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4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稻秧苗播种器,主要由工作架、固定板、垫片、活动板、定位块、小孔、秧盘运送板和支撑脚几部分组成,通过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小孔位置的相对改变完成点种工作。其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成塘率高,有效解决了秧盘育秧工作中存在的点种问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秧苗播种器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一种播种器,特别适用于对水稻秧苗的抛秧盘进行播种。水稻抛秧技术是九十年代兴起的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与一整套创意新颖的秧盘育秧和抛栽技术,向传统的栽培技术提出挑战,与传统的栽培技术相比,具有省地、省工增产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水稻抛秧技术作业中,最繁重的一个环节是向秧盘内播种一关,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人工点播,这种方法操作人员工作量大、烦锁,操作起来眼花缭乱,缺塘率高,很不适应水稻抛秧技术发展的需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的水稻秧苗播种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长方形工作架下方靠近四角上安装四个支撑脚杆,长方形工作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窄边一方开口,长边横截面呈台阶形,工作架上部叫上台阶,下部叫下台阶,工作架上部未开口一方的上台阶边框未直接与工作架下部相连,而是稍有沿长,工作架上台阶在两长边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两个窄条叫垫片,其长度与工作架长边相同,在垫片上固定有一块固定板,固定板的长宽与工作架上台阶底部长宽相同,工作架上台阶两长边底部与垫片与固定板三者之间,形成左、右两个凹槽,凹槽内插有活动板,活动板上在工作架的开口端装有一拉手叫上拉手,工作架上台阶底部两长边之间即在活动板前端的对应位置上,固定有定位条,在工作架开口端上台阶两个长边底部,用螺钉固定有定位块,在工作架下部的下台阶底部,活动安装有一个秧盘运送板,运送板在工作架的开口端装有另一个拉手叫下拉手,工作架下部四角上安装有四个支撑脚,工作架开口一方下台阶下面的两个支撑脚间,用一个横档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台阶相对的位置上,开有小孔,小孔成行排列,呈锥台形,相邻的两行相互平行,孔心相互交错,规则排列,小孔数目不少于100个,在活动板上也开有小孔,小孔的位置、数目、大小与固定板上的小孔一致,一一对应。固定板上小孔的-->直径在4至14毫米之间,孔深在1至5毫米之间,垫片的厚度与活动板的厚度相同。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将育秧软塑盘放在运送板上固定位置,将其推入水稻秧苗播种器下台阶内,再将活动板推至前端,使固定板与活动板上的小孔完全错开,然后将谷种放在固定盘上,用毛刷刷匀,谷种均匀落入固定盘上的小孔内,再将活动板向后拉出,拉至定位块固定位置,谷种就落入运送板上的育秧软塑盘上,拿出育秧软塑盘,点种工作就算完成。采用水稻秧苗播种器进行点种,有效解决了人工向软塑盘直接点种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了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的目的。下面接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倍面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倍面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工作架一边的横向倍面图;如附图1、2、3、4、5所示:水稻秧苗播种器,由一个长方形工作架(2)和其下方靠近四角上的支撑脚杆(13)组成,长方形工作架(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窄边一方开口,长边的一边的横截面呈台阶形,工作架(2)上面部分叫上台阶(5),下面部分叫下台阶(14),工作架(2)上部未开口一方的上台阶(5)边框未直接与工作架下部下台阶(14)相连,而是稍有沿长,沿长部分上光滑,便于放谷种,工作架