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320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存储墨水的储墨腔,将墨水供应至打印机供墨针的供墨口,以及选择性连通储墨腔和供墨口的阀机构,阀机构包括两个可相对紧贴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部件,至少一个密封部件上形成有小孔,两个密封部件的可贴合面与储墨腔保持连通,两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与供墨口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阀体打开和/或者关闭控制不稳定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k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includes an ink for ink jet printer, the ink storage cavity for storing ink, ink ink to the printer ink supply needle mouth, and sel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k storage cavity and an ink outlet valve mechanism, valve mechanism includes two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made of elastic materials sealing parts a small hole, forming at least one sealing member, two sealing parts can be joint surface and the ink storage cavity is connected, the two phase back sealing part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k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valve body is opened and / or closed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嗔墨打印机用墨盒。
技术介绍
现有很多喷墨打印机用墨盒中常常设置用于控制墨水供应的部件,例如阀体,海绵,恒压腔等。其中,利用阀体控制负压进而控制墨水供应的墨盒阀体结构通常如图1a所示,墨水腔I中形成有控水阀,控水阀包括与墨盒主体一体成形的硬质材料制成的阀座2,中间形成有小孔的薄膜阀3。阀体关闭状态下,薄膜阀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抵住阀座2,薄膜阀3的小孔被阀座2覆盖。当薄膜阀两侧产生压力差时,薄膜阀逆着弹簧的弹力变形,控水阀打开。由以上描述可知,该控水阀的关闭或者打开是由薄膜阀是否与阀座抵接来判断的,而阀座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因此,薄膜阀与阀座之间可能存在密封效果控制不理想的问题,且控水阀打开时,薄膜阀的变形量有限,因此控水阀的打开效果控制也存在问题。此外,专利CN2905439Y公开了另一种阀体结构,如图1b所示,该控水阀由上下两个阀片紧贴组成,且两个阀片上形成有位置相互错开的两个小孔,上阀片5的小孔通过第一腔室7连通出墨口,下阀片6的小孔通过第二腔室8连通储墨腔。图中所示两个阀片紧密贴合,阀片上的两个小孔均被密封,控水阀处于关闭状态;当供墨针抽吸墨水引起第一腔室7负压增大时,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之间产生压力差,使两个阀片向同一个方向产生形变,但由于两个阀片的贴合面所能承受的压力不同,形变量也不同,因此,在两个阀片的贴合面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允许墨水从中流动,从而连通了储墨腔和出墨口。上述结构采用两个阀片相紧贴来实现控水阀的密封,可以达到很好的密封控制效果,但是该控水阀打开时,两个阀片向相同方向变形,利用两个阀片的变形能力之差而在两个阀片贴合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打开阀体,由于阀片形变量的限制或者两个阀片贴合面之间的墨水粘度等原因可能会导致间隙的形成受阻或者形成的间隙不足以在其中形成墨流,因此,存在阀体打开控制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嗔墨打印机用墨盒,尤其是嗔墨打印机用墨盒的阀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阀体密封和/或打开控制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嗔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存储墨水的储墨腔,将墨水供应至打印机供墨针的供墨口,以及选择性连通所述储墨腔和所述供墨口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包括两个可相对紧贴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部件,至少一个密封部件上形成有小孔,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可贴合面与所述储墨腔保持连通,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与所述供墨口连通。所述密封部件为阀膜;所述密封部件分别还包括密封凸台,所述可贴合面为密封凸台面,所述小孔形成在所述S封凸台上;所述密封部件周围还分别包括突出的外缘,两个密封部件沿着外缘相互紧贴接触装配到所述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还包括容纳所述密封部件的阀腔,阀腔中形成有连通其中一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和所述供墨口的小孔;所述阀机构还包括阀盖,阀盖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另一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和所述供墨口的小孔;所述两个密封部件上均形成有小孔,所述两个密封部件上的小孔位置交错。