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桥涵台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567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施工中的桥涵台背,包括台阶和桥台,在台阶上填充有粗砂层,相邻台阶的粗砂层之间设有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与桥台相连,纵向的各个土工格栅之间通过土工棒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涵台背回填粗砂层并增加土工格栅,既克服了传统回填两个结构物的独自沉降、相互关联少,又能保证台背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ridge abutmen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lvert platform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the back, including the steps and abutment, with sand layer filling on the steps, the geogrid is arranged between adjacent steps of coarse sand layer, geogrid and abutment connected between each vertical geogrid by soil rod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back and the back of the bridge abutment are filled with coarse sand layer and the geogrid is added, which overcomes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of the two structur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back of the platform is ensu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涵台背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桥涵台背回填是一项容易被忽视的工作,但却常常是严重影响道路、桥梁使用性能的原因之一。路面施工完成后桥涵结构物与路基连接处出现台阶,车辆通过时容易产生腾空现象,工程界通常称为“跳车”。“跳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个:1.台背后的地物、地貌与其它路段不同,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不一,容易产生地基沉降。路基与台背衔接处,因两种不同结构基底要求的承载力和沉降量不相同,导致了结构物和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2.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一般情况,桥台先行施工,待路基形成后,在台背处留一缺口,当对此缺口填筑施工时,由于作业面狭小而使压实度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台背后约50 IOOcm范围内,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处路基压实质量下降,通车后,因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引起该处路基的压缩沉降。3.路基与桥、台背接头处,常会产生细小缩裂缝,雨水渗入缝隙后,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免跳车现象发生的建筑施工中的桥涵台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中的桥涵台背,包括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中的桥涵台背,包括台阶(5)和桥台(4),其特征在于:在台阶(5)上填充有粗砂层(3),相邻台阶(5)的粗砂层(3)之间设有土工格栅(2),土工格栅(2)与桥台(4)相连,纵向的各个土工格栅(2)之间通过土工棒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中的桥涵台背,包括台阶(5)和桥台(4),其特征在于:在台阶(5)上填充有粗砂层(3),相邻台阶(5)的粗砂层(3)之间设有土工格栅(2),土工格栅(2)与桥台(4)相连,纵向的各个土工格栅(2)之间通过土工棒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延铮史少博陈磊张煜李阳陈致昂周支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