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480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压缩箱、翻转支架、压缩机构、举升机构以及液压电气系统组成,压缩箱通过至少一个插锁机构Ⅰ固定安装在地坑中,翻转支架与压缩箱的箱体活动连接,举升机构与压缩箱固定连接,举升机构包括有剪式铰链叉架和液压油缸,剪式铰链叉架与压缩箱的箱体固定连接,剪式铰链叉架底部的移动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压缩箱内设置有推板、前门和中门,推板与压缩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推料油缸,前门和中门与液压电气系统连接;压缩机构包括有压头、侧翻油缸、压缩油缸和导向滑块,压头通过法兰盘与压缩油缸的油缸座连接,导向滑块安装在翻转支架与压头之间;侧翻油缸连接有插锁机构Ⅱ。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和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装置,特别是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属于环保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城镇垃圾中转站现投入使用的地埋垂压式垃圾装置具有压缩力大,处理能力强、环保性好、技术含量高、装载容积大、作业效率高、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但是传统的垂压站由压缩油缸驱动压头沿着导向滑块沿着机架进行垂直运动,压头对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后,必须提升到2米以上的位置进行待机,卸料装车载运时,则需要利用压头将箱体提升到3米以上的位置方能与转运汽车的车厢进行对接,所以这类垂压站的工作高度都在6.5——8.5M的范围内,造成设备结构庞大,直接导致了设备制造成本高,垃圾中转站站房建设费用高等问题,并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加大。现有技术中,也有减少了机架高度的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 ,主要是利用压缩装置的侧翻来降低机架的高度,但是这类设备的布局不够合理,并没有彻底坚决垃圾压缩装置体积庞大的问题,不利于环保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制造成本低的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包括压缩箱、翻转支架、压缩机构、举升机构以及液压电气系统组成,压缩箱通过至少一个插锁机构I固定安装在地坑中,翻转支架与压缩箱的箱体活动连接,举升机构与压缩箱固定连接,举升机构包括有剪式铰链叉架和液压油缸,剪式铰链叉架与压缩箱的箱体固定连接,剪式铰链叉架底部的移动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压缩箱内设置有推板、前门和中门,推板与压缩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推料油缸,前门和中门与液压电气系统连接;压缩机构包括有压头、侧翻油缸、压缩油缸和导向滑块,压头通过法兰盘与压缩油缸的油缸座连接,导向滑块安装在翻转支架与压头之间;侧翻油缸连接有插锁机构II,插锁机构II的一部分安装在翻转支架上,另一部分固定在压缩箱上。插锁机构I包括有两个,两插锁机构I对称安装在压缩箱箱体的两侧,插锁机构连接有油缸。插锁机构II包括有连杆、插销和插锁支座,插销安装在翻转支架上,插锁支座固定在压缩箱的箱体上,连杆的一端与插销连接,另一端与侧翻油缸的活塞杆头连接。翻转支架通过铰链与压缩箱的箱体铰接,翻转支架绕铰链的中心轴线旋转。举升机构包括有两个剪式铰链叉架,两剪式铰链叉架对称设置在压缩箱的箱体的两侧。本专利技术中的翻转支架与压缩箱铰接,通过翻转油缸来驱动翻转支架运动,压头通过压缩油缸驱动,沿着翻转机架上下运动实现对垃圾的压缩,当垃圾压缩完成后,插锁装置进行解锁,侧翻油缸驱动翻转机架翻转到箱体上端的侧边,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减少了传统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中支架的安装,使翻转机架从投料口位置直接翻转到压缩箱投料口上方的后端,降低了垃圾压缩站的总体安装高度,使压缩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2.本专利技术同时也减小了维修人员在支架上进行检修的风险,降低了传统地埋垂压式压缩装置的制造成本和垃圾中转站站房的建设费用;3.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为简单,便于生产加工和制造,也有利于广泛性的推广,促进了环保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待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待机状态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垃圾中转运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_压缩箱、2-翻转支架、3-剪式铰链叉架、4-推板、5-前门、6-中门、7-推料油缸、8-压头、9-侧翻油缸、10-压缩油缸、11-导向滑块、12-连杆、13-插销、14-插锁支座、15-地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压缩箱1、翻转支架2、压缩机构、举升机