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备援系统及其电池备用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7731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备援系统及其电池备用模块,该系统包括具有多个容置部的座体以及电池备用模块,电池备用模块包括模块化框体结构及设置其内的微控制器、储能元件及直流-直流转换电路。储能元件与微控制器连接以充电或放电,直流-直流转换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以转换直流电压。其中,模块化框体结构可插拔地容设于座体的多个容置部之一,且微控制器架构于模块化框体结构容设于多个容置部之一时,控制储能元件充电能或放电,并控制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转换输入至储能元件或储能元件输出的直流电压,以达到易于维护及更换、组装容易且具高扩充性等功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池备援系统,且特别关于一种通过模块化框体结构的可插拔设计而易于维护及更换的电源备援系统及其电池备用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电脑科技以及网际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网际网络提供的服务也日益增加,尤其是云端运算、云端储存等新兴技术,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由多台电脑、月艮务器(Server)或工作站(Work station)所组成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也与日俱增,数据中心为提供更多、更快的服务与功能,势必得增加电脑、服务器或工作站的数量,而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与电池电力备援等问题也随的而来。为了解决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与分配等问题,业界多采用电源分配单元来分配每台电脑、服务器或工作站所需的电力,并搭配电池备援系统(Battery Backup System)来进行电池电力备援,以于市电供应异常或停电时进行备援电力供应,进而避免数据中心停止运作或设备损坏等情形。一般而言,传统的电池备援系统为符合不同数据中心的供电需求,必须选择特定规格的电池备用单元(Battery Backup Unit, BBU)并进行组装,以达到特定的电压或电流供应,然因不同规格的电池备用单元常具有不同的尺寸外观,故于组装时往往需要特别设计或排列,方能组装并将电池备用单元安装于电池备援系统。此外,传统的电池备援系统于电池备用单元需进行维护或更换时,通常需关闭电池备援系统,以开启已组装的电池备援系统的壳体,并进行电池备用单元的维护或更换,最后再于维护或更换完毕后,重新组装并封闭电池备援系统,始能重新进行备援电力供应。再者,就数据中心营运者而言,依照特定需求组装的电池备援系统不仅于维护或更换时无法不间断地进行备援电力供应,更无法随数据中心的扩展调整电池备援系统的供电规格,不仅存在维修、更换、组装及扩充等不便利性,也使营运成本相对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备援系统及其电池备用模块,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备援系统为配合不同数据中心的需求,必须选择特定规格的电池备用模块而不具扩充性且组装不易,以及当电源备用单元需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必须关闭电池备援系统以进行电源备用单元的维护或更换,甚至重新组装而造成营运成本相对提高等缺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备援系统及其电池备用模块,通过模块化的电池备用模块以及其模块化框体结构的可插拔设计,可直接通过插拔电池备用模块以进行电池备用模块的维护及更换,进而达到易于维护及更换、组装容易且具高扩充性等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备援系统及其电池备用模块,通过电池备用模块的热插拔设计,可于不停机状况下直接通过插拔电池备用模块进行电池备用模块的维护及更换,以达到降低营运成本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电池备援系统,至少包括:一座体,具有多个容置部;以及多个电池备用模块,每一该电池备用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一微控制器,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一储能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以及一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转换直流电压;其中,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可插拔地容设于该座体的该多个容置部之一,且该微控制器架构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容设于该多个容置部之一时,控制该储能兀件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并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转换输入至该储能元件的直流电压或该储能元件输出的直流电压。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电池备用模块,适用于包括一座体的一电池备援系统,该座体具有多个容置部,该电池备用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一微控制器,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一储能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以及一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转换直流电压;其中,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可插拔地容设于该座体的该多个容置部之一,且该微控制器系架构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容设于该多个容置部之一时,控制该储能兀件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并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转换输入至该储能元件的直流电压或该储能元件输出的直流电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备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备用模块的架构方块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备用模块安装完成的前视图。图4A为本技术的电池备援系统应用于多个负载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的电池备援系统及其控制模块应用于多个负载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备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备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电池备援系统2:座体21:容置部3:电池备用模块31: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1,411:拉柄312:散热单元32:微控制器33:储能元件34:直流-直流转换电路4:控制模块41:第二模块化框体结构5:总线A1、A2、A3、......、An:电池备用模块L:负载L1、L2、L3、......、Ln:负载S:电源S311 > S411:第一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备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池备用模块的架构方块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池备援系统I至少包括座体2及多个电池备用模块3。座体2具有多个容置部21,且每一个电池备用模块3至少包括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微控制器32、储能元件33及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4。其中,微控制器32设置于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内,储能元件33设置于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内,并与微控制器32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即用以充电或放电,且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4设置于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内,并与微控制器32相连接,用以转换直流电压。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可插拔地容设于座体2的多个容置部21之一,且微控制器32架构于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容设于多个容置部21之一时,控制储能元件33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并控制直流-直流转换电路34转换输入至储能元件33的直流电压或储能元件33输出的直流电压,例如自电源S输入至储能元件33的直流电压,或储能元件33输出至负载L的直流电压,但不以此为限。故此,本技术通过模块化的电池备用模块3以及其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的可插拔设计,可直接通过插拔电池备用模块3以进行维护及更换,进而达到易于维护及更换、组装容易且具高扩充性等功效。请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的电池备用模块安装完成的前视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电池备援系统I的座体2具有多个容置部21,且每一容置部21用以容收一电池备用模块3的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31,且该多个容置部21的总数量可依与电池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备援系统,至少包括:一座体,具有多个容置部;以及多个电池备用模块,每一该电池备用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一微控制器,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一储能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以及一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转换直流电压;其中,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可插拔地容设于该座体的该多个容置部之一,且该微控制器架构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容设于该多个容置部之一时,控制该储能元件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并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转换输入至该储能元件的直流电压或该储能元件输出的直流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备援系统,至少包括: 一座体,具有多个容置部;以及 多个电池备用模块,每一该电池备用模块至少包括: 一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 一微控制器,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 一储能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 ;以及 一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设置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内,并与该微控制器相连接,用以转换直流电压; 其中,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可插拔地容设于该座体的该多个容置部之一,且该微控制器架构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容设于该多个容置部之一时,控制该储能兀件储存电能或释放电能,并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电路转换输入至该储能元件的直流电压或该储能元件输出的直流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备援系统,还包括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包括一第二模块化框体结构,且该第二模块化框体结构可插拔地容设于该座体的该多个容置部之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备援系统,其中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及该第二模块化框体结构分别可热插拔地容设于该座体的该多个容置部之一。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备援系统,其中该第二模块化框体结构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具有相同的长度、宽度及高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备援系统,其中该第二模块化框体结构与该第一模块化框体结构具有相同的外部结构。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淼仁任育起詹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