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的电风扇及其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7510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壳体、轴套、丝杆、螺帽、螺帽固定组件,上述底座壳体内部形成有放置空间,上述升降马达固定在上述底座壳体的放置空间内,上述升降马达的输出轴向上伸出并且其顶端与上述丝杆的底端对接,上述轴套套接在上述丝杆和上述升降马达输出轴的对接处使它们构成能同轴旋转固定连接;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固定在其中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上述螺帽和螺帽固定组件构成的整体通过上述螺帽的螺孔套接在上述丝杆设有外螺纹的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用方便。既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使用户使用时颇感舒适,并且为实现遥控等功能提供了硬件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的电风扇及其升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构以及基于该机构的电风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扇等电器的自动升降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诸如电风扇、电热辐射采暖器(俗称小太阳)等小型家用电器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给人们带来方便。这类的电器往往通过自己的功能部来实现具体的功能,比如电风扇就由被升降马达驱动的扇叶来实现功能,而电热辐射采暖器则采用取暖光源和反射罩来实现热量辐射,为了更好的实现它们的功能,这些功能部往往是可以调整高度的。现在这些电器的升降都是靠用户手动推拉抽杆来实现的,使用很不方便,有时力量不够或者方法不正确还不能顺利完成操作,或者导致升降结构损坏;并且现在往往通过遥控来实现控制,但是现有的升降机构并不能实现遥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易于实现的自动升降机构和基于该机构的电风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壳体、轴套、丝杆、螺帽、螺帽固定组件,上述底座壳体内部形成有放置空间,上述升降马达固定在上述底座壳体的放置空间内,上述升降马达的输出轴向上伸出并且其顶端与上述丝杆的底端对接,上述轴套套接在上述丝杆和上述升降马达输出轴的对接处使它们构成能同轴旋转固定连接;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固定在其中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的螺孔露出;上述螺帽和螺帽固定组件构成的整体通过上述螺帽的螺孔套接在上述丝杆设有外螺纹的部分。更进一步的说,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包括:螺帽固定件和固定在其上方的螺帽固定压板,上述螺帽固定件设有用于固定上述螺帽的螺帽槽以及用于与上述螺帽固定压板结合的第一卡扣结构,上述螺帽槽的槽底开有一个供上述丝杆穿过进而继续穿过固定在上述螺帽槽中的螺帽的下通过孔。更进一步的说,上述螺帽固定压板包括:压板和形成于上述压板周边的第二卡扣结构,上述压板开有供上述丝杆穿过的上通过孔;上述丝杆从下自上依次穿过上述下通过孔、螺帽的螺孔、上通过孔。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第一卡扣结构为在上述螺帽槽周边形成的多个卡勾孔,上述第二卡扣结构为形成于上述压板周边与上述卡勾孔对应配合的多个卡勾。更进一步的说,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升降马达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与上述升降马达构成电连接。更进一步的说,上述底座壳体分为均为中空的脚盘和立柱,上述升降马达和控制器均设置在上述脚盘的内部,上述丝杆设置在上述立柱的内部。一种自动升降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自动升降机构、工作头部、用于支撑上述工作头部的支撑杆;上述工作头部包括扇叶和驱动它转动的驱动马达,上述支撑杆与上述螺帽固定组件构成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说,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包括螺母固定件和螺母固定压板,上述支撑杆和螺母固定件形成有供上述螺母固定件安装在上述支撑杆底部的安装结构,上述安装结构为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上述螺母固定件还一体成型有用于支撑上述支撑杆底端的支撑板、上述支撑板边缘处形成的限位凸起;上述支撑杆形成有用于固定上述螺帽固定件的第三卡扣结构,上述螺母固定件形成有用于与上述第三卡扣结构配合的第四卡扣结构。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第三卡扣结构为位于上述支撑杆底端的多个凹槽,上述第四卡扣结构为形成于上述限位凸起上的多个卡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立柱形成有用于实现导向的导轨结构,上述螺母固定件形成有可以沿着上述导轨结构竖直滑动的滑动结构。更进一步的说,上述导轨结构为位于上述立柱内壁一体成型的凸起的多条直线导轨,上述滑动结构为上述螺母固定件外缘形成的供上述直线导轨嵌入的上下贯通的缺口槽。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用方便。