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把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591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2:32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是包含一握把部、二枢接部、二弹性件及二凸块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设有一容室且前端呈镂空状,该容室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穿设孔;又该容室内设有一大容置槽及一小容置槽,分别是供凸块件及弹性件放置;又该凸块件上设有一凸柱且与弹性件相互接触并抵压;又该握把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通孔,利用该锁固元件穿设于握把部的通孔及枢接部的穿设孔相互穿设并连接,藉由以上所述,防止使用者在无意间碰撞到握把部时,该握把部可随意折叠的状态下而免于受到伤害,达到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把手结构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尤指一种具使用者于无意间碰撞到握把部时,该握把部可随 意折叠的状态下而免于受到伤害,达到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功效。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发达,市面上最常见的家具也逐渐走向精致化发展,而把手更是不可或 缺的一项重要东西,常用于衣橱、柜子、桌子、冰箱、门甚至广用至工业上,可见用途是相当 地广大,一般坊间所见的把手结构,大致有平面式及突露式两种结构,其中该平面式把手是 利用门板或是抽屉面板上,直接形成一适当大小的凹槽,藉由凹槽空间可供使用者手指伸 入并开启,但该结构组装上不但相当麻烦,且操作也较为不方便;而另一种突露式把手,则 是将把手直接固定于衣橱、柜子、桌子、冰箱、门甚至广用至工业上的产品表面上,供使用者 直接握住把手即可完成开启,唯,由于突露式把手安装后与产品表面会突出一段距离,常容 易造成使用者于行走时,无意间碰撞的困扰,于使用上相当不方便。然而,一常见结构B,请参阅图5所示,为一般传统的突露式把手结构,该一把手 51是整体呈向下框形状,该把手51两端各设有一凸体511,该凸体511另一端各设有一锁 固部512,当把手51安装于各项产品的表面时,需先将欲安装的产品表面进行钻孔的动作, 再将该把手51安装于产品上,该把手51的锁固部512穿设钻孔后,该凸体511是抵制于产 品的表面,该两端的锁固部512各搭配一垫片52及一螺帽53进行锁固逼紧。就常见结构B而言,一般传统的突露式把手结构,由于安装后与产品表面会突出 一段距离,常容易造成妨碍使用者行走时无意间碰撞而发生意外,因此在使用上的实用性 及安全性仍为一大弊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即凭恃着长期对于把手结构改进融会贯通的构思,而创作出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藉由折叠把手结构上设有二枢接部,该枢接部内 是各安装弹性件及凸块件,并搭配锁固元件各穿设于枢接部及握把部两端连接而呈转轴状 态,当使用者即使在无意间下碰撞到该握把部时,可藉由握把部的随意折叠状态下而免于 受到伤害,达到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是包含一握把部、二枢接部、二弹 性件及二凸块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设有一容室且前端呈镂空状,该容室左右两侧各设 有一穿设孔;又该容室内设有一大容置槽及一小容置槽,分别是供凸块件及弹性件放置; 又该凸块件上设有一凸柱且与弹性件相互接触并抵压;又该握把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通 孔,利用锁固元件穿设于握把部的通孔及枢接部的穿设孔相互穿设并连接。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相较于先前技术,有如下的诸多功效由于本技术的一种折叠把手结构,该枢接部设有一容室且前端呈镂空状,该容室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穿设孔;又该容室内设有一大容置槽及一小容置槽,分别是供凸块件及弹性件放置;又该凸块件上设有一凸柱且与弹性件相互接触并抵压;又该握把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通孔,利用该锁固元件穿设于握把部的通孔与及枢接部的穿设孔相互穿设并连接,藉由以上所述,该使用者在无意间碰撞到握把部时,该握把部可随意折叠的的状态下而免于受到伤害,达到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折叠把手结构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折叠把手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折叠把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把手结构的实施动作示意图。