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287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金银花、桑叶、野菊花按一定的配比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热解毒、退赤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急性结膜炎的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工艺先进,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较显著;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中药制药

技术介绍
急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特征为起病急、发病快,结膜充血及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眼有痒感、异物感、烧灼感等。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引起的原因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以氯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等药为主,这些药品副作用较常见,有的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机体易产生耐受性,对人们的健康很不利。中医在治疗急性结膜炎方面,主要以中成药为主,常用内服药,起效较慢,且治愈率很低,易复发。外用中药滴眼剂很少,疗效不理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开了(公开号为:CN1943630A)“一种防治结膜炎及角膜炎的眼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处方及工艺,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用其工艺制得的制剂存在:疗效不理想,治愈率低,易复发;工艺较粗,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眼睛红痒,稳定性差,有效成分含量低等缺陷。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结合大量的临床药效学研究,专利技术了一种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本产品“金叶滴眼剂”是在其(公开号为:CN1943630A)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发现将其工艺中的“取金银花以乙醇进行渗漉”改成“取金银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时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渗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进行渗漉”,并将其工艺中的“加入乙醇进行醇沉”改成“二次醇沉:第一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第二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后我们按照新工艺制成了滴眼剂,与按照中国专利公开了(公开号为:CN1943630A) “一种防治结膜炎及角膜炎的眼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处方及工艺制备而成的滴眼剂相比,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工艺更加合理,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 安全无毒副作用,眼睛无任何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本领域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结合大量的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一种组方科学、疗效显著,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一种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中药滴眼剂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其配方组成为:金银花IOOg 桑叶30g 野菊花30g。本专利技术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的制备方法如下:以上三味,取金银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时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渗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进行渗漉,渗漉速度为I 3ml/分钟.公斤,收集渗漉液,残渣压榨液与渗漉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至50°C测得相对密度为1.1,备用;药渣与桑叶、野菊花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0分钟,收集馏出液60-100ml,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至25°C测得相对密度为1.1-1.2,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C测得相对密度为1.1,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C测得相对密度为1.1,合并两次提取滤液及馏出液,加入绿化钠6g,尼泊金乙酯0.2g,搅拌使溶解,力口蒸馏水至1000ml,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解pH为6.5-7.5,再加入0.2%活性炭煮沸10分钟,滤过,分装,灭菌,即得滴眼剂。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药品名称为:金叶滴眼剂。试验用药物:1、本专利技术试验用药物的制备(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以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为例,具体处方及制备工艺见实施例1。2、对照药(原专利技术滴眼剂组):按照中国专利公开了(公开号为:CN1943630A)“一种防治结膜炎及角膜炎的眼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的处方及工艺制备;具体如下:处方:金银花IOOOg 桑叶300g 野菊花300g加眼用药物液体制剂基质至10000ml制备方法: A:取金银花以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为1.1(50°C ),备用;B:取渗漉后的金银花残渣、桑叶、野菊花加水,煎煮,滤过,重复操作3次,合并3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2(25°c ),加入乙醇进行醇沉,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C:制备眼用药物制剂基质:取注射用水、加入眼用等渗调节剂、眼用防腐抑菌剂,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备用;D:将A和B制得的滤液加到C滤液中,搅拌均匀,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滤过,灌装,即制成水溶性澄明滴眼液体制剂。实验目的:通过对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和原专利技术滴眼剂的改善微循环、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治疗结膜炎症等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将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和原专利技术滴眼剂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试验方法: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组和原专利技术滴眼剂组对巴豆油所致家兔眼结膜炎症的影响;对家兔眼结膜微循环的影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对三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影响。一、对巴豆油所致家兔眼结膜炎症的影响实验材料1、动物:家兔,雌雄兼有,体重1.8 2.2kg。2、药物:原专利技术滴眼剂组;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实验方法家兔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 2.2k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均作眼结膜炎造型。固定兔头,拉开下眼睑,每眼滴入10%巴豆油致炎剂150 μ 1,使其在结膜袋中保持30s后用生理盐水洗去。分别于致炎造型后lh、3h、6h、24h和48h。除模型组滴入生理盐水150μ I/只外,其余各组分别滴入滴眼剂,本专利技术金叶滴眼剂组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分别滴入给药0.012,0.006,0.003g生药/kg/只;原专利技术滴眼剂组滴入给药0.012g生药/kg/只。根据眼部炎症表现:流泪、分泌物粘稠、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按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之“眼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对每个时间段眼部结膜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见表I表I对巴豆油所致家兔跟结膜炎症的影响(x±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滴眼剂的原料药重量配比为:金银花100g?桑叶30g?野菊花30g;制备方法为:以上三味,取金银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时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10渗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进行渗漉,渗漉速度为1~3ml/分钟.公斤,收集渗漉液,残渣压榨液与渗漉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至50℃测得相对密度为1.1,备用;药渣与桑叶、野菊花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0分钟,收集馏出液60?100ml,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浓缩至25℃C测得相对密度为1.1?1.2,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测得相对密度为1.1,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测得相对密度为1.1,合并两次提取滤液及馏出液,加入绿化钠6g,尼泊金乙酯0.2g,搅拌使溶解,加蒸馏水至1000ml,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解pH为6.5?7.5,再加入0.2%活性炭煮沸10分钟,滤过,分装,灭菌,即得滴眼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急性结膜炎的中药滴眼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滴眼剂的原料药重量配比为:金银花IOOg桑叶30g野菊花30g ; 制备方法为:以上三味,取金银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时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10渗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进行渗漉,渗漉速度为I 3ml/分钟.公斤,收集渗漉液,残渣压榨液与渗漉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至50°C测得相对密度为1.1,备用;药渣与桑叶、野菊花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0分钟,收集馏出液6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全张春礼王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立众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