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252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内锅、内盖、第一弹性密封圈,内盖扣合于内锅围成锅腔,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于内盖边缘以在内盖扣合于内锅时密封内盖和内锅之间的间隙,内盖包括面对锅腔的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内盖上设置有贯通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排气通孔,电饭煲还包括排气通孔密封装置,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包括弹性密封盘,弹性密封盘附着于内盖的外表面上并覆盖排气通孔,锅腔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小于第一压差时,弹性密封盘密封排气通孔,差值大于第一压差时,弹性密封盘解除对排气通孔的密封,其中第一压差大于或等于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饭煲可以延长锅腔内食物的保温和保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电饭煲一般包括外锅120、加热盘130、内锅10、外盖100、内盖20、排气阀组件90、第一弹性密封圈30和第二弹性密封圈80。内盖20扣合于内锅10围成锅腔40。第一弹性密封圈30设置于内盖20周边以在内盖20扣合于内锅10时密封内盖20和内锅10之间的间隙。内盖20包括面对锅腔40的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内盖20上设置有贯通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排气通孔21。内盖20连接于外盖100内侧。排气阀组件90设置于外盖100上。第二弹性密封圈80设置于外盖100和内盖20之间并密封地围设于排气通孔21和排气阀组件90的入口的外周。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以上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缺点:食物煮好后,由于锅腔40通过排气通孔21和排气阀组件90与大气处于连通状态,空气很快进入锅腔40内部,因此难以实现锅内食物的保温和保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在食物煮好后,可以延长电饭煲内食物的保温和保鲜时间 。为这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包括内锅、内盖、第一弹性密封圈,内盖扣合于内锅围成锅腔,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于内盖边缘以在内盖扣合于内锅时密封内盖和内锅之间的间隙,内盖包括面对锅腔的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内盖上设置有贯通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排气通孔,电饭煲还包括排气通孔密封装置,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包括弹性密封盘,弹性密封盘附着于内盖的外表面上并覆盖排气通孔,锅腔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小于第一压差时,弹性密封盘密封排气通孔,差值大于第一压差时,弹性密封盘解除对排气通孔的密封,其中第一压差大于或等于零。进一步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分别连接于弹性密封盘和内盖以防止弹性密封盘与内盖脱离。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连接柱,连接柱位于排气通孔内且与排气通孔之间具有通气通道,弹性密封盘设置于连接柱的第一端;限位部,位于锅腔内并设置于连接柱的第二端,限位部的至少部分外缘与排气通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排气通孔的半径,且限位部与内盖之间具有与排气通孔连通的通气口。进一步地,连接柱与排气通孔间隙配合,连接柱与排气通孔之间的间隙形成通气通道。进一步地,限位部为设置于连接柱的第二端的凸环,凸环的靠近内盖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内盖的内表面具有间隔,间隔形成通气口。进一步地,电饭煲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操作部并具有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其中,在非工作位置,操作部与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分离;在工作位置,操作部与排气通孔密封装置配合,且弹性密封盘在操作部和前述压值的共同作用下,解除排气通孔的密封。进一步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还包括凸块,凸块设置于弹性密封盘的远离内盖的一侧;电饭煲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操作部并具有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其中,在非工作位置,操作部与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分离;在工作位置,操作部与排气通孔密封装置的凸块压接,且凸块在操作部和前述差值的作用下带动弹性密封盘与内盖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分离以解除排气通孔的密封。进一步地,电饭煲还包括与操作机构联动的锁定部,锁定部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其中,在锁定位置,内盖与内锅处于扣合锁定的状态,且操作机构处于非工作位置;在解锁位置,内盖与内锅处于解除扣合锁定的状态,且操作机构处于工作位置。进一步地,锁定部包括与操作机构联动的按键和与按键驱动连接的锁扣,按键具有自由状态和按压状态,其中,在自由状态,锁定部处于锁定位置,锁扣使内盖与内锅处于扣合锁定的状态;在按压状态,锁定部处于解锁位置,锁扣使内盖与内锅处于的解除扣合锁定的状态。进一步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包括设置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铰接部,第一连杆相对于内盖围绕铰接部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按键的下方且与按键抵接配合;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抵接配合,第二连杆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的驱动下随着第一连杆的转动相对于内盖可平移地设置,其中,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形成操作部。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包括外凸曲面;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包括相对于第二连杆的平移方向倾斜设置的平面,平面与外凸曲面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电饭煲还包括:外盖,内盖连接于外盖内侧;排气阀组件,设置于外盖上;第二弹性密封圈,设置于外盖和内盖之间并密封地围设于排气通孔、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和排气阀组件的外周,第二弹性密封圈包括安装孔;第二连杆与第二弹性密封圈的安装孔密封配合。进一步地,第二连杆包括设置在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固定部,第二连杆与第二弹性密封圈通过固定部密封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第二弹性密封圈的安装孔位于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之间,且第一环形部与第二环形部分别与第二弹性密封圈抵接。进一步地,电饭煲还包括与操作机构驱动连接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操作机构从工作位置回复至非工作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为,在内盖扣合于内锅的过程中,第一弹性密封圈产生使锅腔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大于第一压差的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饭煲,由于在内盖的排气通孔处设置了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在蒸煮食物时,由于锅腔内不断产生蒸汽,锅腔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大于第一压差,弹性密封盘解除对排气通孔的密封,从而锅腔内的气体得以排出;食物蒸煮好后,当锅腔的内部气压和外部气压的差值逐渐减小,小于第一压差后,弹性密封盘密封排气通孔,空气不能进入锅腔内使锅腔内的食物与空气隔绝,从而可以延长锅腔内食物的保温和保鲜时间。