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锜鸿专利>正文

改进的开口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49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开口扳手,主要包括施力臂,该施力臂侧外开口两侧分别设有支臂与抗力臂,其特征是该支臂作用面设成三平面,另抗力臂对应设有三嵌扣槽,一平面对应一嵌扣槽适用一种规格的螺杆、螺帽六角头,而平面得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嵌扣槽包含有一可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的推力面及与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的被离面,以达到支臂平面配合抗力臂嵌扣槽的推力面两平面夹掣螺杆、螺帽六角头稳固施力旋转,且被离面与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开口扳手转动时,被离面绝不会先于推力面接触到螺杆、螺帽六角头,确保施力的确实传达,不会滑脱、不发生崩角现象,而具实用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开口扳手。参阅图2所示,其是已知开口扳手的实施例示意图,开口扳手的开口扣住螺杆、螺帽六角头,而图3则是支臂40圆弧边41顶迫螺杆、螺帽六角头处3的放大示意图,由图3可知该支臂40圆弧边41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呈线接触,但因图示是为平面故仅能看到一点接触,但是其线接触的滑脱即会顺螺杆、螺帽六角头的边角30圆弧面301脱离顶迫,而图4则是第一嵌扣槽20的嵌扣螺杆、螺帽六角头处4的放大示意图,而图4的抗力臂10其推力面24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接触亦是线接触,故而相当容易滑脱,即当其推力面24的接触线或支臂40圆弧边41的接触线位于螺杆、螺帽六角头边角30的圆弧面301上时,其线接触极易由该圆弧面301滑脱,而使施力无作用或削去螺杆、螺帽六角头边角30,使螺杆、螺帽六角头边角30损坏而无法使用,为其缺点。另外,如图3、4所示,该扣合面23先于推力面24碰触到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其一平面32,故而在支臂40圆弧边41稍产生滑移时,使得扣合面23产生扛杆运动将推力面24带离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31,使推力面24应推旋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动力无法传达螺杆、螺帽六角头,而又使扳手产生滑脱现象,故该种扳手的缺点是极易滑脱并咬损螺杆、螺帽六角头的边角30,为其缺点。本创作人从事开口扳手及其相关产品制造业多年,深知其开口扳手的制造方法及其优缺点,乃致力于改进其缺点,期使开口扳手更为实用,经由多年的努力研究并屡为试作,终于创作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改进的开口扳手,主要包括施力臂,该施力臂侧外开口两侧分别设有支臂与抗力臂,其特征是该支臂作用面设成三平面,该抗力臂对应设有三嵌扣槽,其一平面对应一嵌扣槽形成对应一种螺杆、螺帽六角头规格的夹掣空间,该平面得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该嵌扣槽包括有一可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的推力面,及与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的被离面;该支臂平面配合抗力臂嵌扣槽的推力面两平面夹掣螺杆、螺帽六角头施力旋转,得相当稳固将之带旋,且被离面与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开口扳手在施力转动时,被离面绝不会先于推力面接触到螺杆、螺帽六角头,确保施力确实传达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功效。本技术的开口扳手支臂作用面设成三平面,而抗力臂对应设有三嵌扣槽,一平面对应一嵌扣槽适用一种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而平面得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嵌扣槽并包含有一可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的推力面,据以支臂平面配合抗力臂嵌扣槽的推力面两平面夹掣螺杆、螺帽六角头施力旋转,得以相当稳固将螺杆、螺帽六角头带旋达到不会滑脱的功效;同时,其开口扳手每一嵌扣槽并包含有一与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的被离面,据以被离面与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开口扳手在施力转动时,被离面绝不会先于推力面接触到螺杆、螺帽六角头,确保施力的确实传达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功效,从而解决了使其稳固嵌夹于螺杆、螺帽六角头施力旋转以达不会滑脱、不发生崩角现象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是一种不会滑脱且稳固传动螺杆、螺帽六角头的改进的开口扳手,其是于开口扳手开口侧支臂作用面设其三平面,而于开口侧抗力臂对应平面设三嵌扣槽,一平面对应一嵌扣槽适用嵌扣传动调整一种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而平面得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嵌扣槽并包含有一可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的推力面,及与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的被离面,而可达到支臂平面配合抗力臂嵌扣槽的推力面两平面夹掣螺杆、螺帽六角头施力旋转,得相当稳固将螺杆、螺帽六角头带旋,且被离面与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开口扳手在施力转动时,被离面绝不会先于推力面接触到螺杆、螺帽六角头,使开口扳手具施力不会滑脱的功效,而具实用性。