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5403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包括壳体、绞龙轴、驱动电机A、固定体、盖板A、盖板B、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B,壳体设置于铣床平台两侧,壳体的径向截面呈U型,壳体的两端开放,固定体设置于壳体的一端,绞龙轴设置于壳体中,绞龙轴的一端转动固定于固定体上,绞龙轴的另一端伸出壳体上未设置固定体的端部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盖板A和盖板B设置于壳体的顶部,驱动电机B的输出轴贯穿固定体与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盖板A与主动齿轮连接,盖板B与从动齿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方便的完成切削屑的清理,同时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铣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
技术介绍
铣床是通过铣刀的运动,对固定在铣削平台上的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设备。根据铣床的加工特性,在铣削过程中,尤其是对大型工件的铣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切削屑。如果不对切削屑进行清理的话,大量的切削屑会堆积在铣削平台的两侧,对正常加工构成障碍。当前,较常用的做法是在铣床两侧设置切削屑收集槽,铣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屑会落入切削屑收集槽中,然后再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这种做法的缺点在于,依然依赖于人力进行清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方便的清理切削屑的不足,提供一种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包括壳体、绞龙轴、驱动电机A、固定体、盖板A、盖板B、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B,壳体设置于铣床平台两侧,壳体的径向截面呈U型,壳体的两端开放,固定体设置于壳体的一端,绞龙轴设置于壳体中,绞龙轴的一端转动固定于固定体上,绞龙轴的另一端伸出壳体上未设置固定体的端部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A与壳体之间存在间隙,盖板A和盖板B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绞龙轴(2)、驱动电机A(3)、固定体(4)、盖板A(5)、盖板B(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和驱动电机B(9),壳体(1)设置于铣床平台两侧,壳体(1)的径向截面呈U型,壳体(1)的两端开放,固定体(4)设置于壳体(1)的一端,绞龙轴(2)设置于壳体(1)中,绞龙轴(2)的一端转动固定于固定体(4)上,绞龙轴(2)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上未设置固定体(4)的端部并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A(3)与壳体(1)之间存在间隙,盖板A(5)和盖板B(6)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盖板A(5)和盖板B(6)共同构成封闭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低能耗铣削平台清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绞龙轴(2)、驱动电机A(3)、固定体(4)、盖板A (5)、盖板B (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和驱动电机B (9),壳体(I)设置于铣床平台两侧,壳体(I)的径向截面呈U型,壳体(I)的两端开放,固定体(4)设置于壳体(I)的一端,绞龙轴(2)设置于壳体(I)中,绞龙轴(2)的一端转动固定于固定体(4)上,绞龙轴(2)的另一端伸出壳体(I)上未设置固定体(4)的端部并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A (3)与壳体(I)之间存在间隙,盖板A (5)和盖板B (6)设置于壳体(I)的顶部,盖板A (5)和盖板B (6)共同构成封闭壳体(I)顶部的平面,驱动电机B (9)的输出轴贯穿固定体(4)与主动齿轮(7)连接,从动齿轮(8)通过转轴转动固定在固定体(4)上,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啮合,盖板A (5)与主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曾勇叶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