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薄片束进行订钉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7911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薄片后处理设备能够在进行订钉处理时防止订钉位置和折叠位置未对准。通过订书机在订钉位置处使用订书钉来对堆叠在壳体引导件中的薄片束进行订钉。在订钉之后在订钉位置处折叠薄片束。在订钉之后,将薄片束从订钉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在移动期间,使用布置在订钉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处的订书钉传感器来检测订书钉。基于在订钉处理之后、检测到订书钉之前的薄片束的移动距离,校正订钉后续薄片束时的薄片束相对于订书机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薄片束进行后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对薄片束进行订钉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在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打印)之后,使两个以上的薄片成束,并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对薄片束的端部进行订钉(staple/stitch)。此外,可以进行所谓的骑马钉订钉,其中,在薄片束沿输送方向的中央部位对该薄片束进行订钉,然后在订钉部位将薄片束对折。同样,可以进行所谓的平钉订钉,其中,对薄片束的端部进行订钉。为了进行这种订钉处理,使用所谓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在上述订钉处理中,订书机驱动金属订书钉穿过薄片束来对薄片束进行订钉。然而,可能会存在由于某些原因而订书钉没有被驱动穿过薄片束的情况。当从薄片后处理设备排出订书钉没有被驱动穿过的薄片束时,用户需要手动地对薄片束进行订钉。结果,后处理效率明显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将金属传感器(订书钉有无传感器)设置在薄片输送路径上,以使得金属传感器检测订书钉是否被驱动穿过了薄片束(参见日本特开2005-263441)。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05-263441,仅检测薄片束中是否存在订书钉,而没有考虑如何使得在订钉处理之后的订书钉精确地位于预定订钉位置。特别地,当用户在例如更换订书钉时操作订书机的情况下,可能会略微地改变订书机的位置。结果,骑马钉订钉中折叠的位置和订书钉的位置可能会未对准,并且装订后的书可能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订钉处理时防止订钉位置和折叠位置未对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薄片后处理设备,用于对多个薄片进行订钉处理,包括: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所述多个薄片作为薄片束;薄片订钉单元,用于在进行所述订钉处理的订钉处理位置处,使用装订针来对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上的薄片束进行订钉;折叠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订钉处理之后进行用于在所述装订针的位置处折叠薄片束的折叠处理;装订针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订钉处理位置和进行所述折叠处理的折叠处理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处,并且用于检测所述装订针;薄片束移动单元,用于将薄片束从所述订钉处理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处理位置;以及校正单元,用于基于在所述薄片订钉单元进行所述订钉处理之后且在所述装订针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装订针之前的薄片束的移动距离,校正针对后续薄片束的所述订钉处理时的薄片束相对于所述薄片订钉单元的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薄片后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薄片后处理设备具有用于堆叠多个薄片作为薄片束的薄片堆叠单元,并且用于对薄片束进行订钉处理,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薄片订钉步骤,用于驱动订书机,以在进行所述订钉处理的订钉处理位置处、使用装订针来对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上的薄片束进行订钉;折叠处理步骤,用于在所述订钉处理之后进行用于在所述装订针的位置处折叠薄片束的折叠处理;移动步骤,用于在所述订钉处理之后将薄片束从所述订钉处理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处理位置;装订针检测步骤,用于在所述移动步骤中的移动过程中,使用设置在所述订钉处理位置和进行所述折叠处理的折叠处理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处的装订针传感器来检测所述装订针;以及校正步骤,用于基于在所述订钉处理之后且在所述装订针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装订针之前的薄片束的移动距离,校正针对后续薄片束的所述订钉处理时的薄片束相对于所述订书机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进行订钉处理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订钉位置和折叠位置未对准。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薄片后处理设备的典型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图2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薄片后处理设备(骑马钉订钉设备)的配置的图。图3A 3C是用于说明图2所 示的订书钉传感器的图,其中,图3A示出订书钉传感器的配置;图3B示出检测到无订书钉的状态;以及图3C示出检测到有订书钉的状态。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订书钉传感器的电路配置的图,其中,图4A是订书钉传感器的电路配置的框图,以及图4B是用于说明如何检测订书钉的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典型控制系统的框图。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薄片后处理设备控制器所进行的薄片后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说明当通过图5所示的止动器电动机的操作来将薄片束移动预定距离时的位置关系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薄片后处理设备的典型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图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和薄片后处理设备500。