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起动器。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包括一供电回路,供电回路包括一给主电机供电的主回路和一给闸电机供电的闸回路,供电回路的电网连接端设有一换向开关,还包括一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一电源变压器连接换向开关。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可逆开关和软起动器为一体,用单台设备即实现以往需要多台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避免产生人工操作的事故隐患,同时具备多级互锁和保护功能,提高了产品的运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软起动器。
技术介绍
在国内煤矿产量较低时所用的无极绳绞车功能较小,可采用直接起动的方式由一台可逆开关完成“正、反转”和“松闸”。随着国内煤矿产量的逐步加大无极绳绞车的功能也随之加大,必须采用“软起动”方式。软起动的初始力矩比直接起动小,极易引起绞车的“倒退和前滑”,在上山和下山坡度较大时更是如此。为此国内现场大都采用一台可逆开关配合一台软起动器来实现主电机的正、反转和软起,再单独配置一台馈电开关来控制闸电机。这样虽能完成对无极绳绞车的控制,但由人工操作“软起”和“松闸”经常会造成绞车开机时的“倒退和前滑”,极易引发事故。并且,闸电机控制、主电机正反转控制和软起动需要不同的控制设备,因此也增加了投入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包括一供电回路,所述供电回路包括一给主电机供电的主回路和一给闸电机供电的闸回路,所述供电回路的电网连接端设有一换向开关,所述主回路中设有一三相反并联的晶闸管组件,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向开关,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正向接触器和一反向接触器,所述正向接触器和所述反向接触器换相后并联连接,再连接主回路输出端子,所述闸回路通过一闸接触器连接闸回路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一电源变压器连接所述换向开关,除接线端子外所有器件均布置在隔爆箱内。所述控制回路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晶闸管组件、所述正向接触器、所述反向接触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便通过所述控制回路对所述供电回路进行协调和控制。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回路对供电回路进行协调和控制,使用时通过控制模块对晶闸管组件的控制实现主电机调压软起动,再经过正向接触器和反向接触器的互联互锁实现主电机的正反向运转,上述过程构成主电机的可逆软起动过程。所述控制模块采用PLC、嵌入式微处理器或者单片机,优选嵌入式微处理器。所述主回路中设有一旁路接触器,所述旁路接触器与所述晶闸管组件并联连接,所述旁路接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入端,所述旁路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出端。本技术的可逆软起动过程完成后通过旁路接触器对晶闸管组件旁路,切换到工频交流全压运行。所述主回路中设有一主电机电流变送器,所述主电机电流变送器设置于所述正转接触器与所述晶闸管组件之间,所述主电机电流变送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检测主电机的供电电流。所述主电机电流变送器采用电流互感器或霍尔电流变送器。所述闸回路中设有一闸电流变送器,所述闸电流变送器设置于所述闸接触器和所述闸回路输出端子之间,所述闸电流变送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便对闸电机电流进行实时监控。本技术通过在主回路和闸回路的输出部分分别设置电流变送器,使得主电机和闸电机的工作电流实时反馈给控制回路,使用过程中,当运行至软起动初始阶段,控制模块实时监测主电机状态,在确认为非堵转状态并且运行电流逐渐下降到堵转电流的设定比例时,可控制闸电机执行松闸作业;或者通过设置松闸延时、软起动延时等运行参数,控制松闸时机,由此来保证松闸与软起动加力,以便克服起动开始时的倒退和前滑现象。本技术通过对主电机和闸电机的运行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实时检测主电机和闸电机过载、短路、缺相及漏电闭锁等,对电机运行实施综合保护。所述控制回路包括一先导回路,所述先导回路为一本安型先导回路,所述先导回路通过一端口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先导回路内设有一由两枚继电器组成的互锁组件,通过所述互锁组件实现正反转互锁起动。所述控制模块上设有一显示接口,所述显示接口连接一显示模块,以便通过显示模块实时反应电机运转情况。所述显示模块优选采用一 IXD显示屏。所述晶闸管组件并联连接一过电压抑制器,通过所述过电压抑制器吸收电网冲击和晶闸管斩波时的尖峰脉冲,防止晶闸管斩波时的尖峰脉冲和电网浪涌等电压起伏现象对晶闸管等组件造成伤害,保护相关电路。所述主回路和所述闸回路的输出端、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阻容吸收器,通过设置阻容吸收器,可以消除电路中的谐波和停机时的尖峰反电动势,同时对电路中产生的谐振进行抑制。所述控制回路包括一继电器组件,所述继电器组件中设有一甄别继电器,所述甄别继电器用于对所控电机的正反转进行识别。本技术通过将可逆开关、软起动器和开关集成在一台设备内实现电机控制的智能化,由电路系统自身对电机进行控制和协调,比较人工控制的方式,既保证了判断和控制的协同性,消除了人工操作时因为误判断或者误操作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又节省了多台设备投入的开支,也减少了多台设备布置产生的隐患。