上台阶(5)在两长边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两窄条叫垫片(8),长度与工作架长边相同,在垫片(8)上固定有一块固定板(6),固定板(6)的长宽与工作架上台阶(5)底部长宽相同,固定板上,在工作架的开口一端安装有一压条(3),工作架上台阶(5)两长边底部与垫片(8)与固定板(6)三者之间,形成左、右两个凹槽,凹槽内插有活动板(7),活动板(7)上在工作架的开口端装有一拉手叫上拉手(4),在工作架上台阶(5)底部两长边之间即在活动板(7)前端的对应位置上,固定有定位条(9),在工作架(2)开口端上台阶(5)两个长边底部,用螺钉固定有定位块(1),定位条(9)和定位块(1)用来固定活动板的前后活动位置,在工作架下部的下台阶(14)底部,活动安装有一个秧盘运送板(11),用于装放软塑育秧盘,运送板在工作架的开口一端装有另一个拉手叫下拉-->手(10),工作架下部四角上安装有四个支撑脚(13),工作架(2)开口一方下台阶(14)下面的两个支撑脚(13)间,用一横档(12)固定连接;在固定板(6)上,固定板(6)与下台阶(14)边框相对的位置上,开有小孔(15),小孔成行排列,呈锥台形,相邻的两行相互平行,孔心相互交错,规则排列,小孔的数目不少于100个,在活动板(7)上也开有小孔,小孔的位置、数目、大小与固定板(6)上的小孔一致,一一对应;固定板(2)上小孔的直径在4至14毫米之间,孔深在1至5毫米之间,垫片的厚度与活动板的厚度相同。在操作使用时,在秧盘运送板(10)上放好软塑育秧盘,将活动板(7)推至其前端与定位条(9)接触,此时,固定板(6)与活动板(7)上的小孔全部错开,固定板上小孔被关闭,在固定板上放上谷种,用毛刷扫匀,每个小孔内均落入2至7粒谷种,将活动板拉至其后端与定位块(1)接触,此时,固定板与活动板上的小孔对齐,固定板上小孔内的谷种全部落入软塑育秧盘内,点种工作完成。实验证明,使用本技术进行点种工作,比人工点种提高工效15倍以上,而且缺塘率低于人工点种,有效解决了水稻抛秧技术作业中存在的点种问题,完善了水稻抛秩全套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秧苗播种器,由一个长方形工作架(2)和其下方靠近四角上的支撑脚杆(13)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工作架(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窄边一方开口,长边横截面呈台阶形,工作架上部叫上台阶(5),下部叫下台阶(14),工作架(2)上部未开口一方的上台阶(5)边框未直接与工作架下部下台阶(14)相连,而是稍有沿长,工作架上台阶(5)在两长边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两窄条叫垫片(8),其长度与工作架长边相同,在垫片(8)上固定有一块固定板(6),固定板(6)的长宽与工作架上台阶(5)底部长宽相同,固定板上在工作架的开口一端安装有一压条(3),在工作架上台阶(5)两长边底部与垫片(8)与固定板(6)三者之间,形成左、右两个凹槽,凹槽内插有活动板(7),活动板(7)上在工作架的开口端装有一拉手叫上拉手(4),工作架上台阶(5)底部两长边之间,即在活动板(7)前端的对应位置上,固定有一定位条(9),在工作架(2)开口端的上台阶(5)两个长边底部,用螺钉固定有定位块(1),工作架下部的下台阶(14)底部,活动安装有一个秧盘运送板(11),运送板在工作架的开口端装有另一个拉手,叫下拉手(10),工作架下部四角上安装有四个支撑脚(13),工作架(2)开口一方下台阶(14)下面的两个支撑脚(13)间,用一个横档(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秧苗播种器,由一个长方形工作架(2)和其下方靠近四角上的支撑脚杆(13)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工作架(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窄边一方开口,长边横截面呈台阶形,工作架上部叫上台阶(5),下部叫下台阶(14),工作架(2)上部未开口一方的上台阶(5)边框未直接与工作架下部下台阶(14)相连,而是稍有沿长,工作架上台阶(5)在两长边的底部靠外的位置上,固定有左、右两窄条叫垫片(8),其长度与工作架长边相同,在垫片(8)上固定有一块固定板(6),固定板(6)的长宽与工作架上台阶(5)底部长宽相同,固定板上在工作架的开口一端安装有一压条(3),在工作架上台阶(5)两长边底部与垫片(8)与固定板(6)三者之间,形成左、右两个凹槽,凹槽内插有活动板(7),活动板(7)上在工作架的开口端装有一拉手叫上拉手(4),工作架上台阶(5)底部两长边之间,即在活动板(7)前端的对应位置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恩方绍云
申请(专利权)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