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315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管套管,包括引流管和套在所述引流管外的生物可降解性外管,所述引流管和生物可降解性外管之间形成引流缓冲区,所述生物可降解外管壁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引流缓冲区与所述引流管相通,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与现有套管式引流管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流体首先进入支架中经过缓冲区然后再进入引流管中,引流缓冲区的通孔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可以起到较好的阻隔作用,防止人体组织被迫吸入引流管中造成阻塞,从而可保持负压引流的畅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套管
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是指将引流管置于患处,用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创伤治疗技术,具有高效引流减压、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换药次数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此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将多孔引流管置于患处,使创面产生的血液或脓血在负压的吸引下排出体外。但现有的引流管只在引流管的底部分布有通孔。将引流管置于体内,使用过程中,脓血和血液可由引流管上分布的小孔被吸出体外,但是体内的一些组织在高负压的作用下,被迫吸入引流管,造成堵塞,同时也由于部分创面感染严重,渗出物中炎性分泌物较多,液体粘稠,易沉积于管壁,尤其是在引流2 3天后,引流量大为减少,黏贴膜部分失效,导致负压效果下降,引流物易干燥结痂而堵塞管道。这些问题已成为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流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套在所述引流管外的生物可降解性外管,所述引流管和生物可降解性外管之间形成引流缓冲区,所述生物可降解外管管壁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引流缓冲区与所述引流管相通,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套在所述引流管外的生物可降解性外管,所述引流管和生物可降解性外管之间形成引流缓冲区,所述生物可降解外管管壁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通过引流缓冲区与所述引流管相通,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引流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性外管的横截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分布于第二区域两侧,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一区域的最大高度和第三区域的最大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横截面处于第二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毅赵钧浩高战团丛占福侯剑锋王浩庄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