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187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5:52
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属于农业机械;在定位板上同轴心的依次固装主轴套、左支座和右支座,内齿圈链轮焊合插配在右支座和左支座孔内,链轮主轴插配在左支座和主轴套孔内,两个齿轮轴分别配装在链轮主轴的两个输肥孔内,在链轮主轴的一侧端部上配装顶杆右支座和顶杆定位板,在顶杆右支座左侧端面上固装顶杆左支座,两根顶杆插装在顶杆左支座和顶杆右支座孔内,在顶杆左支座与顶杆轴肩之间套配安装第二压力弹簧,在主轴套左端部上固装端盖,在端盖上通过套装第一压力弹簧的凸轮调节杆配装空间凸轮,空间凸轮位于两根顶杆轴肩的右端,且接触配合;本器工作时能量损失小,泄漏少,防止管路缠绕,精确控制肥料的喷洒与停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施肥机具上能够实现液态肥的无拐点输送、防止肥路缠绕、实现液态肥喷洒与停喷控制的液态肥施肥作业总成。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使用液态肥料具有绿色环保、高营养、高浓缩、吸收快、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应用范围广、对人和禽畜无害等诸多特点,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茶叶、烟叶、花卉、中草药等各种作物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结构设计缺陷,目前在各种液态肥施肥机具上的管路系统中存在较多的拐点,能量损失大,同时现有的分配器本身也存在拐点,并且在分配器与扎穴机构之间需要细长的软管连接,能量损失也较大,这种管路系统在满足施肥量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压力,对管路的密封性能要求较严格,能耗也较大。同时,现有的管路系统和分配器中存在较多的泄漏点,不仅造成液肥损失浪费,而且对于精细农业来讲,肥料的泄漏对施肥的精度也有较大影响。另外,现有扎学机构有两个喷肥针,从两喷肥针尾端分别引出两条软管,机构运动过程中软管会发生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通过采用差动轮系和圆柱凸轮顶杆机构,达到能量损失小、泄漏少、防止管路缠绕、精确控制喷肥针入土时喷肥与出土时停止喷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定位板上同轴心的从左到右依次固装主轴套、左支座和右支座,内齿圈链轮焊合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右支座和左支座孔内,链轮主轴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左支座和主轴套孔内,两个带有轴心通孔的齿轮轴圆周向相差180°、轴向和径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分别配装在链轮主轴的两个输肥孔内,且所述的两个齿轮轴的外齿轮与内齿圈链轮焊合的内齿圈相互啮合,在链轮主轴的一侧端部上、位于主轴套套孔内部依次配装顶杆右支座和顶杆定位板 ,在主轴套套孔内、位于顶杆右支座左侧端面上固装顶杆左支座,两根顶杆周向相差180°、可左右轴向移动地插装在顶杆左支座和顶杆右支座孔内,所述两根顶杆分别与链轮主轴上的两个输肥液孔接触密封或脱离打开配合,在顶杆左支座与顶杆轴肩之间套配安装第二压力弹簧,在主轴套左端部上固装带有进液肥通孔的端盖,在端盖上、位于主轴套套孔内通过套装第一压力弹簧的凸轮调节杆配装空间凸轮,所述空间凸轮位于两根顶杆轴肩的右端,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压力弹簧的左、右端面分别与端盖和空间凸轮接触配合,至此构成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特点是:①差动轮系通过控制主轴与内齿圈的转动速度计方向使齿轮轴的运动方式与扎穴机构中喷肥针的运动方式相一致,解决了施肥管路缠绕的问题; 从液体肥料入口到液体肥料出口间肥路无拐点,实现了无拐点式液体肥料运输,能量损失小,结构紧凑; 转动的顶杆与固定的圆柱凸轮机构构成了转子式液态肥料分配器,能够精确控制扎穴机构入土时喷肥,出土时停止喷肥; 这种转换器仅有3处需要密封,大大减少了泄露点,降低了液态肥的损失,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与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总体结构示意 图2是顶杆右支座结构意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 图4是图2的后视图。图中件号说明:1.端盖2.第一压力弹簧3.凸轮调节杆4.顶杆定位板5.主轴套6.链轮主轴7.左支座8.内齿圈链轮焊合9.齿轮轴 10.右支座11.定位板12.顶杆右支座13.空间凸轮14.顶杆15.第二压力弹簧16.