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维茂专利>正文

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4993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包括:一壳体,包括底面,该底面开设有一贯穿孔;一影像撷取器,显露设于壳体外部,包括镜头及组接面;一镜头调整结构,设于壳体与影像撷取器之间,藉以将影像撷取器枢组于壳体且呈可升降及旋转位移调整型态,该镜头调整结构包括:一立向升降轴,设于所述组接面上,且立向升降轴由所述贯穿孔穿伸进壳体内部而包括有一延伸端;一防脱部,设于所述延伸端,藉以防止立向升降轴脱出壳体外部;一升降限位部,设于该立向升降轴与壳体之间,在立向升降轴升降或旋转至所需位置后,获得限位作用;通过镜头调整结构的设置,影像撷取器的高度可以调整,达到了配合各种不同车种需求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车纪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
技术介绍
按,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往来也越来越繁忙,因此在行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车祸意外的纠纷,而为了还原当时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追究责任归属,避免缺少证据而影响受害人的权益,驾驶人通常会于在自己车内装设有行车纪录器,达到实时撷取行车影像以保障自身权益的功用。综观目前市面上的行车纪录器大多设有一摄影镜头,藉以撷取行车影像,此外,有些行车纪录器还会加装有一镜头调整装置来调整摄影镜头的拍摄角度与朝向,但上述习知镜头调整装置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点,概因,习知镜头调整装置通常仅能令摄影镜头在原处作旋摆或转向调整,而目前市面上的车种相当多元丰富,且各车种的高度与视线死角皆不相同,如此可见,摄影镜头仅能在原处作调整显然无法满足各类车辆,相对造成影响影像撷取的有效性与全面性的问题与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技术方案:—种行车纪录装置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顶面以及一底面,其中底面开设有一贯穿孔;一影像撷取器,显露设于壳体外部,包括一镜头以及位于影像撷取器上方的一组接面,且影像撷取器与壳体内部的传输线电性连结;一镜头调整结构,设于壳体与影像撷取器之间,藉以将影像撷取器枢组于壳体且呈可升降及旋转位移调整型态,镜头调整结构包括:一立向升降轴,连设于影像撷取器的组接面上,且立向升降轴由壳体所设贯穿孔穿伸进壳体内部而包括有一延伸端,并令立向升降轴相对贯穿孔呈可上下升降位移与自转型态;一防脱部,设于立向升降轴的延伸端,藉以防止立向升降轴脱出壳体外部;一升降限位部,设于立向升降轴与壳体之间,藉以令使用者调整立向升降轴升降或旋转至所需位置后能够获得限位作用;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通过镜头调整结构的设置特点,令影像撷取器能够调整其高度位置,达到可配合各种不同车种需求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影像撷取器枢组于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影像撷取器枢组于壳体的组合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影像撷取器呈可旋转调整型态的作动示意图。图6为第5图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影像撷取器的升降调整状态图一。图8为本技术影像撷取器的升降调整状态图二。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第1、2、3、4图所示,本技术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行车纪录装置A包括下述构成:一壳体10,包括一前侧面11、一后侧面12、一顶面13以及一底面14,其中底面14开设有一贯穿孔15 ;一影像撷取器20,显露设于壳体外部,包括一镜头21以及位于影像撷取器20上方的一组接面22,且影像撷取器20与壳体内部的传输线电性连结;一镜头调整结构,设于壳体10与影像撷取器20之间,藉以将影像撷取器20枢组于壳体10且呈可升降及旋转位移调整型态,镜头调整结构包括:一立向升降轴31,连设于影像撷取器20的组接面22上,且立向升降轴31由壳体10所设贯穿孔15穿伸进壳体10内部而包括有一延伸端32,并令立向升降轴31相对贯穿孔15呈可上下升降位移与自转型态;一防脱部33,设于立向升降轴31的延伸端32,藉以防止立向升降轴31脱出壳体10外部;一升降限位部34,设于立向升降轴31与壳体10之间,藉以令使用者调整立向升降轴31升降或旋转至所需位置后能够获得限位作用;如图1、2所示,其中行车纪录装置A可为一后视镜型态,而于壳体10的后侧面12设有一后照镜17,且后照镜17局部区域更设有一影像显示单元18,所述影像显示单元18与影像撷取器20电性连接,藉以实时显示影像撷取器20所撷取的画面。