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集可逆开关和软起动器为一体,用单台设备即实现以往需要多台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避免产生人工操作的事故隐患,同时具备多级互锁和保护功能,提高了产品的运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件连接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先导回路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包括一供电回路,供电回路包括一给主电机供电的主回路和一给闸电机供电的闸回路,供电回路的电网连接端设有一换向开关GHK,主回路中设有一三相反并联的晶闸管组件SCR,晶闸管组件SCR的输入端连接换向开关GHK,输出端分别连接一正向接触器KMOl和一反向接触器KM02,正向接触器KMOl和反向接触器KM02换相后并联连接,再连接主回路输出端子D11、D12、D13,闸回路通过一闸接触器TK连接闸回路输出端子D21、D22、D23,还包括一控制回路,控制回路包括一控制模块Ul,控制模块Ul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晶闸管组件SCR、正向接触器KMOl、反向接触器KM0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U1,以便通过控制回路对供电回路进行触发和协调控制。控制回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一电源变压器KB连接换向开关GHK。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回路对供电回路进行触发和协调控制,使用时通过控制模块对晶闸管组件的控制实现主电机调压软起动,再经过正向接触器和反向接触器的互联互锁实现主电机的正反向运转,上述过程构成主电机的可逆软起动过程。主回路中设有一旁路接触器KM,旁路接触器KM与晶闸管组件SCR并联连接,旁路接触器KM的输入端连接晶闸管组件SCR的输入端,旁路接触器KM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组件SCR的输出端。本技术的可逆软起动过程完成后通过旁路接触器对晶闸管组件旁路,切换到工频交流全压运行。主回路中设有一主电机电流变送器TA,主电机电流变送器TA设置于正转接触器KMOl与晶闸管组件SCR之间,主电机电流变送器TA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用于检测主电机的供电电流。主电机电流变送器TA采用电流互感器。闸回路中设有一闸电流变送器Z_CT,闸电流变送器Z_CT设置于闸接触器TK和闸回路输出端子之间,闸电流变送器Z_CT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U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包括一供电回路,所述供电回路包括一给主电机供电的主回路和一给闸电机供电的闸回路,所述供电回路的电网连接端设有一换向开关,所述主回路中设有一三相反并联的晶闸管组件,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向开关,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正向接触器和一反向接触器,所述正向接触器和所述反向接触器换相后并联连接,再连接主回路输出端子,所述闸回路通过一闸接触器连接闸回路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一电源变压器连接所述换向开关;所述控制回路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晶闸管组件、所述正向接触器、所述反向接触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便通过所述控制回路对所述供电回路进行协调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包括一供电回路,所述供电回路包括一给主电机供电的主回路和一给闸电机供电的闸回路,所述供电回路的电网连接端设有一换向开关,所述主回路中设有一三相反并联的晶闸管组件,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向开关,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正向接触器和一反向接触器,所述正向接触器和所述反向接触器换相后并联连接,再连接主回路输出端子,所述闸回路通过一闸接触器连接闸回路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一电源变压器连接所述换向开关; 所述控制回路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晶闸管组件、所述正向接触器、所述反向接触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便通过所述控制回路对所述供电回路进行协调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除接线端子外所有器件均布置在隔爆箱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或单片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智能闸控的隔爆型可逆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中设有一旁路接触器,所述旁路接触器与所述晶闸管组件并联连接,所述旁路接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晶闸管组件的输入端,所述旁路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策,童中祥,杨国,孙孝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久辉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