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希伟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71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由两个手柄、主体构成;手柄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一个手柄侧面开孔,另一个手柄一端有插接件;主体中的壳体两端内外有螺纹,中心为空腔,侧面开有孔;壳体的两端外连接两个手柄,一端的内螺纹连接通芯顶杆,另一端内螺纹连接工作头;通芯顶杆为圆柱形,一部分外侧有螺纹,另一部分端部为锥形,圆柱的螺纹止点处有挡环;工作头为圆柱形,一端外侧有螺纹,中心为变径腔,另一端为能胀开的圆柱形分体,分体的端部外侧有凸台。该工具的外形为一个长约20公分的圆柱体,使用时将两个手柄与主体组装,外形小巧、精制,携带、组装、使用方便,操作省时、省力,专用于卸取铜套,不损坏变速箱壳体。(*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汽车修理工具,具体是用于从汽车变速箱壳体上卸取铜套的专用取拔器。二
技术介绍
在桑塔纳、捷达这两类的所有车型中,通常在变速箱壳体上安装铜套,用于防止变速箱壳体磨损,当铜套磨损后,只需更换铜套,不需要更换变速箱壳体,这样可对变速箱壳体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变速箱壳体的使用寿命。在车辆实际运行中,由于车辆频繁发动,每次启动车时,启动机转子的一端都要对铜套进行磨损,长期频繁磨损致使铜套损坏。铜套损坏后,如果不及时更换,轻者车辆启动困难,严重时损坏启动机。由于铜套所处位置狭窄,将损坏的铜套取出非常困难。目前的更换方法是将变速箱取下,用电钻或螺丝刀将铜套弄碎后取出,然后换上新铜套,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损坏变速箱壳体。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解决目前更换铜套没有专用工具,更换铜套费时费力,易损坏变速箱壳体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由两个手柄和主体构成;手柄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其中的一个手柄侧面开有孔,另一个手柄的一端有插接件;主体包括壳体、通芯顶杆和工作头,壳体的两端内外有螺纹,中心为空腔,侧面开有孔;壳体的两端外螺纹连接手柄,一端内螺纹连接通芯顶杆,另一端内螺纹连接工作头;通芯顶杆为圆柱形,圆柱的一部分外侧有螺纹,另一部分端部为锥形,圆柱的螺纹止点处有挡环;工作头为圆柱形,一端外侧有螺纹,中心为变径腔,另一端为能涨开的圆柱形分体,分体的端部外侧有凸台。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中的两个手柄分别连接主体的两端,其它构件都装在主体上。放置时,其外形为一个长约20公分的圆柱体。使用时,一个手柄安装在通芯顶杆的端部,另一个手柄装在壳体上起到稳定、助力的作用。工作时,将工作头放入铜套内,可以很方便的将损坏铜套取出。本技术还可用于拔取周边环境狭小、不易取出的与铜套相类似的环状工件,如轴承等。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外形小巧、精制,携带、组装、使用方便,操作省时、省力,不损坏变速箱壳体。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手柄1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手柄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主体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通芯顶杆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工作头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右视图;图9是本技术放置状态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2手柄、3壳体、4通芯顶杆、5工作头、6孔、7孔、8挡环、9插接件、10圆柱形分体。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由手柄、主体构成,手柄1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侧面开孔6,具体结构参阅图2。孔6也可为三角形/方形/六角型。手柄2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另一端的外侧有插接件9,插接件9外部有螺纹,具体结构参阅图3。插接件9与手柄2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分体,其外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方形/六角型,用于与壳体3上的三角形/方形/六角型孔7对应插装。主体包括壳体3、通芯顶杆4和工作头5,壳体3的两端内外有螺纹,中心为空腔,侧面开孔7,孔7也可为三角形/方形/六角型。