全闭合时,第一限位开关331打开,第二限位开关332闭合,使风阀电机326断电。这样风阀电机326不再旋转,风阀316、317和319也不再运动。因此,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保持打开状态,内循环开口318保持闭合状态,进行正常换气。当温度等于或低于设定温度时,两触点温控开关330的触点B导通,因为此时第一限位开关331是打开状态,第二限位开关332是闭合状态,所以风阀电机326再次通电旋转。如图12所示,风阀电机326驱动风阀316、317和319,使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逐渐闭合,内循环开口318逐渐打开。当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2完全闭合时,第一限位开关331闭合,第二限位开关332打开,使风阀电机326断电。这样风阀电机326不再旋转,风阀316、317和319也不再运动。因此,供气开口314和排气开口31保持闭合状态,内循环开口318保持打开状态,进行内循环。从而利用室内热空气对热交换器305进行加热,防止热交换器305结冰。如图13所示,两触点温控开关330设置在温控开关支架340上。温控开关支架340设置在分隔板311上,其位于供气通道304中的靠近ERV301一侧的位置。温控开关支架340的高度与外箱302的高度相等。温控开关支架340上开设有开孔343,其用于提高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处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两触点温控开关330的测温准确度。该热交换装置300具有以下缺点:1、当室外温度非常低时,ERV301仍然运行,热交换装置300处于内循环状态,室内的热空气会使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处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排气风阀316和供气风阀317会打开,室外的冷空气会进入ERV301,损害热交换器305。2、当室外的冷空气进入后,两触点温控开关330处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降低到设定温度之下,于是排气风阀316和供气风阀317又会关闭,这样就造成了风阀的频繁开闭,从而导致对风阀的损害,降低使用寿命。3、当室外温度非常低时,ERV301仍然运行,还会造成电能的浪费。4、两触点温控开关330成本较高,并且测温准确度较低,误差在±3℃左右。而且,不能直接将两触点温控开关330换成成本较低且测温准确度高的磁敏温控开关。因为磁敏温控开关能承受的负载较小,可能会被烧毁。5、温控开关支架340的尺寸很大,且只有一个开孔343,因此影响空气在温控开关支架340附近的流动,从而降低两触点温控开关330测量温度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上的外箱,该外箱包括:分隔板,其将该外箱分隔成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和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用于使室内空气在该全热交换器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以及用于控制该排气通道、该供气通道和该内循环通道开闭的风阀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使该排气通道和该供气通道开通,使该内循环通道关闭,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使该内循环通道开通,使该排气通道和该供气通道关闭,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上的外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以最大风量运转,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的以小于该最大风量的风量运转,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其用于在该外箱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装置外箱,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温度达到第二设定温度(例如-20℃)以下时使ERV停止运转,从而防止风阀频繁开闭,延长风阀使用寿命,另外,获得更好的防冷风及保护ERV内部部件的效果,并且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外箱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正常换气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内循环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温控开关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控制电路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外箱的示意图。图10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正常换气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外箱的控制电路图。图12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内循环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13是现有技术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外箱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的外箱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寒冷地热交换装置处于正常换气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热交换装置100具有ERV(全热交换器)1和搭载在ERV1上的外箱2。在外箱2的靠近ERV1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气用连接口24和供气用连接口25。在外箱2的远离ERV1的侧面上设置有室外侧排气口20和室外侧进气口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寒冷地热交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装置(100),包括:全热交换器(1)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1)上的外箱(2),该外箱(2)包括:分隔板(11),其将该外箱(2)分隔成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3)和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4),用于使室内空气在该全热交换器(1)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5),以及用于控制该排气通道(3)、该供气通道(4)和该内循环通道(5)开闭的风阀单元(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控制电路(8),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开通,使该内循环通道(5)关闭,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内循环通道(5)开通,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关闭,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9),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100),包括:全热交换器(1)和搭载在该全热交换器(1)上的外箱(2),该外箱(2)包括:分隔板(11),其将该外箱(2)分隔成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排气通道(3)和用于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的供气通道(4),用于使室内空气在该全热交换器(1)内部循环的内循环通道(5),以及用于控制该排气通道(3)、该供气通道(4)和该内循环通道(5)开闭的风阀单元(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控制电路(8),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靠近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开通,使该内循环通道(5)关闭,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内循环通道(5)开通,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关闭,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9),其用于在该外箱(2)的远离该全热交换器(1)一侧的温度T2高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使该全热交换器(1)停止运转,该第一设定温度高于该第二设定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控制电路(9)包括: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和与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连接的继电器(34),该继电器(34)包括第一触点(34A)和第二触点(34B),所述全热交换器(1)包括用于驱动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的电机(52)和用于为该电机(52)供电的电机共通(51),该第二触点(34B)与该电机共通(51)连接,在所述温度T2高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时,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打开,该继电器(34)的该第二触点(34B)接通,从而使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在该温度T2等于或者低于该第二设定温度时,该第一单触点温控开关(33)闭合,该继电器(34)的该第一触点(34A)接通,从而使该全热交换器(1)停止运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和与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的继电器(32),该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和第二触点(32B),在所述温度T1高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闭合,该继电器(32)的该第一触点(32A)接通,从而控制所述风阀单元(6),使所述排气通道(3)和所述供气通道(4)开通,使所述内循环通道(5)关闭;在该温度T1等于或低于该第一设定温度时,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打开,该继电器(32)的该第二触点(32B)接通,从而控制该风阀单元(6),使该内循环通道(5)开通,使该排气通道(3)和该供气通道(4)关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是磁敏温控开关,并且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上覆盖有保温材料。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设置在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该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箱(2)高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开关支架(40)上的与所述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相邻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开孔(43、4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和与该第二单触点温控开关(31)连接的双刀继电器(32’),该双刀继电器(32’)包括第一触点(32A’)、第二触点(32B’)、第三触点(32A”)和第四触点(32B”),所述全热交换器(1)包括用于驱动该全热交换器(1)运转的电机(52),该电机(52)包括第一档位(53)和第二档位(55),该第一触点(32A’)与该第一档位(53)连接,该第二触点(32B’)与该第二档位(55)连接,该第三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东晖赵文雍邱伟周天放高山吉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