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4972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及二脚垫机构。壳体包括底壁。脚垫机构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壳体,各脚垫机构包括脚垫及传动单元。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底壁并包括二相对壁部,以及连接于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而用以接触表面的接触区。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推动件,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接触区朝远离底壁方向位移。让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有助于散热及更符合人体工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及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笔记型电脑设计趋向轻薄化,只在笔记型电脑的底壳底部四角分别设置厚度较低且高度一致的四个脚垫。将笔记型电脑置于桌面时,通过所述脚垫撑立于桌面,致使笔记型电脑的键盘相对于桌面平放,对于使用者在使用键盘打字时,因不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造成打字上不便,还需额外拿物品垫高底壳后端。再者,由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板及中央处理单元(CPU)设置于键盘下方与底壳上方,若底壳与桌面间未留有适当的空气流通空间,并且笔记型电脑运行时间过久或者是周围环境温度过高,造成笔记型电脑无法正常散热而当机,导致使用者还需于底壳的底面额外配备散热座,以辅助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且能依据使用者使用习惯而调整高度,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温度过高而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脚垫机构,适用于将一壳体支撑于一表面上,壳体包括一底壁,脚垫机构包含一脚垫及一传动单元。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而用以接触表面的接触区;传动单元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一第一推动件,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底 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接触区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因此,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且能依据使用者使用习惯而调整高度,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温度过高而调整高度的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J-U ρ α装直。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适用于放置于一表面上,并包含一壳体及二脚垫机构。壳体包括一底壁。脚垫机构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壳体,各脚垫机构包括一脚垫及一传动单元。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而用以接触表面的接触区。传动单元设置于底壁并且包括一第一推动件,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接触区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脚垫还包括一碗形体,二壁部与接触区位于碗形体。传动单元还包括一驱动第一推动件移动的第一齿轮,第一推动件具有一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推抵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的第一推压部。传动单元还具有一电路板,电路板具有一控制驱动第一齿轮的处理器,及设置第一齿轮。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耦接处理器的温度感测器,处理器接收来自温度感测器的信号,而驱动第一齿轮。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耦接处理器的输入接口,处理器接收来自输入接口的信号,而驱动第一齿轮。传动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位置邻近脚垫的其中之另一壁部的第二推动件,及一驱动第二推动件移动的第二齿轮,第二推动件具有一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及一平行底壁的方向推抵脚垫的朝邻近其中之一壁部方向位移的第二推压部。第二齿轮设置于电路板,处理器控制驱动第二齿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连接器接收到来自温度感测器或输入接口的信号,接着传输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会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推压部施力挤压脚垫机构的脚垫的壁部,且接触区朝远离底壁的方向位移,让可携式电子装置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放置于表面上,而增加了壳体与空气之间接触面积,有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散热;再者,让使用者长时间使用键盘打字不易疲劳,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且为二固定脚垫及二脚垫机构设置于壳体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2-2所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温度感测器、输入接口、连接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关系的方块图;图4是脚垫机构的正视图,且为缩回脚垫高度;图5是沿图4中的线5-5所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类似图5的视图,且为伸出脚垫高度;图7是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伸出二脚垫高度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说明本技术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图中仅绘出一脚垫机构,且为缩回脚垫高度;图9是沿图8中的线9-9所截取的剖视图;及图10是类似图9的视图,且为伸出脚垫高度。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表面2 壳体21 底壁22 贯孔3 固定脚垫31 套环部32 接触部4 脚垫机构5 脚垫501壁部502壁部51接触区52碗形体53抵接段54颈段6传动单元61第一推动件611第一齿条部612第一推压部62第二推动件621第二齿条部622第二推压部63电路板631第一齿轮632第二齿轮633连接器634处理器64固定板7温度感测器8输入接口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二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具有脚垫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放置于一表面I上,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壳体2、二个固定脚垫3、二个可调整高度的脚垫机构4、一温度感测器7及一输入接口 8。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是一笔记型电脑,而壳体2指的是笔记型电脑的底壳。另外,可携式电子装置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等等。参阅图1、图2与图4,壳体2包括一俯视轮廓概呈一矩形的底壁21,底壁21具有多个呈圆形的贯孔22。在本实施例中,贯孔22的数量是以四个为例来说明。二个脚垫机构4左右相间隔地设置于壳体2。各个脚垫机构4包括一脚垫5及一传动单元6。各个脚垫5设置于贯孔22并为挠性材质,包括二相对的壁部501、502,与一连接于二壁部501、502之间并且外露于底壁21而用以接触表面I的接触区51。下文为了方便说明特将壁部区分为设在图面左边的壁部501,及设在图面右边的壁部502,事实上二壁部501、502的构造均相同。更详细地说,各个脚垫5还包括一碗形体52、一位在碗形体52的抵接段53,及一颈段54。颈段54轴向延伸地设置于贯孔22的周面,抵接段53连接颈段54上缘并自颈段54的外缘环状突伸设置于底壁21的上表面,接触区51连接颈段54的下缘。而二壁部501、502分别位于抵接段53及颈段54的两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二个脚垫5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参阅图2、图3与图4,各个传动单元6设置于底壁21并且包括一设置位置邻近左边的壁部501的第一推动件61、一设置位置邻近右边的壁部502的第二推动件62,及一电路板63。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推动件61与各个第二推动件62对应设置于脚垫5的左右相对侧。电路板63具有一个对应第一推动件61位置设置的第一齿轮631、一个对应第二推动件62位置设置的第二齿轮632、一电连接温度感测器7及输入接口 8的连接器633,及一控制驱动第一齿轮631及第二齿轮632且电连接连接器633的处理器634。连接器633接受来自温度感测器7及输入接口 8信号,处理器634接受来自连接器633信号,而对第一齿轮631及第二齿轮632下达指令。第一推动件61具有一与第一齿轮631相啮合的第一齿条部611,及一推抵脚垫5的左边的壁部501的第一推压部612,第一齿条部611与第一推压部612位于两相邻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垫机构,适用于将一壳体支撑于一表面上,该壳体包括一底壁,其特征在于,该脚垫机构包含:脚垫,为挠性材质,设置于该底壁并且包括二相对壁部,与一连接于该二壁部之间并且外露于该底壁而用以接触该表面的接触区;及传动单元,设置于该底壁并且包括第一推动件,该第一推动件能受驱动位移,沿一平行该底壁的方向推抵该脚垫的其中之一壁部朝邻近其中之另一壁部的方向位移,使该接触区朝远离该底壁的方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佑笙杨居政梁峻硕刘铭伦陈宏立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