在图中所示示例中,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进行单色或彩色图像形成。薄片后处理设备500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这里,作为典型薄片后处理设备500的骑马钉订钉设备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在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之后,将薄片输送至骑马钉订钉设备500并在那里进行骑马钉订钉。应当注意的是,在骑马钉订钉设备500没有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的情况下,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从设备的排出口排出。可以将骑马钉订钉设备500作为薄片排出设备来集成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具有用于进行各种输入并配置各种设置的操作单元601。这里,将用户面对操作单元601的屏幕的位置称为前侧,并且将背侧称为后侧。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具有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安装有黄色(Y)感光鼓914a、品红色(M)感光鼓914b、青色(C)感光鼓914c、以及黑色⑷感光鼓914d。将包括有Y调色剂图像、M调色剂图像、C调色剂图像和K调色剂图像的四色调色剂图像顺次分别从Y感光鼓914a、M感光鼓914b、C感光鼓914c和K感光鼓914d转印至从盒909a或90%供给的薄片(记录薄片)上。即,在薄片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将形成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薄片输送至定影单元,并且通过压力辊904a和定影辊904b来将彩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在单面图像形成模式(单面打印模式)中,薄片在定影之后被排出辊对907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排出。另一方面,在双面 图像形成模式(双面打印模式)中,薄片在定影之后被输送至反转棍905。当输送方向上的薄片末端经过了反转挡板单元(未示出)时,反转棍905相反地转动。结果,通过双面输送辊906a 906f在输送路径上输送薄片以再次到达图像形成单元。然后,在薄片的背面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此后,将薄片输送至定影单元,并且在那里将彩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然后,通过排出辊对907将薄片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排出。图2是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骑马钉订钉设备500的配置的图。参考图1和图2,骑马钉订钉设备500具有平钉订钉单元700和骑马钉订钉单元800。当要进行后处理(例如,装订)时,将薄片S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600输送至骑马钉订钉设备500。在骑马钉订钉设备500中,将薄片S传送至入口辊对502。在这种情况下,入口传感器501对薄片S的传送时刻进行检测。当输送薄片S通过输送路径503时,薄片端部传感器504检测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薄片S的端部位置。当输送薄片S时,薄片端部传感器504检测相对于输送中心位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后处理设备,用于对多个薄片进行订钉处理,包括: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所述多个薄片作为薄片束;薄片订钉单元,用于在进行所述订钉处理的订钉处理位置处,使用装订针来对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上的薄片束进行订钉;折叠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订钉处理之后进行用于在所述装订针的位置处折叠薄片束的折叠处理;装订针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订钉处理位置和进行所述折叠处理的折叠处理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处,并且用于检测所述装订针;薄片束移动单元,用于将薄片束从所述订钉处理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处理位置;以及校正单元,用于基于在所述薄片订钉单元进行所述订钉处理之后且在所述装订针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装订针之前的薄片束的移动距离,校正针对后续薄片束的所述订钉处理时的薄片束相对于所述薄片订钉单元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31 JP 2012-0183411.一种薄片后处理设备,用于对多个薄片进行订钉处理,包括: 薄片堆叠单元,用于堆叠所述多个薄片作为薄片束; 薄片订钉单元,用于在进行所述订钉处理的订钉处理位置处,使用装订针来对堆叠在所述薄片堆叠单元上的薄片束进行订钉; 折叠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订钉处理之后进行用于在所述装订针的位置处折叠薄片束的折置处理; 装订针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订钉处理位置和进行所述折叠处理的折叠处理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处,并且用于检测所述装订针; 薄片束移动单元,用于将薄片束从所述订钉处理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处理位置;以及校正单元,用于基于在所述薄片订钉单元进行所述订钉处理之后且在所述装订针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装订针之前的薄片束的移动距离,校正针对后续薄片束的所述订钉处理时的薄片束相对于所述薄片订钉单元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移动距离和基准距离之间的差来校正薄片束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基准距离是所述薄片订钉单元的基准位置和所述装订针检测单元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其中,还包括异常通知单元,所述异常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差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提供订钉位置出现偏差的通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其中,还包括异常通知单元,所述异常通知单元用于在直到所述薄片束移动单元将薄片束从所述订钉处理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处理位置为止、所述装订针检测单元也没有检测到所述装订针的情况下提供异常通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