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664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其是由下述原料制得:120号溶剂油、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40,?微晶蜡、聚乙二醇、异丁醇、?甘油,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苯并三氮唑,2-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硬脂酸锌,硬脂酸镁,平平加、植酸、抗氧剂2246,抗氧剂T501,苯乙醇胺A,羊毛脂、己二酸二辛酯、改性纳米页岩粉、复合成膜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接触防锈性能以及很好的气相防锈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钢类以及黄铜具有良好的气相防锈效果以及接触防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剂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
技术介绍
金属表面处理剂指对金属表面进行各种处理的化学药剂的总称。金属表面处理包括了除油、除锈、磷化、防锈等基体前处理,是为金属涂层技术、金属防护技术做准备的,基体前处理质量对此后涂层制备和金属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油溶性防锈剂又称油溶性缓蚀剂。大多数为具有极性基团的长碳链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依靠电荷作用紧密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非极性基团长碳链烃则向着金属表面的外侧,并能和油类互溶在一起,从而使防锈剂分子定向排列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性保护膜,使金属不受水和氧的侵蚀。按其极性基团可分为五类:①磺酸盐类,化学通式为(R — S03。一般使用的是石油磺酸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类,如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二壬基萘磺酸钡等。②羧酸及其皂类,化学通式为R — COOH及(R — C00)nMm。作为防锈剂的羧酸有动植物油的脂肪酸,如硬脂酸、油酸等,另有氧化石油脂、烯基丁二酸等合成的羧酸,还有石油产品环烷酸等。羧酸的金属皂的极性比相应的羧酸强,故防锈效果较好,但油溶性较小。且遇水会水解,在油中分散时安定性较差,有时从油中析出。③酯类,化学通式为RC00R,。羊毛脂、蜂蜡是天然的酯类化合物,也是较好的金属防锈封存材料。多元醇的酯类防锈效果很好,例如单油酸季戊四醇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斯盘一 80),都是较好的金属防锈剂,应用较为广泛。④胺类,化学通式为R — NH2,例如十八胺等。但单纯的胺类在矿物油中的防锈效果不够好,而常用的是胺类和有机酸生成的胺盐或其他复合物,如油酸十八烷胺、硬脂酸环己胺等。⑤硫、氮杂环化合物,系含硫或含氮的杂环及某些衍生物,也是较好的金属防锈剂,例如咪唑啉的烷基磷酸酯盐、苯并三氮唑和α —巯基苯并噻唑等。咪唑啉类可用于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防锈,苯并三氮唑等则主要用于铜材等有色金属防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多层膜,该膜层与金属附着力强,同时使得金属表面防锈性能好的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120号溶剂油100-110、硅烷偶联剂ΚΗ560 1.7-2.4、硅烷偶联剂KH 540 0.5-1.4,微晶蜡2-2.5、聚乙二醇0.4-0.6、异丁醇1.5-2、甘油0.4-0.6,石油磺酸钡0.2-0.4、石油磺酸钠0.2-0.4、苯并三氮唑0.7-0.9,2-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1.5-3,硬脂酸锌0.3-0.5,硬脂酸镁0.2-0.4,平平加0.4-0.6、植酸1.1-2、抗氧剂2246 0.4-0.6,抗氧剂Τ501 0.1-0.2,苯乙醇胺A 0.2-0.4,羊毛脂0.4-0.6、己二酸二辛酯0.1-0.2、改性纳米页岩粉0.3-0.5、复合成膜材料6-8 ;所述的复合成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5石油树脂30-36,癸二酸二辛酯0.8-1.6,异构醇聚氧乙烯醚6-8、乙酸甲酯1-2,120号溶剂油65-70、丙烯酸甲酯2-3,蓖麻油1-2 ; 所述的改性纳米页岩粉的制备方法为:页岩粉用浓度为10-12%的盐酸浸泡3-4小时,烘干,在其中加入相当于其重量1-2%的磷酸三甲苯酯、1-2%的交联剂TAC,3500-3800转/分下高速搅拌30-40分钟,烘干,研磨成纳米粉末,即得。