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明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34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扳手,包括手柄、扳体和钳口;所述手柄与扳体内部均为空腔结构;空腔内设置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相连接;所述锥齿轮变向机构与控制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扳体与手柄的空腔内设置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与控制系统,改变传统小型活扳手均为手动操作的模式,使操作更简捷、省力、效率提高。同时在扳体上表面对应蜗轮处开设一窗口,可以采用手动方式操作,扳体和手柄的上下表面上设置彩色塑料盖板,将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和控制系统全部覆盖保护起来,既美观又可以防止杂物进入,提高了扳手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微电机控制的电动 扳手,属于五食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的手动活扳手靠手指拨动蜗杆运动,从而带动扳手钳口 的开合来进行工作。这样的结构形式存在动作慢、推动费力、手感不 畅,尤其在窄小空间内使用不便,同时亦使人疲劳,效率低。目前也有电动扳手,但在配置传动结构时存在技术和结构上的许多矛盾和困难,因此创新出一种体积和正常手动4^手相近,采用电动 方式控制,使搡作方便省力的扳手,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开闭速度快, 使用简捷省力的电动扳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 电动扳手,包括手柄、扳体和钳口;所述手柄与扳体内部均为空腔结 构;所述的空腔内设置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和控制系统;戶斤i^同步带^f^"^"^fe"变向^L丼勾包才舌同步带/^^构,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相连接; 所述锥齿轮变向机构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锥齿轮变向机构包括销轴B、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套在微型电机的轴上,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 所述从动锥齿轮没置在销轴B上;所迷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销轴A、蜗轮、同步轮A、同步轮B和同 步带;所述蜗轮和同步轮A均套于销轴A上,所述同步带的前后两端 分别套在同步轮A和同步轮B上,同步轮B套在锥齿轮变向机构的销 轴B的另一端上。进一步,为了实现手动、电动两种操作方式,所述扳体上表面对 应蜗轮处,开设一窗口。更进一步,所述手柄及扳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彩色塑料盖板。所 述手柄外表面为异曲面设计。使扳手外观美观大方,使用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在扳体与手柄的空腔内设置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与控制系 统,改变传统小型活扳手均为手动操作的模式,使操作更简捷、省力、 效率提高,而且可以在窄小空间内使用。2、 控制i系统采用低电压、高输出转矩的微型电机作为动力源。微 型电机转速高达几千转。而蜗杆是低转速的,明显不相配。加装减速 机构又有所不便。鉴于微型电机是真流串激电机,具有高的启动转矩 及高的堵转点转矩,(达4.28mN.ra)。利用这一特性,能佳j反手有效运 转。受干电池的有限电能和微型电机的有限出力的限制,在扳手机械 部件上尽量降^^擦系数和减轻负荷外,在本扳手的同步轮A 8与蜗 轮之间采用一种有緩冲特性的滑动连轴节连接(图中未示出),同步轮 A8的下部有一凸块(约占圓截面四分之一),蜗杆上部有一小凸块(约 占圓截面的十分之一)。当同步轮A 8在销轴4上转动约大半圈后,上 下二个凸块才相碰啮合,带动蜗杆转动,这样微型电机在启动瞬间有个緩冲空转降低了启动电流,改善启动性能。这样,有限的电能与有 限的出力,用简单有效的办法得以使运转正常。3、 本技术扳手,将微型电机与蜗轮之间进行适当的减速比。 如采用微型电机上主动锥齿轮7带动从动锥齿轮6,采用同步轮B 9 带动同步轮A8,这样大约可减速一半,相对增大了微电机的输出转矩。4、 本技术的扳体上表面对应蜗轮处,开设有一窗口,以便在 必要时可以用手指拨动蜗轮转动,使钳口开闭,即可以采用手动、电 动两种方式操作该扳手。5、 本技术的扳体和手柄的上下表面上设置彩色塑料盖板,将 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和控制系统全部覆盖保护起来,既美观又可以 防止杂物进入,提高了电动扳手的可靠性。附围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外部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同步带锥齿轮变向结构立体图。图4为困3的主^见图。图5为本技术同步带传动才几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锥齿轮变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内部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8为图7的主^L图。 附图标识1-锥齿轮变向机构 2-同步带传动机构 3-蜗轮 4-销轴A 5-销轴B 6-从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 8-同步轮A9-同步轮B 10-同步带 11-微型电机 12-窗口13-扳体 14-彩色塑料盖板 15-钳口 16-电池17-微动开关18-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 19-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 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动扳手外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电动扳手 包括手柄19、扳体13和钳口 15;所述手柄19与扳体13内部均为空 腔结构;所迷的空腔内设置如图3、图4所示的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 18和控制系统。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微型电机11、微动开关 17、电池16,所述孩t动开关17的一端与^:型电才几11相连,另一端与 电池16相连,所述微动开关17设置在手柄19的外壳体上;微动开关 17用于控制微型电机11的运转,从而控制钳口 15的开合。如图3、图4所示,所述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18包括锥齿轮变 向机构1和同步带传动机构2,如图5所示,所述锥齿轮变向机构1包 括销轴B 5、主动锥齿轮7、从动锥齿轮6,所述从动锥齿轮6设置在 销轴B 5上,从动锥齿轮6与主动锥齿轮7相啮合,从而使主动锥齿 轮7带动从动锥齿轮6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7套在微型电机11的轴 上;如图6所示,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2包括销轴A 4、蜗轮3、同步 轮A8、同步轮B9和同步带10;所述蜗轮3和同步轮A 8均套于销 轴A 4上,蜗轮与销轴A 4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传统扳手内的蜗杆,蜗 轮3的外螺紋与钳口 15下端连接的外螺统相啮合;所述同步带10的 前后两端分別套在同步轮A 8和同步轮B 9上,同步轮B 9套在锥齿 轮变向机构1的销轴B 5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扳体 13的外表面对应蜗轮3处开设一窗口 。在没有电池16或电池16没有 充电或其他用手动方式更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可用手指拨动蜗轮3转 动,从而带动钳口 15开合。即成为可以采用手动、电动两种方式操作 的手动电动两用4^手。更进一步,在所述手柄19及扳体13的上下两 面均设置彩色塑料盖板14,将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18和控制系统全 部覆盖保护起来,既美观又可以防止杂物进入,提高了电动扳手的可 靠性。为了手握方便、并使外观美观大方,所述手柄19外表面为异曲 面设计。下面对工作过程进行描述首先操作微动开关17,电池16为微型电机11提供电能,微型电 机11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微型电机轴上的主动锥齿轮7转动,由于 从动锥齿轮6与主动锥齿轮7相啮合,所以从动锥齿轮6也一起转动, 从动锥齿轮6套装在销轴B 5上,从动锥齿轮6的转动带动销轴B 5 和套在销轴B 5上的同步轮B 9—起转动,由于同步轮B 9与同步轮A 8通过同步带10连接,所以同步轮A 8随同同步轮B 9—起转动,由 于同步轮A 8套在销轴A 4上,所以同步轮A 8的转动将带动套在销 轴A 4上的蜗轮3 —起转动,蜗轮3的转动将带动钳口 15运动而实现 开闭。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扳手,包括手柄、扳体和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扳体内部均为空腔结构;所述的空腔内设置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相连接;所述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扳手,包括手柄、扳体和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扳体内部均为空腔结构;所述的空腔内设置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同步带锥齿轮变向机构包括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同步带传动机构和锥齿轮变向机构相连接;所述锥齿轮变向机构与控制系统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明华王德武陈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童明华王德武陈敏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