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把手结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214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3:24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是由一握把部、二衬套及二配枢部所构成,该握把部的两端处各设有一枢接部且一端处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该枢接部设有一容置孔供该衬套置入,并供该配枢部予以枢接连结,该配枢部具有一座体且呈扁体状并设有贯穿的一锁固孔,且该座体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以供该握把部的枢接部置入,并搭配一枢轴穿设于该配枢部的枢设孔及握把部的容置孔内衬套予以连结,藉由以上所述,供使用者于安装时无须辨认组装方向,亦能呈现可随意折叠的状态,达到组装上的便利性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structure of folding handle

An improved folding handl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a handle, two and two with bushing pivot part, both ends of the handl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ivoting part and one end of a guide arc arc, the pivoting portion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ining the Kong Gong Bush for the placement and distribution. Department to be pivoted with the pivot connec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at body and a flat body shape and a locking hole is arranged throughout, and the seat body is arranged at upper end of the corresponding side wall formed at both end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urface of a holding slot for the hand grip of the pivoted part into the containing hole the inner liner are connected and a pivot shaft penetrates through the collocation with the pivot part pivoted hole and the handle, with the above, for users to install without identification of assembly direction, also can present the optional folding state, to achieve convenience on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尤指一种供使用者于安装时无须辨认组装方向,亦能呈现可随意折叠状态的折叠把手结构,达到组装上的便利性目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安装于各衣橱、橱柜、桌子、门或电器箱上的向下框形门把,其是以设在门把二个端面上的螺柱穿设在衣橱、橱柜、桌子、门或电器箱的门板上,再以一螺丝帽将门把螺锁在衣橱、橱柜、桌子、门或电器箱的门板上。惟,该门把是一体延伸而无法具收合功能的设计,致使门把突出于该门板上,除较占空间外,使用者更容易因疏忽而受到撞击,致造成意外伤害发生,于使用上相当不方便。另一种常见结构6,请参阅图5所示,为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具收合功能的门把装置,其是于包括有一体延伸的门把61及一座体62,该门把61的至少一端面设有一突起的枢接部611及一枢孔612,该座体62设有一供该枢接部611容置的一嵌槽621,该座体62内壁设有对应的枢接孔622可供一枢轴63与枢孔612枢接,该座体62的嵌槽621 —端呈封闭状且另一端呈圆弧面,使门把61顺着该座体62的嵌槽621 —端圆弧面翻转,并藉由该座体62另一端设有一锁合部623供结合于门板64上且搭配一螺帽65锁固结合,而形成具收合功能的门把装置。依上述而言,该常见结构6虽具有门把收合的功能,惟,该座体62的嵌槽621—端呈封闭状且另一端呈圆弧面,使门把61只能顺着该座体62的嵌槽621 —端圆弧面进行翻转收合状态,但却造成使用者于安装时须先辨认组装方向,方能呈现可随意折叠收合的状态,实为组装上较费时且不便的一大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供使用者于安装时无须辨认组装方向,亦能呈现可随意折叠状态的折叠把手结构,达到组装上的便利性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是由一握把部、二衬套及二配枢部所构成,该握把部具有一握体且两端处各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握体的枢接部一端处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又该枢接部设有一容置孔供该衬套置入,并供该配枢部予以枢接连结,其特征在于:该配枢部具有一座体且呈扁体状并设有贯穿的一锁固孔,该座体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以供该握把部的枢接部置入,且该侧壁设有贯穿的一枢设孔,并搭配一枢轴穿设于该配枢部的枢设孔及握把部的容置孔内衬套予以连结。