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昌泉专利>正文

快速活络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37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活络扳手,有扳手体,扳口,蜗杆,扳手体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装有带螺旋槽的导轴,手柄体上装有推钮,推钮与导轴的螺旋槽嵌配,其特征是:在导轴一端与蜗杆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蜗杆采用大螺距蜗杆。其有益效果为:结构新颖独特、使用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操作快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具,是一种手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活络扳手。
技术介绍
活络扳手是一种传统的常用手工工具,它因使用方便、适用性好,而十分受欢迎,在各行各业及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现有的活络扳手也存在一些不太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扳口的调节较慢及在黑暗环境中使用不便等。虽然也有一些“快速”活络扳手问世,但在结构上也不够完善,如仍采用具有通常螺距的蜗杆,致使推钮的运动距离较长,调节不便;再如推钮采用圆台形,推动不灵便;在导轴一端与蜗杆间装有的锥齿轮加工困难,且传动不可靠,也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操作快速的快速活络扳手。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快速活络扳手,有扳手体,扳口,蜗杆,扳手体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装有带螺旋槽的导轴,手柄体上装有推钮,推钮与导轴的螺旋槽嵌配,其特征是在导轴一端与蜗杆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蜗杆采用大螺距蜗杆。本技术中所述的蜗杆的螺距为4~10mm。伞齿轮的模数为0.5~1.5。在手柄体上套有护手层。推钮为长腰形,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蜗杆采用单头蜗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新颖独特、使用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操作快速、握持舒适。特别适合作为军械装备和作战军械的维修工具,以及需要快速、准确拆卸螺母、螺栓等的场合。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快速活络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该例中,其为一把8″扳手,有扳手体1,扳口2,蜗杆3,扳手体1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中装有带螺旋槽13的导轴10,手柄体1上装有推钮6,推钮6与导轴10的螺旋槽13嵌配,在导轴10一端与蜗杆3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5、15,蜗杆3采用大螺距蜗杆及单头蜗杆。所述的蜗杆3的螺距为6mm(或4~10mm间的其它合适数值)。伞齿轮5、15的模数为1(或0.5~1.5之间的合适数值)。在手柄体1上套有护手层17(可采用弹性PP塑胶材料制作)。推钮6为长腰形(或类似形状,如椭圆形等),其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斜面上还可制有增加摩擦的纹路)或近似斜平面的曲面。在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有一个梅花扳手16(或其它类似的孔等)。图中还有并帽4、盖板7、销钉8、铆钉9、钢丝卡簧11等。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手推动推钮6时,由于推钮6与扳手柄体4的安装槽12中的导向轴10上的螺旋槽13嵌配滑推传动,迫使导向轴10转动,装在安装槽12中的导向轴10顶端的伞齿轮15也跟着导向轴10一起转动,伞齿轮15就带动与其啮合的伞齿轮5转动,伞齿轮5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再带动活络扳口2平移,由于蜗杆3上的螺距较大,因此使得扳口2平移的速度比通常的类似快速活络扳手要快得多,而且同时也使得导向轴10的长度大为缩短,这就使用手推动或拨动推钮6的距离也大大减小,进而扳手柄的长度也进一步缩短。由此真正达到了使扳手的扳口快速张合的目的。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的梅花扳手16既可作为工具使用,又可作为挂、吊的孔。本技术还可采用另一个实施例,在该例中,其可为一把10″扳手,有扳手体1,扳口2,蜗杆3,扳手体1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中装有带螺旋槽13的导轴10,手柄体1上装有推钮6,推钮6与导轴10的螺旋槽13嵌配,在导轴10一端与蜗杆3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5、15,蜗杆3采用大螺距蜗杆及单头蜗杆。所述的蜗杆3的螺距为7mm。伞齿轮5、15的模数为1.2。在手柄体1上套有护手层17。推钮6为长腰形(或类似形状,如椭圆形等),其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在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有一个圆孔。本技术还还可采用第三个实施例,在该例中,其可为一把12″扳手,有扳手体1,扳口2,蜗杆3,扳手体1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中装有带螺旋槽13的导轴10,手柄体1上装有推钮6,推钮6与导轴10的螺旋槽13嵌配,在导轴10一端与蜗杆3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5、15,蜗杆3采用大螺距蜗杆及单头蜗杆。所述的蜗杆3的螺距为8mm。伞齿轮5、15的模数为1.4。在手柄体1上套有护手层17。推钮6为长腰形(或类似形状,如椭圆形等),其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在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有一个梅花扳手16本技术还可采用第四个实施例,在该例中,其可为一把16″扳手,有扳手体1,扳口2,蜗杆3,扳手体1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中装有带螺旋槽13的导轴10,手柄体1上装有推钮6,推钮6与导轴10的螺旋槽13嵌配,在导轴10一端与蜗杆3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5、15,蜗杆3采用大螺距蜗杆及单头蜗杆。所述的蜗杆3的螺距为10mm。伞齿轮5、15的模数为1.5。在手柄体1上套有护手层17。推钮6为长腰形(或类似形状,如椭圆形等),其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在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有一个圆孔。本技术还可采用第五个实施例,在该例中,其可为一把6″扳手,有扳手体1,扳口2,蜗杆3,扳手体1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中装有带螺旋槽13的导轴10,手柄体1上装有推钮6,推钮6与导轴10的螺旋槽13嵌配,在导轴10一端与蜗杆3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5、15,蜗杆3采用大螺距蜗杆及单头蜗杆。所述的蜗杆3的螺距为5mm。伞齿轮5、15的模数为0.8。在手柄体1上套有护手层17。推钮6为长腰形(或类似形状,如椭圆形等),其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在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有一个梅花扳手16本技术还可采用第六个实施例,在该例中,其可为一把4″扳手,有扳手体1,扳口2,蜗杆3,扳手体1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中装有带螺旋槽13的导轴10,手柄体1上装有推钮6,推钮6与导轴10的螺旋槽13嵌配,在导轴10一端与蜗杆3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5、15,蜗杆3采用大螺距蜗杆及单头蜗杆。所述的蜗杆3的螺距为4mm。伞齿轮5、15的模数为0.5。在手柄体1上套有护手层17。推钮6为长腰形(或类似形状,如椭圆形等),其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在扳手体1的手柄末端有一个圆孔。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活络扳手,有扳手体,扳口,蜗杆,扳手体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装有带螺旋槽的导轴,手柄体上装有推钮,推钮与导轴的螺旋槽嵌配,其特征是在导轴一端与蜗杆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蜗杆采用大螺距蜗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活络扳手,其特征是蜗杆的螺距为4~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活络扳手,其特征是伞齿轮的模数为0.5~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活络扳手,其特征是在手柄体上套有护手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活络扳手,其特征是推钮为长腰形,前后各有一手推斜曲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活络扳手,其特征是蜗杆采用单头蜗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活络扳手,有扳手体,扳口,蜗杆,扳手体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装有带螺旋槽的导轴,手柄体上装有推钮,推钮与导轴的螺旋槽嵌配,其特征是在导轴一端与蜗杆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蜗杆采用大螺距蜗杆。其有益效果为结构新颖独特、使用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操作快速。文档编号B25B13/00GK2734421SQ2004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活络扳手,有扳手体,扳口,蜗杆,扳手体的手柄体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装有带螺旋槽的导轴,手柄体上装有推钮,推钮与导轴的螺旋槽嵌配,其特征是:在导轴一端与蜗杆间装有相啮合的一对伞齿轮,蜗杆采用大螺距蜗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泉
申请(专利权)人:陈昌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