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33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包含一杆体及握柄,其中,该杆体由一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组成,该二驱动杆相对的端部分别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该二杆体的驱动结构呈啮合相接后,利用一具塑性的束套体套设而结合,该杆体可作一角度弯折;又,该第一驱动杆与该握柄套接的该端,另扩张形成一内缘中空,且前端并向外透空之容置空间,用以供该照明装置设置其中。这样不仅可使螺丝起子的杆体可作任一角度的弯转,同时具有灯光照明的辅助功效。(*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丝起子,特别涉及一种具备灯具光照明,且起子的杆体可作仟意角度弯转、定位的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除此之外,一般螺丝起子工作的场合若因灯光昏暗或因欲锁设的螺件位置较为深处而不易观看时,往往必须以手电筒照明,但螺丝起子与照明装置为分离的二构件,因此,使用时不是需两人一起操作,便是使用者一手拿电筒而一手拿扳手的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不具工作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包含一杆体及握柄,在该杆体及握柄适当处分别设置一照明装置及驱转结构,该杆体包含一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该第一驱动杆一端与该握柄套接,而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且与该握柄套接的该端适当处,扩张形成一内缘中空的容置空间,该照明装置设置其中,同时,该容置空间前端形成若干透孔;而该第二驱动杆一端设置起子头,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该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的驱动结构呈啮合相接,一具塑性的束套体套设其上。该照明装置由一灯泡体、控制键、电池及导电体组成,分别依序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该束套体的内外缘周面形成波浪状的凹凸结构。该该束套体呈固定形态的L型状,该二驱动杆呈直角状套接。该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的驱动结构,分别形成具凹、凸面的阶级状结构,其中,在凸面端缘形成一齿部,而凹面处则钻设一容孔,一弹性体及钢珠容置其中,该二驱动杆的凹、凸面相叠接设,并由一枢轴枢固,同时,该二钢珠受弹性体顶掣而分别顶抵在各自相对应的齿部上。该结构包含一束套体,该束套体螺设或套环卡设定位在该第二驱动杆适当处。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不仅可使螺丝起子的杆体可作任一角度的弯转,同时,更具备有灯光照明的辅助功效。图2是本技术的角度弯折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另一组合剖示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习用创作的分解示意图。该杆体20由一第一驱动杆21与第二驱动杆22组成,该第一驱动杆21一端套置在该握柄10的套接孔部内,而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211,且该第一驱动杆21与该握柄10套接的该端,扩张形成一内缘中空的容置空间212,该容置空间212内可供该照明装置40容设,并使其前端形成若干向外透空的透孔213,令照明灯光向外透出。而该第二驱动杆22一端可供设置起子头,另端也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221,该第二驱动杆22与第一驱动杆21的驱动结构211、221可呈啮合相接后,利用该束套体30加以套覆,该束套体30兼具钢性及塑性,且其内外周面并形成波浪状的凹凸结构,故能稳固将该二枢动杆21、22束固、结合,使该杆体20可作一角度弯折使用的功能。该照明装置40由一灯泡体41、控制键42、电池43及导电体44等构件组成,其中,该灯泡体41设在该容置空间212前端,该电池43及导电体44等设在该容置空间212内缘,而该控制键42则设在该灯泡体41与电池43之间,通过该控制键42的调控,可使该灯泡体41产生光亮,使螺丝起子具备有照明的功能。利用该第一、第二驱动杆21、22一端的驱动结构211、221啮合枢接、束固后,不仅可使该杆体20具备任一角度驱转、定位的使用功效,同时,由于该照明装置40的设置,更能使螺丝起子的使用更具实用性。另外,请再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该束套体30在结构设计上,亦可呈钢性固定的L型状,使该二驱动杆21、22可呈直角状相互套接,进而能使该杆体20可驱转死角位置的螺件,如此,其驱转效率及品质亦较习用创作更佳。再者,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另一最佳实施例,其将该第一驱动杆21与第二驱动杆22的驱动结构211、221分别形成同时具有凹面部231及凸面部232的阶级状结构,其中,各该凸面部232的外端缘形成有齿部233,而该凹面部231的外端缘形成有齿部233,而该凹面部231内壁面则钻设有一容置孔234,该容置孔234内可供一弹性体51及顶制件52容置其中。该二凹面部231及凸面部232呈相互叠接后,通过一枢轴53枢固,而在枢固的同时,使该二顶制件52受弹性体51顶掣。而分别以啮合状态顶抵在其相对应的齿部233上,使该杆体20可作不同结构型态的角度弯折,且在其作角度转折时,并可利用顶制件52的定位而使其弯转的角度更佳稳固。综上所述,当该杆体20欲作直线态驱动螺件时,系可将呈直管状的束套体30套设在该二驱动杆21、22相接的外缘,该束套体30特别之处系其可利用螺固方式卡设、定位于该二驱动杆21、22上(如图6所示),使该束套体30在螺丝起子使用时,不至任意脱离该定位。权利要求1.一种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包含一杆体及握柄,在该杆体及握柄适当处分别设置一照明装置及驱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包含一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该第一驱动杆一端与该握柄套接,而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且与该握柄套接的该端适当处,扩张形成一内缘中空的容置空间,该照明装置设置其中,同时,该容置空间前端形成若干透孔;而该第二驱动杆一端设置起子头,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该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的驱动结构呈啮合相接,一具塑性的束套体套设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由一灯泡体、控制键、电池及导电体组成,分别依序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束套体的内外缘周面形成波浪状的凹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该束套体呈固定形态的L型状,该二驱动杆呈直角状套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的驱动结构,分别形成具凹、凸面的阶级状结构,其中,在凸面端缘形成一齿部,而凹面处则钻设一容孔,一弹性体及钢珠容置其中,该二驱动杆的凹、凸面相叠接设,并由一枢轴枢固,同时,该二钢珠受弹性体顶掣而分别顶抵在各自相对应的齿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束套体,该束套体螺设或套环卡设定位在该第二驱动杆适当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其包含一杆体及握柄,其中,该杆体由一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组成,该二驱动杆相对的端部分别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该二杆体的驱动结构呈啮合相接后,利用一具塑性的束套体套设而结合,该杆体可作一角度弯折;又,该第一驱动杆与该握柄套接的该端,另扩张形成一内缘中空,且前端并向外透空之容置空间,用以供该照明装置设置其中。这样不仅可使螺丝起子的杆体可作任一角度的弯转,同时具有灯光照明的辅助功效。文档编号B25B15/02GK2551409SQ02217670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用螺丝起子的改进结构,包含一杆体及握柄,在该杆体及握柄适当处分别设置一照明装置及驱转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杆体包含一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该第一驱动杆一端与该握柄套接,而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且与该握柄套接的该端适当处,扩张形成一内缘中空的容置空间,该照明装置设置其中,同时,该容置空间前端形成若干透孔; 而该第二驱动杆一端设置起子头,另端形成一球齿状的驱动结构,该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的驱动结构呈啮合相接,一具塑性的束套体套设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