顶杆左支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在定位板11上同轴心的从左到右依次固装主轴套5、左支座7和右支座10,内齿圈链轮焊合8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右支座10和左支座7孔内,链轮主轴6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左支座7和主轴套5孔内,两个带有轴心通孔的齿轮轴9圆周向相差180°、轴向和径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分别配装在链轮主轴6的两个输肥孔内,且所述的两个齿轮轴9的外齿轮与内齿圈链轮焊合8的内齿圈相互啮合,在链轮主轴6的一侧端部上、位于主轴套5套孔内部依次配装顶杆右支 座12和顶杆定位板4,在主轴套5套孔内、位于顶杆右支座12左侧端面上固装顶杆左支座16,两根顶杆14周向相差180°、可左右轴向移动地插装在顶杆左支座16和顶杆右支座12孔内,所述两根顶杆14分别与链轮主轴6上的两个输肥液孔接触密封或脱离打开配合,在顶杆左支座16与顶杆14轴肩之间套配安装第二压力弹簧15,在主轴套5左端部上固装带有进液肥通孔的端盖1,在端盖I上、位于主轴套5套孔内通过套装第一压力弹簧2的凸轮调节杆3配装空间凸轮13,所述空间凸轮13位于两根顶杆14轴肩的右端,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压力弹簧2的左、右端面分别与端盖I和空间凸轮13接触配八口 ο作业使用时,将本器端盖I与液肥泵连接,齿轮轴9轴心通孔与喷肥针连接即可,旋转的链轮主轴6带动齿轮轴9周向旋转,与链轮主轴6旋转方向相同且成一定速比旋转的内齿圈链轮焊合8使齿轮轴9绕其本身轴心反向旋转,使齿轮轴9的运动方式与喷肥针管路接口的运动方式相一致,防止了软管的缠绕;同时链轮主轴6的旋转带动顶杆定位板4和顶杆右支座12转动,顶杆右支座12带动顶杆左支座16旋转,顶杆定位板4、顶杆右支座12和顶杆左支座16的旋转带动两根顶杆14绕链轮主轴6轴线旋转,在第二压力弹簧15和固定的空间凸轮13的共同配合下,顶杆14在顶杆左支座16和顶杆右支座12孔内向左、向右往复直线运动,实现链轮主轴6内的输肥孔交替打开或闭合,打开时液肥经端盖I的进肥孔进入主轴套5腔体内,再经链轮主轴6内的输肥孔和齿轮轴9的轴心通孔进入到喷肥针并排肥至田间,完成 施肥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板(11)上同轴心的从左到右依次固装主轴套(5)、左支座(7)和右支座(10),内齿圈链轮焊合(8)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右支座(10)和左支座(7)孔内,链轮主轴(6)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左支座(7)和主轴套(5)孔内,两个带有轴心通孔的齿轮轴(9)圆周向相差180°、轴向和径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分别配装在链轮主轴(6)的两个输肥孔内,且所述的两个齿轮轴(9)的外齿轮与内齿圈链轮焊合(8)的内齿圈相互啮合,在链轮主轴(6)的一侧端部上、位于主轴套(5)套孔内部依次配装顶杆右支座(12)和顶杆定位板(4),在主轴套(5)套孔内、位于顶杆右支座(12)左侧端面上固装顶杆左支座(16),两根顶杆(14)周向相差180°、可左右轴向移动地插装在顶杆左支座(16)和顶杆右支座(12)孔内,所述两根顶杆(14)分别与链轮主轴(6)上的两个输肥液孔接触密封或脱离打开配合,在顶杆左支座(16)与顶杆(14)轴肩之间套配安装第二压力弹簧(15),在主轴套(5)左端部上固装带有进液肥通孔的端盖(1),在端盖(1)上、位于主轴套(5)套孔内通过套装第一压力弹簧(2)的凸轮调节杆(3)配装空间凸轮(13),所述空间凸轮(13)位于两根顶杆(14)轴肩的右端,且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压力弹簧(2)的左、右端面分别与端盖(1)和空间凸轮(13)接触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式液态肥施肥肥路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板(11)上同轴心的从左到右依次固装主轴套(5)、左支座(7)和右支座(10),内齿圈链轮焊合(8)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右支座(10)和左支座(7)孔内,链轮主轴(6)可转动地支撑插配在左支座(7)和主轴套(5)孔内,两个带有轴心通孔的齿轮轴(9)圆周向相差180°、轴向和径向定位、周向可转动地分别配装在链轮主轴(6)的两个输肥孔内,且所述的两个齿轮轴(9)的外齿轮与内齿圈链轮焊合(8)的内齿圈相互啮合,在链轮主轴(6)的一侧端部上、位于主轴套(5)套孔内部依次配装顶杆右支座(12)和顶杆定位板(4),在主轴套(5)套孔内、位于顶杆右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武潘振伟王金峰何剑南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