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与所述供墨口之间还形成有供墨腔,所述供墨腔通过供墨通道与所述供墨口连通。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后,由于两个密封部件的可贴合面与储墨腔保持连通,两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与供墨口连通。不但加强了阀体的密封效果,且两个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比较容易,能够保证使墨水顺利通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阀体打开和/或者关闭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当墨盒装配到喷墨打印机执行打印操作后,供墨针持续抽吸墨水导致供墨口附近负压增大,由于两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均与供墨口连通,因此,当所述负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两个密封部件开始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变形,从而在两个密封部件之间形成了间隙,阀机构被打开。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阀膜变形产生的间隙打开阀,或者通过两个朝相同方向产生形变的阀片不同的变形能力差而在其中产生间隙的方式打开阀体来说,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两个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比较容易,且能够保证使墨水顺利通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阀体打开和/或者关闭控制不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分别为现有技术揭示的两种控水阀结构图。图2所为本实施例涉及墨盒的分解示图。图3为本技术中墨盒的腔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墨盒阀机构的分解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中墨盒阀盖的结构图。图6a为本技术中墨盒的剖面图的一个方位示图。图6b为本技术中图6a的部分放大图。图6c为本技术中墨盒的剖面图的另一个方位示图。图7为本技术中大气流通路径框图。图8为本技术中处于打印状态的墨盒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涉及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涉及墨盒的分解示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墨盒包括主体10、密封膜A和适配器11,通过焊接或者粘贴的方式将密封膜A固定在主体10上,以密封形成在主体上的阀机构40。主体上还设置有将墨水供应至喷墨打印机的供墨口 20,连通外界大气和储墨腔的导气口 30。如图3所示为墨盒的腔体结构图,墨盒总体分为储墨腔60和供墨腔50两个腔体,其中,供墨腔50通过供墨通道21与供墨口 20连通,供墨通道21的位于供墨腔50中的一端设置有滤网501,供墨腔中的墨水经过滤网501的过滤后被供应到供墨通道21,进而通过供墨口 20供应到喷墨打印头,满足打印的需求。供墨腔50和储墨腔60之间通过阀机构40 (后面详细介绍)保持选择性连通的关系。另外,储墨腔60还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导气口 30,导气通道301和连接通道602,连接通道602通过一个缺口 603与储墨腔60连通。如图4所示为墨盒阀机构40的分解示意图,由图可知,阀机构包括阀腔440,阀膜420,430,阀盖 410。阀腔440为从墨盒主体10的一个侧壁上向储墨腔60凹陷形成的一个腔体,阀腔中形成有分别连通导气通道301和连接通道602的小孔442,443,以及一个用于容纳阀膜420,430的凹坑441,凹坑441中还设置有与供墨腔50连通的小孔444,阀腔440底壁上靠近凹坑441的边缘开设有小孔445,阀腔440与储墨腔60通过小孔445保持连通。阀机构40的密封部件由两片由硅胶或者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阀膜420,430组成,两片阀膜都设置有起到密封作用的突出的外缘425,435和用于固定阀膜的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中分别设置了小孔422,432。为了描述方便,这里将阀膜420称为第一阀膜,将阀膜430称为第二阀膜,第一阀膜420和第二阀膜430相对紧贴并装配在阀腔440的凹坑441中,若将两个阀膜相对紧贴的两个侧面称为阀机构40密封部件的两个可贴合面,而将另外两个不相对的两个侧面称为阀机构40密封部件的两个相背面,则在本实施例中,阀机构密封部件的两个可贴合面为形成在两个阀膜相对面的相互紧贴的两个密封凸台面,为了描述方便,这里将第一阀膜420上的凸台称为第一凸台421,将第二阀膜430上的凸台称为第二凸台431,两个凸台的端部为外径不同的密封凸缘423,43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最优的方式,即凸缘433的外径大于凸缘423的外径,这样两个凸台相互紧贴时,两个不同外径的凸缘能够起到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包括:存储墨水的储墨腔,将墨水供应至打印机供墨针的供墨口,以及选择性连通所述储墨腔和所述供墨口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包括两个可相对紧贴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部件,至少一个密封部件上形成有小孔,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可贴合面与所述储墨腔保持连通,所述两个密封部件的相背面与所述供墨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洪明夏敬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