所述的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C5石油树脂、120号溶剂油、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按制备复合成膜材料所需各原料的重量份混匀,在55-60°C下以500-600转/分的速率搅拌30-40分钟,再加入其余制备复合成膜材料所需原料,后升温到65-75°C后以500-600转/分的速率搅拌20-30分钟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复合成膜材料; (2)、将制备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各原料在80-90°C下以300-400转/分的速率混合搅拌30-40分钟,停止搅拌,保温1-2小时后,冷却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接触防锈性能以及很好的气相防锈效果,本专利技术对钢类以及黄铜具有良好的气相防锈效果以及接触防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静态不接触加速试验装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其是由下述重量份(kg)的原料制得: 120号溶剂油 110、硅烷偶联剂KH560 2.4、硅烷偶联剂KH 540 1.2,微晶蜡2.2、聚乙二醇0.6、异丁醇2、甘油0.6,石油磺酸钡 0.4、石油磺酸钠0.2、苯并三氮唑0.9,2-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1.8,硬脂酸锌0.5,硬脂酸镁0.4,平平加0.6、植酸1.4、抗氧剂2246 0.6,抗氧剂T501 0.2,苯乙醇胺A 0.4,羊毛脂0.6、己二酸二辛酯0.2、改性纳米页岩粉0.5、复合成膜材料8; 所述的复合成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5石油树脂36,癸二酸二辛酯1.6,异构醇聚氧乙烯醚8、乙酸甲酯2,120号溶剂油70、丙烯酸甲酯2,蓖麻油2; 所述的改性纳米页岩粉的制备方法为:页岩粉用浓度为10%的盐酸浸泡3小时,烘干,在其中加入相当于其重量2%的磷酸三甲苯酯、1%的交联剂TAC,3800转/分下高速搅拌40分钟,烘干,研磨成纳米粉末,即得。所述的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C5石油树脂、120号溶剂油、异构醇聚氧乙烯醚按制备复合成膜材料所需各原料的重量份混匀,在60°C下以600转/分的速率搅拌40分钟,再加入其余制备复合成膜材料所需原料,后升温到75°C后以600转/分的速率搅拌30分钟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复合成膜材料; (2)、将制备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各原料在80°C下以300转/分的速率混合搅拌40分钟,停止搅拌,保温2小时后,冷却即得。本实施例防 锈油的防锈油性能试验(I)静态不接触加速试验 本试验装置是参照标准的试验方法:静态不接触加速试验装置,经过改装而成的。试验装置见图1所示,图中:1为金属试片、2为透气孔、3为装于小烧杯中的本实施例的气相缓释防锈油、4为电解质溶液、5带电压指示表和电压调节旋钮的电加热套。分别将5ml和IOml的本实施例放在小烧杯里,将金属试片(50mmX 25mmX 2mm)按GB/T4879-1999规定的方法处理后置于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中含HC0s_1000mg/L、S042_2500mg/L、Cl_1500mg/L,放入大烧怀中,将电解质溶液保持为40°C,放有本实施例的小烧杯置于大少杯中,位于金属试片的正下方,室温下放置观察各材料出现腐蚀的时间。另夕卜,不放防锈油作为空白的试验。试验结果见表I所示。表I静态不接触加速试验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120号溶剂油?100?110、硅烷偶联剂KH560??1.7?2.4、硅烷偶联剂KH?540???0.5?1.4,?微晶蜡?2?2.5、聚乙二醇0.4?0.6、异丁醇1.5?2、?甘油?0.4?0.6,石油磺酸钡?0.2?0.4、石油磺酸钠?0.2?0.4、苯并三氮唑?0.7?0.9,2?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1.5?3,硬脂酸锌?0.3?0.5,硬脂酸镁?0.2?0.4,平平加?0.4?0.6、植酸??1.1?2、抗氧剂2246??0.4?0.6,抗氧剂T501??0.1?0.2,苯乙醇胺A?0.2?0.4,羊毛脂?0.4?0.6、己二酸二辛酯?0.1?0.2、改性纳米页岩粉?0.3?0.5、复合成膜材料?6?8;所述的复合成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5石油树脂?30?36,癸二酸二辛酯?0.8?1.6,异构醇聚氧乙烯醚6?8、乙酸甲酯?1?2,120号溶剂油?65?70、丙烯酸甲酯?2?3,蓖麻油?1?2;所述的改性纳米页岩粉的制备方法为:页岩粉用浓度为10?12%的盐酸浸泡3?4小时,烘干,在其中加入相当于其重量1?2%的磷酸三甲苯酯、1?2%的交联剂?TAC,3500?3800转/分下高速搅拌30?40分钟,烘干,研磨成纳米粉末,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平平加的金属防锈油,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120号溶剂油100-110、硅烷偶联剂KH560 1.7-2.4、硅烷偶联剂KH 540 0.5-1.4,微晶蜡2-2.5、聚乙二醇0.4-0.6、异丁醇1.5-2、甘油0.4-0.6,石油磺酸钡0.2-0.4、石油磺酸钠0.2-0.4、苯并三氮唑0.7-0.9,2-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1.5-3,硬脂酸锌0.3-0.5,硬脂酸镁0.2-0.4,平平加0.4-0.6、植酸1.1-2、抗氧剂2246 0.4-0.6,抗氧剂T501 0.1-0.2,苯乙醇胺A 0.2-0.4,羊毛脂0.4-0.6、己二酸二辛酯0.1-0.2、改性纳米页岩粉0.3-0.5、复合成膜材料6-8 ; 所述的复合成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5石油树脂30-36,癸二酸二辛酯0.8-1.6,异构醇聚氧乙烯醚6-8、乙酸甲酯1-2,120号溶剂油65-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升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繁昌县皖南阀门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