构和液压电气系统组成,压缩箱I通过两个插锁机构I固定安装在地坑15中,插锁机构I对称安装在压缩箱I箱体的两侧,插锁机构I连接有油缸,翻转支架2与压缩箱I的箱体活动连接,其中翻转支架2通过铰链与压缩箱I的箱体铰接,翻转支架2绕铰链的中心轴线旋转,举升机构包括有两个剪式铰链叉架3和液压油缸,两个剪式铰链叉架3对称设置在压缩箱I的箱体两侧,剪式铰链叉架3与压缩箱I的箱体固定连接,剪式铰链叉架3的移动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压缩箱I内设置有推板4、前门5和中门6,推板4与压缩箱I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推料油缸7,前门5和中门6与液压电气系统连接;压缩机构包括有压头8、侧翻油缸9、压缩油缸10和导向滑块11,压头8通过法兰盘与压缩油缸10的油缸座连接,导向滑块11安装在翻转支架2与压头8之间,侧翻油缸9连接有插锁机构II,插锁机构II的一部分安装在翻转支架2上,另一部分固定在压缩箱I上;插锁机构II包括有连杆12、插销13和插锁支座14,插销13安装在翻转支架2上,插锁支座14固定在压缩箱I的箱体上,连杆12的一端与插销13连接,另一端与侧翻油缸9的活塞杆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在待机状态时,参照图1和图2,垃圾箱I埋置于地坑15之中,推板4复位于初始位置,前门5和中门6通过液压电气系统控制,下降复位呈关闭状态,将垃圾从投料口倒入压缩箱I内;垃圾通过投料口进入压缩箱I后,参照图3,翻转机架2通过侧翻油缸9翻转90°,此时压缩机构和翻转机架2位于投料口正上方,然后侧翻油缸9的活塞杆继续推动连杆12运动,连杆12带动插销13插入插锁支座14用来锁止整个翻转机架2,同时压缩箱I两侧的插锁机构I的插销插入地坑15的地基上的预埋件中,压缩箱I被锁止在地坑中,避免垃圾在被压缩的情况下,垃圾膨胀而对压缩箱I施加作用力,将压缩箱I顶出地坑,影响使用的效果;接着通过压缩油缸10驱动压头8下降,对压缩箱I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导向滑块11对压头8的升降进行导向,当压缩完成后,压缩油缸10驱动压头8上升复位,侧翻油缸9上的活塞杆缩回,并通过连杆12带动插销13退出插锁支座14,解除插锁机构II对翻转支架2的锁止,然后侧翻油缸9驱动翻转机架2翻转复位到压缩箱I的上端,即原始的待机位置,同时与插锁机构I连接的油缸也驱动插锁机构I解除对压缩箱I的锁止,每当压缩机构完成一次压缩后,液压电气系统会控制中门6升起,推料油缸7带动推板4将压缩后的垃圾块推入前门5和中门6之间的区域,压头8复位后,中门6下降复位,直至垃圾块装满整个压缩箱I后,压缩机构和翻转机构停止工作;参照图4,当压缩后的垃圾块充满整个压缩箱I之后,举升机构开始工作,剪式铰链叉架3的活动端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整个剪式铰链叉架3向上运动,同时带动压缩箱体I向上运动,当压缩箱I上升到与垃圾转运车进行对接的高度后,液压电气系统控制前门5和中门6上升,使二者处于开启状态,推料油缸7驱动推板4将垃圾块推入垃圾转运车车厢内,垃圾转运车启动驶离压缩箱I后,再通过液压电气系统将前门5和中门6下降复位,剪式铰链叉架3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带动压缩箱I复位,重新进入到地坑15中。本专利技术在工作过程中,翻转支架与压缩箱之间固定连接,因此在压头压缩时,压缩箱不会产生巨大的变形,而且整个压缩机构能够侧翻至压缩箱投料口上方的后端,在投料的过程中,还能起到止 挡的作用,防止垃圾掉落在地面上,影响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箱、翻转支架、压缩机构、举升机构以及液压电气系统组成,压缩箱通过至少一个插锁机构Ⅰ固定安装在地坑中,翻转支架与压缩箱的箱体活动连接,举升机构与压缩箱固定连接,举升机构包括有剪式铰链叉架和液压油缸,剪式铰链叉架与压缩箱的箱体固定连接,剪式铰链叉架底部的移动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压缩箱内设置有推板、前门和中门,推板与压缩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推料油缸,前门和中门与液压电气系统连接;压缩机构包括有压头、侧翻油缸、压缩油缸和导向滑块,压头通过法兰盘与压缩油缸的油缸座连接,导向滑块安装在翻转支架与压头之间;侧翻油缸连接有插锁机构Ⅱ,插锁机构Ⅱ的一部分安装在翻转支架上,另一部分固定在压缩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垂压式垃圾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箱、翻转支架、压缩机构、举升机构以及液压电气系统组成,压缩箱通过至少一个插锁机构I固定安装在地坑中,翻转支架与压缩箱的箱体活动连接,举升机构与压缩箱固定连接,举升机构包括有剪式铰链叉架和液压油缸,剪式铰链叉架与压缩箱的箱体固定连接,剪式铰链叉架底部的移动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压缩箱内设置有推板、前门和中门,推板与压缩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推料油缸,前门和中门与液压电气系统连接;压缩机构包括有压头、侧翻油缸、压缩油缸和导向滑块,压头通过法兰盘与压缩油缸的油缸座连接,导向滑块安装在翻转支架与压头之间;侧翻油缸连接有插锁机构II,插锁机构II的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志明丁均才杨风帆文盼钟建元沈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精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