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电饭煲在扣合过程中或蒸煮食物时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处于排气状态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 电饭煲在蒸煮食物后排气通孔密封装置处于密封状态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电饭煲的排气通孔密封装置被操作机构驱动由密封状态转换为排气状态后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饭煲包括内锅10、内盖20、第一弹性密封圈30和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内盖20扣合于内锅10围成锅腔40。第一弹性密封圈30设置于内盖20边缘以在内盖20扣合于内锅10时密封内盖20和内锅10之间的间隙。内盖20包括面对锅腔40的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内盖20上设置有贯通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排气通孔21。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包括弹性密封盘51,弹性密封盘51附着于内盖20的外表面上并覆盖排气通孔21。锅腔40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小于第一压差时,弹性密封盘51密封排气通孔21,差值大于第一压差时,弹性密封盘51解除对排气通孔21的密封,其中第一压差大于或等于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饭煲,由于在内盖20的排气通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饭煲,包括内锅(10)、内盖(20)、第一弹性密封圈(30),所述内盖(20)扣合于所述内锅(10)围成锅腔(40),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30)设置于所述内盖(20)边缘以在所述内盖(20)扣合于所述内锅(10)时密封所述内盖(20)和所述内锅(10)之间的间隙,所述内盖(20)包括面对所述锅腔(40)的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0)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排气通孔(21),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包括弹性密封盘(51),所述弹性密封盘(51)附着于所述内盖(20)的外表面上并覆盖所述排气通孔(21),所述锅腔(40)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小于第一压差时,所述弹性密封盘(51)密封所述排气通孔(21),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差时,所述弹性密封盘(51)解除对所述排气通孔(21)的密封,其中所述第一压差大于或等于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包括内锅(10)、内盖(20)、第一弹性密封圈(30),所述内盖(20)扣合于所述内锅(10)围成锅腔(40),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30)设置于所述内盖(20)边缘以在所述内盖(20)扣合于所述内锅(10)时密封所述内盖(20)和所述内锅(10)之间的间隙,所述内盖(20)包括面对所述锅腔(40)的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0)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排气通孔(21),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 ),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 )包括弹性密封盘(51),所述弹性密封盘(51)附着于所述内盖(20)的外表面上并覆盖所述排气通孔(21),所述锅腔(40)的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的差值小于第一压差时,所述弹性密封盘(51)密封所述排气通孔(21),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差时,所述弹性密封盘(51)解除对所述排气通孔(21)的密封,其中所述第一压差大于或等于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还包括连接部(52 ),所述连接部(52 )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密封盘(51)和所述内盖(20 )以防止所述弹性密封盘(51)与所述内盖(20 )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2)包括: 连接柱(521),所述连接柱(521)位于所述排气通孔(21)内且与所述排气通孔(21)之间具有通气通道(G),所述弹性密封盘(51)设置于所述连接柱(521)的第一端; 限位部,位于所述锅腔(40)内并设置于所述连接柱(521)的第二端,所述限位部的至少部分外缘与所述排气通孔(2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排气通孔(21)的半径,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内盖(20)之间具有与所述排气通孔(21)连通的通气口(O)。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21)与所述排气通孔(21)间隙配合,所述连 接柱(521)与所述排气通孔(2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气通道(G)。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连接柱(521)的第二端的凸环(522),所述凸环(522)的靠近所述内盖(2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盖(20)的内表面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形成所述通气口(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操作机构(60),所述操作机构(60)包括操作部并具有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其中, 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分离; 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配合,且所述弹性密封盘(51)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差值的共同作用下,解除所述排气通孔(21)的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还包括凸块(53),所述凸块(53)设置于所述弹性密封盘(51)的远离所述内盖(20)的一侧; 所述电饭煲还包括操作机构(60),所述操作机构(60)包括操作部并具有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 其中, 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分离; 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排气通孔密封装置(50)的所述凸块(53)压接,且所述凸块(53)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差值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弹性密封盘(51)与所述内盖(20)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地分离以解除所述排气通孔(21)的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还包括与所述操作机构(60)联动的锁定部(70),所述锁定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