参阅图6所示,适用该开口扳手的最小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宽距为W1,适用该开口扳手的次大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宽距为W2,适用该开口扳手的最大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的宽距为W3,而支臂50平面51延伸线与抗力臂60侧第一嵌扣槽70的推力面61延伸线宽距亦为W1,支臂50平面52延伸线与抗力臂60侧第二嵌扣槽71的推力面61延伸线宽距亦为W2,支臂50平面53延伸线与抗力臂60侧第三嵌扣槽72的推力面61延伸线宽距亦为W3,而可稳固嵌夹螺杆、螺帽六角头,且其支臂50各平面51或52或53与各嵌扣槽70或71或72的推力面61是以整面贴合于螺杆、螺帽六角头对应平面33及31,改进上述已知扳手以线接触的容易滑脱的缺点,且其各嵌扣槽70或71或72的被离面62与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32具逃隙角θ的角度偏离(参阅图8所示),在其支臂50第一平面51产生滑移时,被离面62不会抵触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32让推力面61得稳固推转螺杆、螺帽六角头旋动;而如图2的已知开口扳手其扣合面23在支臂40滑移时抵触螺杆、螺帽六角头,支臂40继续滑移时扣合面23立即产生扛杆原理的支点作用而使推力面24被顶翘而脱离螺杆、螺帽六角头贴合平面31,产生滑脱现象造成螺杆边角30损毁崩角现象,其为已知扳手的缺点,而本技术的开口扳手即不会产生滑脱现象造成螺杆边角30损毁崩角现象。参阅图6、7所示,其开口扳手支臂50侧依序由内向外设第一平面51、第二平面52与第三平面53,其第一平面51配合对应的嵌扣槽70,平面51恰可贴平于最小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33的靠边角侧,而对应嵌扣槽70的推力面61恰以平面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对角其一平面31的靠边角侧,第二平面52配合第二嵌扣槽71则适用于次大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第三平面53配合第三嵌扣槽72则适用于最大规格螺杆、螺帽六角头,而其平面52或53及嵌扣槽71或72推力面61的贴平螺杆、螺帽六角头方式均与第一平面51配合第一嵌扣槽70的方式相同。参阅图6及图8所示,其推力面61与被离面62间构成一嵌扣槽70或71或72,嵌扣槽70或71或72恰可嵌扣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边角30,而推力面61则恰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边角30旁侧的平面31上,而被离面62则与螺杆、螺帽六角头平面32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使其开口扳手在施力转动螺杆、螺帽六角头时,被离面62绝不会先于推力面61接触到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确保被离面62不会因先接触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32而将推力面61顶离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31,其上述动作适用于第一、二、三嵌扣槽70、71、72。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技术,在不离本技术精神的范围,熟习此项技艺者凭之而作的各种变形、修饰与应用,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范畴。综上所述,本技术由开口扳手支臂侧三平面的设置,及对应三嵌扣槽的推力面得以贴平螺杆、螺帽六角头其一平面,而嵌扣槽被离面得与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呈逃隙角θ角度的渐离形式,使其开口扳手得以稳固扣住螺杆、螺帽六角头并施力扭转而连动,螺杆、螺帽六角头不会有滑脱情形或崩角状况发生,本技术的开口扳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先进性、实用性,确实已具备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开口扳手,主要包括施力臂,该施力臂侧外开口两侧分别设有支臂与抗力臂,其特征是:该支臂作用面设成三平面,该抗力臂对应设有三嵌扣槽,其一平面对应一嵌扣槽形成对应一种螺杆、螺帽六角头规格的夹掣空间,该平面得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该嵌扣槽包括有一可贴平于螺杆、螺帽六角头的一平面的推力面及与螺杆、螺帽六角头接续平面呈逃隙角θ的角度渐形远离的被离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锜鸿
申请(专利权)人:陈锜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