壳体3一端的外螺纹连接手柄1,内螺纹连接通芯顶杆4;另一端的外螺纹连接手柄2,内螺纹连接工作头5,主体的结构参阅图4。壳体3的两端也可以与手柄1和手柄2插接。图5提供的是本技术中通芯顶杆的结构剖视图,图中的通芯顶杆4为圆柱形,一部分外侧有螺纹,另一部分端部为锥形,圆柱的螺纹止点处有挡环8。通芯顶杆4从壳体3中心穿过,螺纹部分位于壳体3的空腔外,挡环8位于壳体3的空腔内,锥部位于工作头5的内腔。通芯顶杆4的螺纹端部可以制成三角形/方形/六角型,用于与手柄1上的三角形/方形/六角型的孔6对应插装。图6为本技术中工作头的剖视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图6的右视图,图中所示的工作头5一端为圆柱形,中心为变径腔,圆柱外侧有螺纹用与壳体3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工作头5另一端为能涨开的圆柱形分体10,本实施例中的分体10为一个圆柱形平均分成三个能涨开的圆柱形分体。分体10的端部外侧有凸台,凸台的作用是插入铜套后,三个分体10涨开后由凸台卡住铜套。图9提供的是本技术放置状态结构示意图,将通芯顶杆4预先装在壳体3内,壳体3内的一端与工作头5连接好,手柄1和手柄2分别螺纹连接在壳体3的两端,也可以插接。放置时,整体外形为一个长约20公分的圆柱体,携带非常方便。图10提供的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旋下手柄1并将手柄1的孔6对准通芯顶杆4,将手柄1安装在通芯顶杆4的端部,旋下手柄2并将插接件9对应安装在壳体3上的孔7处,将手柄1、手柄2与主体进行组装。工作时,将工作头5端部的凸台放入缸套内,转动手柄1使通芯顶杆4向另一端运动,通芯顶杆4的锥部进入工作头5内的变径腔,在通芯顶杆4锥部的作用下,工作头5端部的三个分体10向外涨开,三个分体10端部的凸台卡住铜套,继续转动手柄1将铜套顶出,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将铜套取出,省时、省力,又不损伤变速箱壳体。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由手柄(1、2)、主体构成;手柄(1、2)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手柄(1)侧面开有孔(6),手柄(2)的一端有插接件(9);主体包括壳体(3)、通芯顶杆(4)和工作头(5),壳体(3)的两端内外有螺纹,中心为空腔,侧面开有孔(7);壳体(3)的一端外螺纹连接手柄(1),内螺纹连接通芯顶杆(4),另一端外螺纹连接手柄(2),内螺纹连接工作头(5);通芯顶杆(4)为圆柱形,一部分外侧有螺纹,另一部分端部为锥形,圆柱的螺纹止点处有档环(8);工作头(5)为圆柱形,一端外侧有螺纹,中心为变径腔,另一端为能涨开的圆柱形分体(10),分体(10)的端部外侧有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通芯顶杆(4)从壳体(3)中心穿过,螺纹部分位于壳体(3)的空腔外,档环(8)位于壳体(3)的空腔内,锥部位于工作头(5)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分体(10)为一个圆柱形平均分成三个能涨开的圆柱形分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壳体(3)的两端与手柄(1)和手柄(2)插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插接件(9)与手柄(2)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分体。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插接件(9)的外形为圆形/三角形/方形/六角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通芯顶杆(4)的螺纹端部为三角形/方形/六角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由两个手柄、主体构成;手柄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一个手柄侧面开孔,另一个手柄一端有插接件;主体中的壳体两端内外有螺纹,中心为空腔,侧面开有孔;壳体的两端外连接两个手柄,一端的内螺纹连接通芯顶杆,另一端内螺纹连接工作头;通芯顶杆为圆柱形,一部分外侧有螺纹,另一部分端部为锥形,圆柱的螺纹止点处有挡环;工作头为圆柱形,一端外侧有螺纹,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修理专用取拔器,其特征在于:由手柄(1、2)、主体构成;手柄(1、2)中心为空腔,一端有螺纹,手柄(1)侧面开有孔(6),手柄(2)的一端有插接件(9);主体包括壳体(3)、通芯顶杆(4)和工作头(5),壳体(3)的两端内外有螺纹,中心为空腔,侧面开有孔(7);壳体(3)的一端外螺纹连接手柄(1),内螺纹连接通芯顶杆(4),另一端外螺纹连接手柄(2),内螺纹连接工作头(5);通芯顶杆(4)为圆柱形,一部分外侧有螺纹,另一部分端部为锥形,圆柱的螺纹止点处有档环(8);工作头(5)为圆柱形,一端外侧有螺纹,中心为变径腔,另一端为能涨开的圆柱形分体(10),分体(10)的端部外侧有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希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