既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使用户使用时颇感舒适,并且为实现遥控等功能提供了硬件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风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自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自动升降机构除去底座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自动升降机构中螺帽固定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自动升降机构中丝杆底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自动升降机构中马达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的自动升降机构中立柱的剖视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支撑杆,2-工作头部,3-升降马达,4-脚盘,5-立柱,6-丝杆,7-螺帽,,8-轴套,9-控制器,10-马达固定架,11-腰形孔,12-凸起,13-通孔,14-平面缺口,15-导轨结构,16-滑动结构,17-限位凸起,18-螺帽槽,19-第一卡扣结构,20-第二卡扣结构,21第四卡扣结构,22-上通过孔,23-压板,24-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升降电风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自下而上为:自动升降机构、支撑杆1、工作头部2,其中支撑杆1用于支撑工作头部2,在工作头部2和自动升降机构之间构成过渡,自动升降机构通过对支撑杆1的作用进而作用于工作头部2,使其上升或下落。具体而言,工作头部2为实现电风扇功能的主要部分,其主要包括:扇叶和驱动扇叶转动的驱动马达,当然其还包括其他一些常规部件,这些部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所以在此不加赘述。支撑杆1的顶端与工作头部2构成固定,其底端也与自动升降机构中能够自动升降的部分构成固定。参照图2至图7所示,以下我们对本专利技术中的自动升降机构进行介绍,其主要包括:升降马达3、底座壳体、轴套8、丝杆6、螺帽7、螺帽固定组件。其中,底座壳体其本质是一个空壳,内部形成有放置空间,这个放置空间主要为自动升降机构中其他部分提供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底座壳体具体分为两个实现不同功能的两个部分:脚盘4和立柱5,其中脚盘4主要提供稳定的支撑,使整个升降机构以及靠升降机构支撑的其他部分不至于倾覆,所以其大致结构类似于一个倒扣的碗。而立柱5则在脚盘4的基础上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容纳和保护其内部结构。出于稳定的目的,立柱5应当尽可能设置于脚盘4的中心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立柱5和脚盘4的内部空间是一个整体,立柱5和脚盘4其实可以一体加工成型而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参照图3所示,除去底座壳体之外,升降马达3、轴套8、丝杆6、螺帽7、螺帽固定组件是实现升降功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升降马达3的输出轴与丝杆6的底端通过轴套8构成固定连接。螺帽7套接在丝杆6上,而螺帽固定组件则与螺帽7构成一个整体,当升降马达3转动时,带动丝杆6同步转动,此时螺帽7就上升或下降。丝杆6的直径取决于风扇头的重量,设计人员亦可自行考虑。但若设定太细会发生丝杆6弯曲对升降产生影响。丝杆6的长度取决于风扇的高度,丝杆6的设置长度要合适,设置太短会从螺帽7中脱出,太长则会顶到支撑杆1上端的零件。设计时需根据不同的风扇找出合适的长度尺寸。丝杆6的螺距需根据升降马达3的转速和扭矩,以及对风扇升降要求的速度综合考虑而定。升降马达3是升降运行的动力来源,其可以正转或反转和停止,升降马达3的扭力大小需根据风扇升降所需的力量大小而定,转速在2000转以下较为合适。作为优选,升降马达3和驱动马达的额定电压和频率保持一致。另外,控制器9可以控制升降马达3当丝杆6带动的螺帽7上升到接近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切断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升降的电风扇及其升降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壳体、轴套、丝杆、螺帽、螺帽固定组件,上述底座壳体内部形成有放置空间,上述升降马达固定在上述底座壳体的放置空间内,上述升降马达的输出轴向上伸出并且其顶端与上述丝杆的底端对接,上述轴套套接在上述丝杆和上述升降马达输出轴的对接处使它们构成能同轴旋转固定连接;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固定在其中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的螺孔露出;上述螺帽和螺帽固定组件构成的整体通过上述螺帽的螺孔套接在上述丝杆设有外螺纹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壳体、轴套、丝杆、螺帽、螺帽固定组件,上述底座壳体内部形成有放置空间,上述升降马达固定在上述底座壳体的放置空间内,上述升降马达的输出轴向上伸出并且其顶端与上述丝杆的底端对接,上述轴套套接在上述丝杆和上述升降马达输出轴的对接处使它们构成能同轴旋转固定连接;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固定在其中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将上述螺帽的螺孔露出;上述螺帽和螺帽固定组件构成的整体通过上述螺帽的螺孔套接在上述丝杆设有外螺纹的部分;上述螺帽固定组件包括:螺帽固定件和固定在其上方的螺帽固定压板,上述螺帽固定件设有用于固定上述螺帽的螺帽槽以及用于与上述螺帽固定压板结合的第一卡扣结构,上述螺帽槽的槽底开有一个供上述丝杆穿过进而继续穿过固定在上述螺帽槽中的螺帽的下通过孔;上述螺帽固定压板包括:压板和形成于上述压板周边的第二卡扣结构,上述压板开有供上述丝杆穿过的上通过孔;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升降马达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与上述升降马达构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丝杆从下自上依次穿过上述下通过孔、螺帽的螺孔、上通过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卡扣结构为在上述螺帽槽周边形成的多个卡勾孔,上述第二卡扣结构为形成于上述压板周边与上述卡勾孔对应配合的多个卡勾。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弘易邵飞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奕昕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