图5是常见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折叠把手结构,该折叠把手结构A是包含一握把部1、二枢接部2、二弹性件3及二凸块件4 ;其中,一握把部I,是整体呈向下框形状,设有一握把本体11,该握把本体11两端各设有一通孔12,该通孔12是供一锁固元件231穿设连该接握把部I与一枢接部2的结合用;又该握把部I两端的通孔12处各设有一抵制面13,该抵制面13是与一凸块件4相互接触并抵制;一枢接部2,是整体呈凸体状,设有一枢接部本体21,该枢接部本体21的上端设有一容室22,该容室22前端是呈镂空状,是供握把部I的两端放置,该容室22的镂空状是供握把部I折叠时放置;又该容室22内设有一大容置槽221,该大容置槽221是供一凸块件4放置;又该大容置槽221内设有一小容置槽222,该小容置槽222是供一弹性件3放置;其中该握把部I的抵制面13压制凸块件4时而带动弹性件3的伸缩功能,而达到握把部I呈现折叠的状态;又该容室22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穿设孔23,该穿设孔23是供一锁固元件231穿设连接握把部I ;其中该握把部I的通孔12及枢接部2的穿设孔23结合时呈同心状态,藉由该锁固元件231穿设连接而呈转轴状态;其中该锁固元件231为插销;又该枢接部本体21的下端设有一锁固部211,该锁固部211是供安装于产品时,并搭配一垫片24及一螺帽25锁固逼紧;一弹性件3,是放置于容室22的小容置槽222内;该弹性件3是与凸块件4的凸柱41相互接触并抵制;及一凸块件4,是整体呈凸体状,该凸块件4设有一凸柱41,该凸块件4是放置容室22的大容置槽221内;又该凸柱41是放置小容室槽222内,并与弹性件3相互接触并抵制。续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折叠把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及实施动作示意图,更进一步说明,该握把部I设有握把本体11,该握把本体11两端各设有通孔12,该通孔12是供一锁固元件231穿设并连接该握把部I与枢接部2的结合用;又该握把部I两端的通孔12处各设有抵制面13,该抵制面13是供一凸块件4相互接触并抵制;又该枢接部2设有一枢接部本体21,该枢接部本体21的上端设有容室22,该容室22前端呈镂空状, 是供握把部I的两端放置,该容室22的镂空状是供握把部I折叠时放置;又该容室22内设 有一大容置槽221,该大容置槽221是供一凸块件4放置;又该大容置槽221内设有一小容 置槽222,该小容置槽222是供一弹性件3放置,该弹性件3是与凸块件4的凸柱41相互接 触并抵制;又该容室22左右两端各设有一穿设孔23,该穿设孔23是供一锁固元件231穿 设结合并连接握把部I ;其中该锁固元件231为插销;又该枢接部本体21的底端设有锁固 部211,该锁固部211是供安装于产品时,并搭配一垫片24及一螺帽25锁固逼紧;藉由该 握把部I的通孔12及枢接部2的穿设孔23结合时呈同心状态,利用该锁固元件231穿设 连接而呈现转轴状态;又该握把部I的抵制面13压制凸块件4时而带动弹性件3的伸缩功 能,而达到握把部I呈现折叠的状态,藉由以上所述,当使用者即使在无意间碰撞到握把部 I时,该握把部I在可随意折叠的状态下而免于受到伤害,达到使用上的实用性与安全性的 功效。综合以上所述,一种折叠把手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 利申请要件。需陈明的,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 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 时,均应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合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是包含一握把部、二枢接部、二弹性件及二凸块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设有一容室且前端呈镂空状,该容室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穿设孔;又该容室内设有一大容置槽及一小容置槽,分别是供凸块件及弹性件放置;又该凸块件上设有一凸柱且与弹性件相互接触并抵压;又该握把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通孔,利用锁固元件穿设于握把部的通孔及枢接部的穿设孔相互穿设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把手结构,是包含一握把部、二枢接部、二弹性件及二凸块件,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设有一容室且前端呈镂空状,该容室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穿设孔;又该容室内设有一大容置槽及一小容置槽,分别是供凸块件及弹性件放置;又该凸块件上设有一凸柱且与弹性件相互接触并抵压;又该握把部左右两端各设有一通孔,利用锁固元件穿设于握把部的通孔及枢接部的穿设孔相互穿设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把部的通孔及枢接部的穿设孔结合时呈同心状态,藉由该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吉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