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262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且活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X射线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技术背景现有对X射线防护通常采用铅屏、铅房或铅衣方法。铅衣和铅屏都不能完全遮挡身体,会将身体的一部分暴露在X射线的照射下,且铅衣还会增加医师的负重,手术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医师操作;铅屏虽不会增加医师的负重,但铅屏不能完全隔离X射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师的操作;铅房能将射线隔离,但空间狭小,不能操作自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且活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 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和所述副防护单元均为防辐材质,优选于采用铅玻璃制成的主防护单元。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门、固定防护屏和活动防护屏,所述门的宽度大于诊疗床的宽度,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固定设置于门的正上方,所述盒体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之间放置有活动防护屏,优选于所述门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手术室的地面上,所述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上下移动以调节盒体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包括活动手术板、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两根滑槽分别固定在盒体的固定部分和固定板上,所述活动手术板滑入所述两根滑槽,优选于所述活动手术板包括四块活动板,每根所述滑槽分为上滑槽和下滑槽,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上滑槽安装两块所述活动板,两根所述滑槽的所述下滑槽安装另外两块活动板。进一步的,所述诊疗床的部分放置于盒体内,且所述诊疗床在所述盒体内能自由移动,优选于在顶部安装有挡板的盒体,所述挡板与所述门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的宽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防护屏的面积比所述固定防护屏、所述门、所述盒体和所述副防护屏所组成的窗口的面积略大,且所述活动防护屏可拆卸。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两千斤顶,所述两千斤顶固定在手术室的地板上,且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千斤顶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还包括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上设有挂钩,所述电动葫芦所连接的绳索固定在挂钩上以调节盒体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主防护单元应有2mm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单元应有Imm铅当量的厚度。本专利技术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诊疗室分割成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能完全隔离X射线、不影响医师操作,无射线区范围宽广,医师的活动范围不受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中主防护单元的左视图。图3是未封闭的盒体的后视图。图4是未封闭的盒体的另一种后视图。图5是另一种活动防护屏的连接方式。图6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置于一手术室中,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主防护单元1、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框架设置于手术室内,所述主防护单元I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副防护单元包括两防护屏2,所述主防护单元I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2之间。所述主防护单元I与所述副防护单元之间的缝隙则用铅橡皮条密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防护单元1、副防护单元和框架形成一道隔离墙,且所述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2分别与手术室内 相对的两面侧墙相抵触,如此将整个诊疗室分割为两个完全隔离的区域。所述主防护单元I由铅玻璃制成,方便医师观察病人。所述主防护单元I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11、门12、固定防护屏14和活动防护屏13,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14固定设置于门12的正上方。所述门12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14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2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所述盒体11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14之间放置有可拆除的活动防护屏13。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及图3,所述盒体11分为固定部分114和活动部分111,所述诊疗床4的部分放置于盒体11内,且所述盒体11的长度是诊疗床4的长度的2/3,即诊疗床4的一部分会伸出所述盒体11。请参考图6,其中,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包括活动手术窗、固定板和两根滑槽。所述其中一根滑槽固定在活动部分111上,另一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15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活动部分111上,所述每根滑槽包括上滑槽116和下滑槽117,所述两根滑槽长度相等,且与固定板115的长度相等。所述活动手术窗分为四块活动板,其中两块活动板滑入上滑槽116,另外两块活动挡板滑入下滑槽117,所述四块活动板的宽度总和与固定板115的长度相等。主动鞘管从活动板之间穿过,再插入病人的手术部位,所述活动板均有软铅皮包裹,可防止主动鞘管在穿过活动板时守到挤压时主动鞘管变形。如此可让主动鞘管随着病人手术部位的改变,改变出动鞘管穿过活动手术窗的位置,在有射线进行手术时还需在手术窗口上覆盖铅布,完全隔离手术室,在没有射线进行手术时,可以把手术窗变大,使其医师操作起来更方便。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诊疗床4可在所述盒体11内自由移动。两电动千斤顶M固定在地板上,且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被固定在电动千斤顶M的上端,根据需要可将盒体11的活动部分111移动至需要的高度,即调整了整个盒体11的高度,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当盒体11的高度需要调整时,启动电动千斤顶M的上升或下降按钮即可实现,当然,按钮也可以设置成脚踏的形式。所述盒体11的顶部还设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与所述门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活动防护屏13的宽相等,如此即可使得活动防护屏13正好能被卡固在挡板15与门1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防护单元I具有2mm铅当量的厚度,所述副防护单元具有Imm铅当量的厚度,这样才能将X射线完全屏蔽。进一步的,所述副防护单元采用铅玻璃。所述盒体11在其两侧板112的上方设有轨道,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在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滑槽114,且所述盒体11的顶板113的末端还设有一挡板16。手术前后,将顶板113通过轨道滑出即可对盒体11的内部进行消毒,当消毒完成之后再将顶板113通过轨道滑入即可。又如图1所示,所述门12的宽度大于诊疗床4的宽度,且所述门12旋转角度在O度至180度,这样有利于病人上下诊疗床4,同时也方便医务人员的进出或者方便维修人员对诊疗床4的日常维修的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活动防护屏13与机械臂7相连,由机械臂7来控制活动防护屏13的运动。具体而言,所述活动防护屏13根据盒体11的高度来调整自身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防护屏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置于手术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设置于手术室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包括主防护单元、副防护单元和框架,所述主防护单元与所述副防护单元都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主防护单元连接在副防护单元的两防护屏之间,所述主防护屏与所述副防护屏之间的缝隙用铅橡皮条密封,形成一道隔离墙,所述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将整个介入诊疗室分割为有射线区和无射线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和所述副防护单元均为防辐材质,优选于采用铅玻璃制成的主防护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护单元包括一罩设于手术室地面上且一面未封闭的盒体、门、固定防护屏和活动防护屏,所述门的宽度大于诊疗床的宽度,所述门与副防护单元的其中一防护屏枢转连接,所述固定防护屏固定设置于门的正上方,所述盒体的顶部与固定防护屏之间放置有活动防护屏,优选于所述门的高度与固定防护屏的高度之和与副防护单元的防护屏的高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于手术室的地面上,所述活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可上下移动以调节盒体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诊疗床边活动隔离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活动部分的顶板包括活动手术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跃勇邹利光戚恩浩张冬文利雷福章张台平周宇张启川梁开运席道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