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63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上、下颚夹2、3,上、下颚夹2、3的相对侧分别具有平行的扳动面4,其于本体1相交成有一夹角7的喉穴6,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上分别设有凸起扳动区5,凸起扳动区5分别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略凸起。这样将螺帽与扳手的施力接触点转移至螺帽的侧边平面及螺帽某一角,进而在操作时,防止了螺帽边角磨损而发生锁卸滑脱的现象。(*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操作用扳手,尤其是一种可扳动六角螺帽的开口扳手。开口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目前使用的开口扳手具有二颚夹,其各包含一平面状的扳动面。二扳动面大致平行并在其间形成一恰可容置一螺帽的开口状喉穴,以便让一螺帽由喉穴的开口端进入喉穴内,藉该二相平行的扳动面扳动螺帽的侧面。为便于螺帽滑入该喉穴中,二扳动面间的距离实际上略大于螺帽的二平行侧面间的距离。因此,在实际扳动螺帽时,扳动面与螺帽侧面并非成平行的面与面接触,而是成一倾斜角度接触于螺帽角部附近。此种接触方式很容易造成螺帽的角部受到破坏(即圆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锁卸螺帽时,不易磨损螺帽角的开口扳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上、下颚夹,上、下颚夹的相对侧分别具有平行的扳动面,两扳动面于本体相交成一有夹角的喉穴,上、下颚夹的扳动面上分别设有凸起扳动区,凸起扳动区分别从上、下颚夹的扳动面略凸起且位于其中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有由于上、下颚夹的扳动面中央部分都设有凸起扳动区,且喉穴上形成一夹角;因此,将螺帽与扳手的施力接触点转移至螺帽的侧边平面及螺帽某一角,进而在操作时,防止了螺帽边角磨损而发生锁卸滑脱的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颚夹的平面放大图。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上、下颚夹2、3,上、下颚夹2、3的相对侧分别具有平行的扳动面4,扳动面4上分别设有凸起扳动区5,凸起扳动区5分别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略凸起,且位于颚夹扳动面4的中央;凸起扳动区5的长度约为螺帽边长的一半,且与螺帽配合操作时,恰位于螺帽边长的中央;扳动面4于本体1相交成一有夹角7的喉穴6,操作时,螺帽某一角置于夹角7中;两凸起扳动区5间的距离等于螺帽两相对平行边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扳动螺帽时,螺帽不易产生圆化。权利要求1.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上、下颚夹(2、3),上、下颚夹(2、3)的相对侧分别具有平行的扳动面(4),其于本体(1)相交成一喉穴(6),其特征在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上分别设有凸起扳动区(5),凸起扳动区(5)分别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略凸起,喉穴(6)形成一夹角(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其特征在于凸起扳动区(5)位于扳动面(4)的中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上、下颚夹2、3,上、下颚夹2、3的相对侧分别具有平行的扳动面4,其于本体1相交成有一夹角7的喉穴6,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上分别设有凸起扳动区5,凸起扳动区5分别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略凸起。这样将螺帽与扳手的施力接触点转移至螺帽的侧边平面及螺帽某一角,进而在操作时,防止了螺帽边角磨损而发生锁卸滑脱的现象。文档编号B25B13/00GK2427298SQ0021912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嘉祥 申请人:昆山英发工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上、下颚夹(2、3),上、下颚夹(2、3)的相对侧分别具有平行的扳动面(4),其于本体(1)相交成一喉穴(6),其特征在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上分别设有凸起扳动区(5),凸起扳动区(5)分别从上、下颚夹(2、3)的扳动面(4)略凸起,喉穴(6)形成一夹角(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英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