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贤华专利>正文

一种防气泡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6647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用输液器中的防气泡装置,该防气泡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桶体;所述桶体的桶壁上开设至少四个排液槽,所述排液槽的最小槽宽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mm;还包括设于桶体外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8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该医用输液器包括由输液软管连通在一起的瓶塞穿刺器、墨菲氏管、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静脉输液针;还包括如前所述的防气泡装置,所述防气泡装置可选择性地安装在墨菲氏管或药液过滤器中,所述桶体与墨菲氏管或药液过滤器内壁的径向间隔小于或等于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气泡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气泡性能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上的防气泡装置;本技术还涉及带有防气泡装置的医用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医用输液器由瓶塞穿刺器、滴管、墨菲氏管、流量调节器、输液导管、药液过滤器及静脉输液针等组成。医用输液器工作过程中,药液通过滴管流入墨菲氏管,再经输液导管流入过滤器直至针尖。其中墨菲氏管通过虹吸作用起到缓解输液过程中的压力,提高输液的安全性,而且医护人员可以滴入墨菲氏管的药液来判断药液流速。由于常用医用输液器中墨菲氏管的内径大于滴管的内径,药液经滴管流入墨菲氏管再从墨菲氏管的出液口流出后会产生气泡。所产生的气泡如果进入患者体内,易造成气栓等危害。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使用输液器时,必须人工将输液器导管内的气泡尽可能地排净。通常的护理人员排净空气的方法为:将瓶塞穿刺器插入输液瓶塞后,先将墨菲氏管倒挂,同时用手挤捏墨菲氏管,使药液进入墨菲氏管内,待一定量的液体充满墨菲氏管后,迅速放下墨菲氏管,这样可将大部分的气泡排除,但还有部分气泡会进入输液导管内;护理人员还需用手指弹击输液导管,将残留在输液导管内的气泡弹回墨菲氏管内消除。这种人工排气泡的过程既烦琐又费时,不利于紧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桶体;所述桶体的桶壁上开设至少四个排液槽,所述排液槽的最小槽宽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mm;还包括设于桶体外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8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桶体;所述桶体的桶壁上开设至少四个排液槽,所述排液槽的最小槽宽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Irnm ;还包括设于桶体外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桶体上端的隔离环,所述隔离环的内径与桶体的内径相等,隔离环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的中心轴与桶体的中心轴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均匀分布于桶体的桶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贤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