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619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涉及双面对插通信设备,该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包括背板、前分体子框、后分体子框、侧板连接板和子框上架弯角,前分体子框中纵向设有前分体子框导轨,后分体子框中纵向设有后分体子框导轨,前分体子框导轨、后分体子框导轨与背板固定连接;侧板连接板、子框上架弯角为L形钢板,侧板连接板、子框上架弯角的折弯边上开有沉孔,子框上架弯角上开有腰圆孔,侧板连接板、子框上架弯角的折弯边固定连接,组成T字形侧板连接组件,前分体子框通过T字形侧板连接组件与后分体子框刚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机盘导轨浮动,便于工厂物料管理,减小拆卸、维护的工作量,简化装配工艺,节省工时,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面对插通信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双面对插通信设备通常是一体式的子框结构,这种子框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厂家的加工能力有限,使得背板厚度不等,且能加工出来的背板PCB最大高度无法满足设备需求,例如:设备有1.5m,而背板最高只能做到1.2m高,导致背板一面所安装的零部件到背板的尺寸链变化,造成设备后面的机盘倾斜以及假面板与机盘面板的台阶无法消除,机盘导轨容易浮动。由于背板一般安装在这种对插通信设备的中间,因此,在背板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这种子框的零部件不能进行装配,给工厂的物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这种子框本身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拆除背板进行维护或者更换的时候,需要将整个设备所有的导轨、走纤槽等零部件一个个拆分下来,才能拆除背板,然后安装新背板,再把那些零部件再重新装一遍,给设备的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避免了子框背板高度不够时机盘导轨浮动,便于工厂物料管理,明显减小拆卸、维护背板的工作量,便于维护,效率提高50%以上,简化了装配工艺,节省工时50%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包括背板、前分体子框、后分体子框、侧板连接板和子框上架弯角,所述前分体子框、后分体子框均包括顶盖、侧板、风扇转接板组件、机盘导轨、防尘单元、走纤槽组件和屏蔽隔板,所述顶盖、风扇转接板组件、机盘导轨、走纤槽组件、屏蔽隔板分别通过沉头铆钉与侧板固定连接;前分体子框的中部沿纵向设置有前分体子框导轨,后分体子框的中部沿纵向设置有后分体子框导轨,前分体子框导轨、后分体子框导轨均通过盘头螺钉与背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连接板和子框上架弯角均为L形钢板,侧板连接板和子框上架弯角的折弯边上均开有沉孔,子框上架弯角上还开有腰圆孔,侧板连接板的折弯边通过沉头螺钉与子框上架弯角的折弯边固定连接,组成T字形的侧板连接组件,前分体子框通过侧板连接板、子框上架弯角组成的T字形的侧板连接组件与后分体子框刚性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分体子框、后分体子框的侧板均上开有安装孔,子框上架弯角的腰圆孔对应前分体子框的侧板的安装孔,子框上架弯角通过盘头螺钉与前分体子框的侧板固定连接,侧板连接板通过沉头螺钉与后分体子框的侧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子框上架弯角通过直径为4mm、长度为5mm的盘头螺钉与前分体子框的侧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侧板连接板通过直径为4mm、长度为5mm的沉头螺钉与后分体子框的侧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子框上架弯角与侧板连接板贴合的折弯面上铆接有翻铆螺钉。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侧板连接板上对应翻铆螺钉之处开有通孔,翻铆螺钉穿过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走纤槽组件通过沉头螺钉与部分机盘导轨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尘单元插入屏蔽隔板自带的导轨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分体子框导轨、后分体子框导轨均通过直径为3mm的十字盘头螺钉与背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侧板连接板的折弯边通过直径为4mm、长度为5mm的沉头螺钉与子框上架弯角的折弯边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I)本专利技术采用前后分体子框设计,前分体子框中的所有零部件到背板的尺寸固定,不再随着背板厚度的不等而变化,能避免机盘导轨浮动。