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及固定块,本体作用端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套合部,套合部后侧具容置槽,套合部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一活动块具与本体的开口相配合的头部,于头部后方形成套合缘,套合缘具斜面,活动块的套合缘可于本体的套合部上滑移;一固定块容置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固定块前侧具相配合的顶斜面供顶抵于活动块的斜面上,固定块可于本体的容置槽内移位;借此活动块具斜面,而固定块前侧具相配合的顶斜面而顶抵于活动块的斜面上,因此因固定块的移位而使斜面的相互顶抵,活动块即可固定于本体任一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可快速滑移调整至适当位置上,以旋动各式规格的螺合件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可快速滑移调整至 适当位置上,以旋动各式规格螺合件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技术背景现有的活动扳手,如美国第5819608号专利的活动扳手是由一扳手 本体、 一设于扳口下端的定位槽、 一扳动块、及一滚住组成;其主要特 征在于该活动扳口,其下端是延伸有圆柱体,而该圆柱体上开设有圆形 凹槽,依序纳入弹簧及圆珠,并将该活动扳口一体移入扳手的调整口内, 而与固定扳口形成一扳口空间。但此专利存在下述的缺点请参阅上述美国专利的图7所示,当要调整适当的扳口宽度时,必 须前推扳动块6,方可定位活动扳口,扳动螺栓后再将扳动块6往后推, 即可使圆珠24滑入沟槽内而松开活动扳口,但在操作时因大拇指必须一 直按持着扳动块6,在操作上必须较耗力,于使用上也较麻烦,此即为最 主要的缺点。另一结构的活动扳手如美国第5799550号专利,主要包括 一定位槽 位于扳口下端、 一调整块、 一螺纹条、 一凹槽是设于扳手的调整口下, 其主要特征在于该活动扳口,下端延伸一具有凹弧滑槽的圆柱体,将 其置入扳手的调整口内,则凹槽的圆珠即可于滑槽内推抵滑动,这样, 当螺纹条松开时可使活动扳口不脱离扳手。但此专利仍存在下述的缺点请参阅美国第5799550专利的图4所示,当要调整活动扳口时,首 先必须由活动扳口调整为适当扳口宽度,然后在转动调整块4,使得螺纹 条6前进抵住活动扳口7,即可由扳口扳动螺合件,若转动调整块4,使 螺纹6后退,即可松开活动扳口 7,但因此专利是只靠螺栓71与螺纹条6而固定,且此固定的力量是靠磨擦力,故固定的力量较小,当要做螺锁 螺合件的动作时,使得扳口容易松开。本创作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申请号92203466、公告号561950、快速调整的开口式活动扳手的专利,主要包括 一握柄,具有 一柄部,以及于一端具有一固定颚与一滑槽,且开设有一容室贯穿握柄本体以及与该滑槽相连;一滑块,是以活动的方式设于该握柄的容室内, 且该滑块相对于该握柄的滑槽一侧面具有一斜齿部; 一活动颚,具有一 颈部容设于该握柄的滑槽中,该颈部的底端具有斜齿供与该滑块的斜齿 部相齿合,使动作该滑块时能调整该活动颚做接近或远离该固定颚的移 动; 一弹片,其一端设于该握柄处,另一端设于该滑块,以供动作该滑块调整该活动颚做接近或远离该固定颚的移动后,能借由自身弹力将该 滑块推回于该握柄的容室,促使该滑块的斜齿部与活动颚的斜齿相齿合 固定。此专利在结构上具有活动颚而于活动颚底端具有斜齿以供与该滑块 的斜齿部相齿合,当旋动螺合件时即因斜齿与斜齿的齿合而具有较佳的 旋动力,但此专利因是靠斜齿与斜齿的齿合,如此在调整尺寸上即有一 斜齿距离的限制,亦即调整尺寸上需一齿一齿跳阶式的调整,而一般螺 合件的尺寸是有公制与英制的区别,而当螺合件的英制尺寸为5 / 8吋 时其大小约l 5.8 7 5 mm,而公制尺寸有1 6 mm, 二者相差仅有 0.125 mm,英制尺寸为7/8吋约22. 225 mm,而公制尺寸 有2 2mm二者相差上仅有0. 2 2 5 mm,亦即需将活动颚的斜齿的 一齿矩离等于0 . 1 2 5或0 . 2 2 5 mm才可将活动扳手调整于可旋 动此英制尺寸与公制尺寸上,而一般要将齿的一齿大小等于0.125 mm在技术上较为困难,且若一齿的矩离等于O. 1 2 5mm,齿是相 当小,在齿合上亦不具较大的承受力,因此整体的活动扳手在尺寸上仅 限制于使用公制或使用英制上于旋动螺合件时即产生此困扰,此即为上 述专利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具可快速滑移调整至适当位置上,以旋动各式规格的螺合件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本体、活动 块及固定块,本体作用端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套合部,套合 部后侧具容置槽,套合部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 一活动块具与本体的 开口相配合的头部,于头部后方形成套合缘,套合缘具斜面,活动块的 套合缘可于本体的套合部上滑移; 一固定块容置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固 定块前侧具相配合的顶斜面供顶抵于活动块的斜面上,固定块可于本体 的容置槽内移位;借此活动块具斜面,而固定块前侧具相配合的顶斜面 而顶抵于活动块的斜面上,因此因固定块的移位而使斜面的相互顶抵, 活动块即可固定于本体任一位置上。