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坩埚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08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坩埚钳,旨在解决传统坩埚钳在钳取坩埚时容易将坩埚打翻,污染样品,不利于快速顺利钳取坩埚的缺点。该坩埚钳的钳持臂(32)上靠近钳持端(34)处各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这两个弧形结构(31)相互对称,开口相对,其弧形和坩埚的外壁弧线相吻合,弧形结构(31)位于钳持臂(32)的最外侧,钳持臂(32)上仅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且该弧形结构(31)形成的平面和坩埚钳整体形成的平面共面。钳持臂(32)汇合于位于手持端(35)的钳持臂汇合处(33),其整体结构大致呈U形。钳持臂汇合处(33)具有弹性,能在坩埚钳由钳持状态转为张开状态时自动使钳持臂(32)恢复张开状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坩埚钳,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高温下顺利快速地钳取坩埚的埘埚 钳。属于实验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坩埚钳如附图1所示,其整体形状像一把剪刀,前端有一环形结构12,该环形 结构用来钳取坩埚,在环形结构12的前端,还有一个可以钳取物品的弯形结构11,尾端 有一手持部13,这种坩埚钳的结构可大可小,能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钳取坩埚或其它物品, 附图2表示了其钳取坩埚时的情形。马福炉在500—75(TC的条件下工作,样品处理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断开电源,等 马福炉炉膛和样品温度冷却在25(TC左右才可以取出,因此坩埚钳是钳取坩埚的一种必需 的辅助工具,但是这种坩埚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①由于马福炉的炉膛容 积有限,坩埚不能很顺利地被坩埚钳钳取在环形结构12内,因为其前端有一个突出的弯 形结构ll,弯形结构11容易将坩埚的盖子打掉,增加了在高温下工作的时间;②在实际 钳取坩埚的过程中,容易将待钳取的坩埚或其它坩埚打翻,将制备好的样品洒掉,给实验 带来麻烦;③用前端的弯形结构11钳持坩埚的壁,坩埚钳的弯形结构ll的端部和坩埚内 壁接触,有可能会污染处理的样品;④马福炉内膛边上的坩埚尤其不容易摆放或取出,采 用其它方法如推动坩埚到合适的位置等,就有可能将坩埚打翻,把样品倒掉,给实验增加 工作量;⑤传统的坩埚钳比较笨重,制造的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在高温下顺利钳取坩埚的坩埚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坩埚钳,其钳持臂32上靠近钳持端34处各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这两个弧形结 构31相互对称,开口相对,其弧形和柑埚的外壁弧线相吻合,其特征在于,弧形结构31 位于钳持臂32的最外侧,钳持臂32上仅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且该弧形结构31形成的 平面和坩埚钳整体形成的平面共面。进一步,所述钳持臂32汇合于位于手持端35的钳持臂汇合处33,其整体结构大致呈 U形。更进一步,钳持端34由至少能耐受75(TC高温的材料制成。钳持臂汇合处33具有弹性,能在坩埚钳由钳持状态转为张开状态时自动使钳持臂32 恢复张开状态。本技术坩埚钳钳持臂32上没有弯形结构11,在其伸向坩埚底部时,坩埚钳的弧 形结构31对坩埚外壁形成环抱之势,此时用手捏住坩埚钳的手持端35,位于钳持端34的 弧形结构31就能很好地把坩埚钳住,如附图4所示。与现有的坩埚钳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 由于新型坩埚钳整体结构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前端凸出的弯钩形结构ll,不存在 将待钳取坩埚或其它坩埚盖打掉的问题,因此能够很顺利的将坩埚取出或摆放在合适的位 置,縮短了在高温下工作的时间;② 放置在马福炉内膛边沿的一些坩埚能够很容易的摆放和取出,缩短了在马福炉内膛 操作时间;③ 本技术坩埚钳只在坩埚的外壁钳取坩埚,不存在将处理样品污染的问题;④ 本技术坩埚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l(a)是传统坩埚钳正视图(b)是传统坩埚钳侧视图 图2是传统坩埚钳钳取坩埚示意图 图3(a)是本技术坩埚钳正视图(b)是本技术坩埚钳侧视图 图4是本技术坩埚钳钳取坩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坩埚钳整体结构为U型,U型开口端为钳持端34, U形封闭端为手持端35。位于钳持 端34的两个钳持臂32的最外侧各有一个弧形结构31,这两个弧形结构31相互对称,开 口相对,其形成的平面和整个坩埚钳构成的平面共面。弧形结构31的弧形和坩埚外壁弧 线相吻合。该坩埚钳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作按照整体设计长度需要,截取长度符合需要的材料 (有弹性,耐高温),对称地折成U型,在折的过程中保证U型都在一个平面内,在位于U 形结构开口处的两个端部处,各折出一个开口相对,均朝向U形内侧的弧形结构,保证其 弧形和坩埚外壁弧线相吻合,同时弧形结构所形成的平面与整个U型结构形成的平面在同 一个平面内。钳取坩埚时,手握手持端35,用力捏紧钳持臂32,使弧形结构31抱紧坩埚外壁,即 成功钳取坩埚。钳取完毕后,手松开钳持臂32,钳持臂汇合处33的弹性使钳持臂恢复到 张开状态,即可进行下一次钳取。权利要求1.一种坩埚钳,其钳持臂(32)上靠近钳持端(34)处各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这两个弧形结构(31)相互对称,开口相对,其弧形和坩埚的外壁弧线相吻合,其特征在于,弧形结构(31)位于钳持臂(32)的最外侧,钳持臂(32)上仅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且该弧形结构(31)形成的平面和坩埚钳整体形成的平面共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坩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持臂(32)汇合于手持端(35) 的钳持臂汇合处(33),其整体结构大致呈U形。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坩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钳的钳持臂汇合处(33)具 有弹性,能在坩埚钳由钳持状态转为张开状态时自动使钳持臂(32)恢复张开状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坩埚钳,旨在解决传统坩埚钳在钳取坩埚时容易将坩埚打翻,污染样品,不利于快速顺利钳取坩埚的缺点。该坩埚钳的钳持臂(32)上靠近钳持端(34)处各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这两个弧形结构(31)相互对称,开口相对,其弧形和坩埚的外壁弧线相吻合,弧形结构(31)位于钳持臂(32)的最外侧,钳持臂(32)上仅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且该弧形结构(31)形成的平面和坩埚钳整体形成的平面共面。钳持臂(32)汇合于位于手持端(35)的钳持臂汇合处(33),其整体结构大致呈U形。钳持臂汇合处(33)具有弹性,能在坩埚钳由钳持状态转为张开状态时自动使钳持臂(32)恢复张开状态。文档编号B01L9/00GK201150863SQ200720190520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巩永凯, 燕 张, 段淑辉, 雷秋良, 龙怀玉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坩埚钳,其钳持臂(32)上靠近钳持端(34)处各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这两个弧形结构(31)相互对称,开口相对,其弧形和坩埚的外壁弧线相吻合,其特征在于,弧形结构(31)位于钳持臂(32)的最外侧,钳持臂(32)上仅设有一个弧形结构(31),且该弧形结构(31)形成的平面和坩埚钳整体形成的平面共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永凯雷秋良张燕段淑辉龙怀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