(2)本专利技术的前、后分体框体可以单独组装,简化了整个设备的装配工艺,也便于工厂物料管理。以前I天至少需要2个人组装,现在只需I个人不到一天即可完成组装,节省工时50%以上,效率提高50%以上。(3)本专利技术只需要拆除侧板连接组件即可更换拆除背板,拆卸背板时不再需要将子框的零件全部拆除,明显减小拆卸、维护背板的工作量,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分体子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后分体子框导轨与背板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侧板连接板与子框弯角连接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腰圆孔与前分体子框侧板安装孔对应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分体子框和后分体子框拼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顶盖,2-侧板,3-风扇转接板组件,4-机盘导轨,5-防尘单元,6_走纤槽组件,7-屏蔽隔板,8-前分体子框,9-后分体子框,10-侧板连接板,11-子框上架弯角,12-沉头螺钉,13-通孔,14-腰圆孔,15-翻铆螺钉,16-前分体子框导轨,17-背板,18-后分体子框导轨,19-盘头螺钉,20-安装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包括背板17、前分体子框8、后分体子框9、侧板连接板10和子框上架弯角11,参见图2所示,前分体子框8、后分体子框9均包括顶盖1、侧板2、风扇转接板组件3、机盘导轨4、防尘单元5、走纤槽组件6和屏蔽隔板7,其中顶盖1、风扇转接板组件3、机盘导轨4、走纤槽组件6、屏蔽隔板7分别通过沉头铆钉与侧板2固定连接,走纤槽组件6通过沉头螺钉12与部分机盘导轨4固定连接,以增加子框的整体强度,防尘单元5插入屏蔽隔板7自带的导轨中。前分体子框8的中部沿纵向设置有前分体子框导轨16,后分体子框9的中部沿纵向设置有后分体子框导轨18。前分体子框导轨16、后分体子框导轨18是现有设备中大量使用的构件,与机盘导轨4作用相同,区别是导轨之间的间距不同。参见图3所示,前分体子框导轨16、后分体子框导轨18均通过M3 (直径为3mm)的十字盘头螺钉19与背板17固定连接。侧板连接板10与子框上架弯角11固定连接,组成侧板连接组件,前分体子框8通过侧板连接组件与后分体子框9刚性连接。侧板连接板10和子框上架弯角11均为L形钢板,侧板连接板10和子框上架弯角11的折弯边上均开有沉孔,子框上架弯角11上还开有腰圆孔14,腰圆孔14的形状根据背板厚度的变化范围+0.9mm/-l.5mm确定。参见图4所示,侧板连接板10的折弯边通过M4X5(即直径为4mm、长度为5mm)的沉头螺钉12与子框上架弯角11的折弯边固定连接,组成T字形的侧板连接组件。子框上架弯角11与侧板连接板10贴合的折弯面上铆接有翻铆螺钉15,侧板连接板10上对应翻铆螺钉15之处开有通孔13,翻铆螺钉15穿过通孔13,方便与外部设备连接。前分体子框8、后分体子框9的侧板2均上开有安装孔20,参见图5所示,子框上架弯角11的腰圆孔14对应前分体子框8的侧板2的安装孔20,子框上架弯角11通过M4X5的盘头螺钉19与前分体子框8的侧板2固定连接,侧板连接板10通过M4X5的沉头螺钉12与后分体子框9的侧板2固定连接,参见图6所示,前分体子框8通过侧板连接板10、子框上架弯角11组成的T字形的侧板连接组件与后分体子框9刚性连接,增强子框的整体强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I)参见图2所示,将顶盖1、侧板2、风扇转接板组件3、机盘导轨4、防尘单元5、走纤槽组件6、屏蔽隔板7等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双面对插子框结构,包括背板(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分体子框(8)、后分体子框(9)、侧板连接板(10)和子框上架弯角(11),所述前分体子框(8)、后分体子框(9)均包括顶盖(1)、侧板(2)、风扇转接板组件(3)、机盘导轨(4)、防尘单元(5)、走纤槽组件(6)和屏蔽隔板(7),所述顶盖(1)、风扇转接板组件(3)、机盘导轨(4)、走纤槽组件(6)、屏蔽隔板(7)分别通过沉头铆钉与侧板(2)固定连接;前分体子框(8)的中部沿纵向设置有前分体子框导轨(16),后分体子框(9)的中部沿纵向设置有后分体子框导轨(18),前分体子框导轨(16)、后分体子框导轨(18)均通过盘头螺钉(19)与背板(17)固定连接;所述侧板连接板(10)和子框上架弯角(11)均为L形钢板,侧板连接板(10)和子框上架弯角(11)的折弯边上均开有沉孔,子框上架弯角(11)上还开有腰圆孔(14),侧板连接板(10)的折弯边通过沉头螺钉(12)与子框上架弯角(11)的折弯边固定连接,组成T字形的侧板连接组件,前分体子框(8)通过侧板连接板(10)、子框上架弯角(11)组成的T字形的侧板连接组件与后分体子框(9)刚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俭清高毅勇崔瑜游汉涛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