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相较于先前技术,有如下的诸多功效:由于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是由一握把部、二衬套及二配枢部所构成,该握把部具有一握体且两端处各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握体的枢接部一端处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该枢接部设有一容置孔供该衬套置入,并供该配枢部予以枢接连结,该配枢部具有一座体且呈扁体状并设有贯穿的一锁固孔,该座体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以供该握把部的枢接部置入,且该侧壁设有贯穿的一枢设孔,并搭配一枢轴穿设于该配枢部的枢设孔及握把部的容置孔内衬套予以连结,藉由该座体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以供该握把部的枢接部置入,进而提供一种供使用者于安装时无须辨认组装方向,亦能呈现可随意折叠收合的折叠把手结构,达到组装上的便利性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作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作动示意图。图4 a是图4的A部放大图。图5是常见结构的收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折叠把手结构改进,是由一握把部1、二衬套2及二配枢部3所构成,该握把部I的两端处各设有一枢接部12且一端处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121,该枢接部12设有一容置孔13供该衬套2置入,并供该配枢部3予以枢接连结;其中,一握把部1,是整体呈向下框形状,该握把部I具有一体延伸而呈一握体11,该握体11的两端处各设有突起的一枢接部12,该枢接部12供一配枢部3置入并予以枢接连结,且该枢接部12 —端处呈圆状的一导弧面121 ;其中该枢接部12另一端处设有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121 ;又该枢接部12设有贯穿的一容置孔13,该容置孔13供一衬套2置入;二衬套2,是整体呈圆环状且为塑料材质或橡胶材质的任一者所制成,该衬套2是穿设置入于该握把部I的枢接部12处的容置孔13内,该衬套2是不可突出于该握把部I的枢接部12外;又该衬套2设有一穿设孔21,该穿设孔21供一枢轴34穿设连结用 '及二配枢部3,是整体呈扁体状,该配枢部3具有一座体31,该座体31前端面设有贯穿的一锁固孔311,该配枢部3的座体31上锁固孔311的端面呈锥面状,且该锁固孔311内以螺纹状所呈现;又该座体31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32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321,该容置槽321供该握把部I的枢接部12置入,其中该配枢部3的座体31厚度与该握把部I的握体11厚度需一致;又该侧壁32各设有贯穿的一枢设孔33,该侧壁32的枢设孔33与该握把部I的枢接部12处容置孔13结合时呈同心状,并搭配一枢轴34穿设于该配枢部3的枢设孔33及握把部I的容置孔13内衬套2予以连结,其中该枢轴34为插销或铆钉任一者。藉由以上所述,续请参阅图3至图4、图4 a所示,为本技术折叠把手结构改进的实施作动示意图说明,本技术是由一握把部1、二衬套2及二配枢部3所构成,该握把部I的握体11两端处各枢接部12 —端处呈圆弧状的导弧面121 ;又该枢接部12的容置孔13供该衬套2置入,该配枢部3的座体31呈扁体状且上端面所形成两端面相通的容置槽321供该握把部I的枢接部12置入,并搭配一枢轴34穿设于该配枢部3的枢设孔33及握把部I的容置孔13内衬套2予以连结,藉由该配枢部3的座体31上端面所形成两端面相通的容置槽321,供握把部I的握体11进行转动且呈约略一百八十度角度翻转收合的状态,如图3所示;又该配枢部3的座体31上锁固孔311供一螺件5螺锁并穿设于该一板体4,且搭配一螺帽51进行将该座体31与该板体4予以螺锁固定,特别一提,当配枢部3的座体31锁固于该板体4时,该配枢部3的座体31厚度与该握把部I的握体11厚度因一致而紧贴于板体4处,并藉由该握把部I的枢接部12—端的导弧面121而呈现与该板体4并无碰触的状态,使供该握把部I进行收合时更为顺畅,如图4所示;藉由以上结构,进而提供一种供使用者于安装时无须辨认组装方向,亦能呈现可随意折叠收合的折叠把手结构,达到组装上的便利性目的。综合以上所述,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需陈明的,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合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是由一握把部、二衬套及二配枢部所构成,该握把部具有一握体且两端处各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握体的枢接部一端处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又该枢接部设有一容置孔供该衬套置入,并供该配枢部予以枢接连结,其特征在于:该配枢部具有一座体且呈扁体状并设有贯穿的一锁固孔,该座体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以供该握把部的枢接部置入,且该侧壁设有贯穿的一枢设孔,并搭配一枢轴穿设于该配枢部的枢设孔及握把部的容置孔内衬套予以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改进,是由一握把部、二衬套及二配枢部所构成,该握把部具有一握体且两端处各设有一枢接部,且该握体的枢接部一端处呈圆弧状的一导弧面;又该枢接部设有一容置孔供该衬套置入,并供该配枢部予以枢接连结,其特征在于:该配枢部具有一座体且呈扁体状并设有贯穿的一锁固孔,该座体的上端面设有相对应的侧壁而形成两端面相通的一容置槽以供该握把部的枢接部置入,且该侧壁设有贯穿的一枢设孔,并搭配一枢轴穿设于该配枢部的枢设孔及握把部的容置孔内衬套予以连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吉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