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本体的套合部约为H形状,而活 动块的套合缘略成C形状。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本体于容置槽上具一固定孔。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固定块具贯穿的圆孔,固定块另 侧具后斜面, 一固定杆容置于本体的固定孔内,固定杆穿设于固定块的 圆孔上,使固定块不脱出本体的容置槽外。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一固定件容置本体的容置槽内, 固定件前侧具配合的压斜面使之可压抵于固定块的后斜面上而控制固定 块于本体的容置槽内的移位。前述的活动板手结构,其中一固定杆固设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固定 杆后端具有螺纹部,固定杆前端穿设于固定块上,而固定件亦容置本体 的容置槽内,固定件具有一螺孔供螺合于固定杆的螺纹部上。前述的活动板手结构,其中一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 固定块具有一纵向的回复力, 一第二弹性件是设于固定件上,而使该第 二固定块具有一横向回复力。前述的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中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滑块 及顶块,其中,本体的套合部为C形状,而活动块的套合缘略成H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具可快速滑移调整至适当位置上,以 旋动各式规格的螺合件的优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迸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快速移位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快速移位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lO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ll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l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快速移位动作图。图l3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l4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l 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侧剖视图,用以显示按压该按压 部时的状态。图1 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l 7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侧剖视图,用以显示按压该按压 部时的状态。图l 8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侧剖视图,用以显示停止按压该 按压部时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l所示,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 其主要包含本体IO、活动块20、固定块30、固定杆40及固定件50, 其中;本体10作用端凸伸开口 13,于开口 13后侧具横向的套合部11,套 合部11约为H形状,于套合部11后侧具容置槽12,套合部11与容置槽 12间互为相通状,于容置槽12上具一固定孔14 ;一活动块20具与本体10的开口 13相配合的头部23,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活动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本体、活动块及固定块,本体作用端凸伸开口,于开口后侧具横向的套合部,套合部后侧具容置槽,套合部与容置槽间互为相通状;一活动块具与本体的开口相配合的头部,于头部后方形成套合缘,套合缘具斜面,活动块的套合缘可于本体的套合部上滑移;一固定块容置于本体的容置槽内,固定块前侧具相配合的顶斜面供顶抵于活动块的斜面上,固定块可于本体的容置槽内移位;借此活动块具斜面,而固定块前侧具相配合的顶斜面而顶抵于活动块的斜面上,因此因固定块的移位而使斜面的相互顶抵,活动块即可固定于本体任一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忠,刘坤荣,衡彦均,衡重邦,
申请(专利权)人:刘坤荣,衡彦均,衡重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