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94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该扳手两端分别具有一扳动部,而该二扳动部之间具有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断面概呈扁平状,且该握持部连接于各扳动部的一段分别定义为第一段与第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连结一角度调整结构,而由该角度调整结构变化第一段与第二段间的角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指一种握持部可调整角度,以供使用者以最适于施力的角度握持的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
技术介绍
如图6所示,现有的扳手7是在两端的扳动部71、72之间设有一握柄73,该握柄73的断面概呈扁平状,供使用者握持。但是,断面呈扁平状的握柄73在使用时,该握柄73较横宽的一面是平行于施力扳动的方向,而不利于握持,尤其是当使用者手部沾有油脂而握持该握柄71施力时,便容易造成握持不稳而滑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扳手当使用者手部沾有油脂而握持该握柄施力时,容易造成握持不稳而滑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其供使用者以最适于施力的角度握持于握持部,而达到稳固握持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该扳手两端分别具有一扳动部,而该二扳动部之间具有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断面概呈扁平状,且该握持部连接于各扳动部的一段分别定义为第一段与第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连结一角度调整结构,而可由该角度调整结构变化第一段与第二段间的角度,供使用者以最适于施力的角度握持于握持部。前述的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其中角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第一套体,形成于所述握持部第一段远离该扳动部的一端,且该第一套体中心部位具有一结合孔;一第二套体,形成于所述握持部第二段远离该扳动部的一端,且该第二套体中心部位具有一容置孔;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结合部,供嵌插固定结合于该第一套体的结合孔中,而该枢轴伸出该第一套体的一段穿入该第二套体的容置孔中,且该枢轴穿入该第二套体的一段具有一环槽,该第二套体对应该环槽穿设有一个以上的固定销,使该第一、二套体间形成枢接状态,且该枢轴穿入该第二套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环状排列的定位槽,而该第二套体对应该枢轴的各定位槽至少设有一盲孔,该盲孔中依序设有一弹簧与一钢珠,由该弹簧推顶该钢珠抵迫于该枢轴的定位槽定位,使该第一、二套体在相对转动一角度后自动定位。前述的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其中第一、二套体外缘相对设有显示其相对转动角度的指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供使用者以最适于施力的角度握持于握持部,而达到稳固握持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3-3线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4-4线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调整握持部角度的示意图图6是现有扳手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该扳手1两端分别具有一扳动部11、12,该二扳动部11、12之间具有一握持部13,该握持部13的断面概呈扁平状,且该握持部13连接于各扳动部11、12的一段分别定义为一第一段131与一第二段132,且该第一段131与该第二段132之间是用一角度调整结构2连结,通过该角度调整结构2变化第一段131与第二段132间的角度,供使用者以最适于施力的角度握持于握持部13。该角度调整结构2包括一第一套体21,其是形成于该握持部13第一段131远离该扳动部11的一端,且该第一套体21中心部位具有一结合孔211。一第二套体22,其是形成于该握持部13第二段132远离该扳动部12的一端,且该第二套体22中心部位具有一容置孔221。一枢轴23,其一端具有一结合部231,供嵌插固定结合于该第一套体21的结合孔211中,而该枢轴23伸出该第一套体21的一段是穿入该第二套体22的容置孔221中,如图3所示,且该枢轴23穿入该第二套体22的一段具有一环槽232,而该第二套体22对应该环槽232穿设有一个以上的固定销24。在本实施例中是穿设二支固定销24,以增加枢设的平衡稳定,如图4所示,借由二固定销24使该第一、二套体21、22间形成枢接状态。该枢轴23穿入该第二套体22的一端面233设有多个环状排列的定位槽234,该第二套体22对应该枢轴23的各定位槽234至少设有一盲孔222。在本实施例中,是设置二个径向相对的盲孔222,各盲孔222中分别依序设有一弹簧223与一钢珠224。以由该弹簧223推顶该钢珠224抵迫于该枢轴23的定位槽234定位,使该第一、二套体21、22可在相对转动一角度后自动定位。上述第一、二套体21、22外缘相对设有指示度210、220,以显示该第一、二套体21、22相对转动的角度。使用本技术的扳手时,由于该握持部13区分为第一段131与第二段132,且该第一、二段131、132间是以角度调整结构2连结,因此,使用者可根据使用时对应于工作处的位置,相对转动第一段131或第二段132,如图5所示。该角度调整结构2被转动至一预定角度后,由该弹簧223推顶该钢珠224抵迫于该枢轴23的定位槽234中自动定位。以使用扳动部11为例,使用者需握持于远离该扳动部11的第二段132处施力扳转扳手,而为便于使用者握持施力,通常可转动该第二段132,使其较宽的一面垂直于施力方向,以增大使用者握持时的施力面积,而增加施力的便利性。再者,使用者握持于该第二段132时,可由该第二套体22挡止使用者的手部,因此,即便是使用者手部沾有油脂,也能稳固地握住该第二段132来带动该扳动部11扳转工件,而不会像现有扳手般,发生滑脱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由于该握持部13的第一段131与第二段132之间是以一角度调整结构2连结,而可由该角度调整结构2变化第一段131与第二段132间的角度,供使用者以最适于施力的角度握持于该握持部13,达到稳固握持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该扳手两端分别具有一扳动部,而该二扳动部之间具有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断面概呈扁平状,且该握持部连接于各扳动部的一段分别定义为第一段与第二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连结一角度调整结构,而由该角度调整结构变化第一段与第二段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结构包括一第一套体,形成于所述握持部第一段远离该扳动部的一端,且该第一套体中心部位具有一结合孔;一第二套体,形成于所述握持部第二段远离该扳动部的一端,且该第二套体中心部位具有一容置孔;一枢轴,其一端具有一结合部,供嵌插固定结合于该第一套体的结合孔中,而该枢轴伸出该第一套体的一段穿入该第二套体的容置孔中,且该枢轴穿入该第二套体的一段具有一环槽,该第二套体对应该环槽穿设有一个以上的固定销,使该第一、二套体间形成枢接状态,且该枢轴穿入该第二套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环状排列的定位槽,而该第二套体对应该枢轴的各定位槽至少设有一盲孔,该盲孔中依序设有一弹簧与一钢珠,由该弹簧推顶该钢珠抵迫于该枢轴的定位槽定位,使该第一、二套体在相对转动一角度后自动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套体外缘相对设有显示其相对转动角度的指示度。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握持部角度调整结构的扳手,该扳手两端分别具有一扳动部,而该二扳动部之间具有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的断面概呈扁平状,且该握持部连接于各扳动部的一段分别定义为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连结一角度调整结构,而可由该角度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