如图3所示,其中壳体10底面14对应影像撷取器20更可向上凹设有一内凹槽16,而所述贯穿孔15设于内凹槽16顶壁中央位置处,藉以令影像撷取器20向上调整位移时,能够对位置入内凹槽16中(如图7所示)。如图2、3所示,其中壳体10内部对应立向升降轴31—体设有一组合式限位部40,所述组合式限位部40包括呈上下间隔配置型态的至少二横向板片41以及侧向组接于各横向板片41的一组接部42,其中各横向板片41之间界定形成有一间隔空间43,且组合式限位部40更设有呈上下贯通型态的一穿设孔44,藉以供立向升降轴31能够对位穿组且其延伸端32并凸伸出组合式限位部40顶面;且其中,所述升降限位部34为设于各横向板片41的间隔空间43中的一弹性垫体35,且弹性垫体35 —侧贴靠于立向升降轴31环壁,藉以令使用者调整立向升降轴31升降或旋转至所需位置后能够获得磨擦限位作用;又其中,所述防脱部33为横向凸设于立向升降轴31延伸端32的一凸块331所构成,藉以令立向升降轴31下降至最低点时,所述凸块331能够抵靠于组合式限位部40顶面,以防止立向升降轴31脱出壳体10外部(如图8所示);且其中弹性垫体35的材质可为橡胶、硅胶或软质塑料。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本技术主要核心设计在于,通过镜头调整结构的设置,令影像撷取器20能够调整其高度位置,以下兹就使用作动情形进一步说明:如图7所示,为影像撷取器20在最高点位置处,若使用者欲调整影像撷取器20高度位置时,如图8所示,可利用手部向下(如箭号LI所示)拉动影像撷取器20,而通过立向升降轴31呈可上下升降位移型态,令影像撷取器20能够向下调整位移,另外,当使用者调整影像撷取器20至所需位置时,可通过弹性垫体35 —侧贴靠于立向升降轴31环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令影像撷取器20能够获得磨擦限位作用,通过上述说明,本技术实可达到快速调整影像撷取器20的高度位置,而能够配合各种不同车种需求的优点与实用性。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通过立向升降轴31相对贯穿孔15呈可自转型态,令影像撷取器20也能够调整镜头21朝向(如本图所揭,影像撷取器20原本是朝车子后方,而可利用立向升降轴31旋转朝向车子前方),另外,为了防止连结于影像撷取器20的电线与讯号线因过度旋转而造成损坏,组合式限位部40顶面可对应凸块331设有一限位挡片45,藉以令立向升降轴31的旋转角度受到限制(如图所示,凸块331会受到限位挡片45阻挡而无法继续旋转)。功效说明:本技术功效增进的事实如下:本技术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主要在于壳体与影像撷取器之间设有一镜头调整结构,且镜头调整结构包括一立向升降轴、一防脱部以及一升降限位部所构成的创新结构型态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嵌先前技术所提习知结构而言,通过镜头调整结构的设置特点,令影像撷取器除了可旋转调整镜头朝向之外,还能够调整其高度位置,达到可配合各种不同车种需求的实用进步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镜头升降调整功能的行车纪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前侧面、一后侧面、一顶面以及一底面,其中该底面开设有一贯穿孔;一影像撷取器,显露设于壳体外部,包括一镜头以及位于影像撷取器上方的一组接面,且影像撷取器与壳体内部的传输线电性连结;一镜头调整结构,设于壳体与影像撷取器之间,藉以将影像撷取器枢组于壳体且呈可升降及旋转位移调整型态,镜头调整结构包括:一立向升降轴,连设于影像撷取器的组接面上,且立向升降轴由所述贯穿孔穿伸进壳体内部而包括有一延伸端,并令立向升降轴相对贯穿孔呈可上下升降位移与自转型态;一防脱部,设于立向升降轴的延伸端,藉以防止立向升降轴脱出壳体外部;一升降限位部,设于立向升降轴与壳体之间,藉以令使用者调整立向升降轴升降或旋转至所需位置后能够获得限位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茂
申请(专利权)人:林维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