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导线架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538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导线架线器,能够被固定在架空线杆的横担上,通过在底座弯曲部分两端的支撑柱上设置的U型支撑座在剥皮过程中承载导线的重量,并利用底座弯曲部分的半径及端点支撑柱的长度来满足在导线上使用剥线器时的旋转半径要求。还能够进一步使用带梅花螺栓的线缆夹具将导线一端紧固,以避免导线随剥线器转动;并且,通过设置U型夹板和弹簧压板,能够方便快速地将该架线器连接至横担上,节约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成本低,能够有效减轻杆上作业劳动量,加快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提高剥皮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架空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导线架线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架空线路绝缘化改造正逐渐普及,架空线路多采用PSL-12/4防雷绝缘子。在进行绝缘化改造放线作业时,为了能够将绝缘导线固定在防雷绝缘子上,必须对绝缘导线进行剥皮处理。然而,目前在进行新架线路或线路绝缘化改造时,作业人员在杆上对绝缘导线剥皮处理时,往往需要用肩膀抗住导线,使得导线的重量全部压在作业人员身上,这样不仅加重作业人员的劳累程度,而且由于风的吹动及杆上作业人员自身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难以对剥皮位置准确定位,降低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抗在肩膀上剥线增加了损伤导线的几率,降低了剥线合格率。经过测算,现有绝缘导线剥皮处理的过程,耗费时间5分钟,肩膀承受导线重量平均在35KG,剥皮合格率只有95%,因此费时费力、易有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绝缘导线架线器,在进行绝缘导线剥皮处理时,用于代替作业人员的肩膀来承载导线重量,以节约绝缘导线剥皮时所用的时间,并大大提高剥皮时导线的稳定性。为了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绝缘导线架线器,在对绝缘导线进行剥皮时用以对绝缘导线进行固定,所述架线器包含配合连接的以下部件:一个底座,其进一步包含一体成型的弯曲的主体和分别位于该主体两端的水平连接面; 两个端点支撑柱,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两个所述水平连接面上; 两个端点支撑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端点支撑柱的顶部;绝缘导线能够架设在两个所述端点支撑座上相对开设的U型缺口中进行剥皮作业; 至少一个支点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的底部外侧,用以将所述架线器固定连接在架空线杆的横担上。所述底座主体的半径值与所述端点支撑柱的长度的和值,与剥线器在绝缘导线上进行旋转剥皮时的旋转半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底座是一个电缆抱箍。两个所述端点支撑柱分别是具有第一长度的螺丝,所述支点固定柱是具有第二长度的螺丝,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绝缘导线架线器,在对绝缘导线进行剥皮时用以对绝缘导线进行固定,所述架线器包含配合连接的以下部件:一个底座,其进一步包含一体成型的弯曲的主体和分别位于该主体两端的水平连接面; 两个端点支撑柱,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两个所述水平连接面上; 一个线缆夹具,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端点支撑柱的水平连接面上,等待剥皮的绝缘导线的一端能够由该线缆夹具紧固; 一个端点支撑座,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端点支撑柱的水平连接面上,所述绝缘导线的另一端能够架设在所述端点支撑座上的U型缺口中。所述架线器还进一步包含: U型夹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的底部外侧,用以将所述架线器嵌入连接到架空线杆的横担上; 弹簧压板,嵌设在所述U型夹板上水平布置的开口中,用以将U型夹板与横担进行紧固。所述底座主体的半径值与所述端点支撑柱的长度的和值,与剥线器在绝缘导线上进行旋转剥皮时的旋转半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底座是一个招合金的电缆抱箍。两个所述端点支撑柱是两个空心铝柱,其顶部各自设置有法兰盘,用以分别连接所述端点支撑座和所述线缆夹具。所述线缆夹具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接触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线缆夹具上还进一步设置有梅花螺栓,用以将所述线缆夹具的两个部分锁紧,进而将穿入在所述空隙内的绝缘导线进行紧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绝缘导线架线器的基本结构,能够被固定在架空线杆的横担上,通过在底座弯曲部分的两端支撑柱上所设置的U型支撑座在剥皮过程中承载导线的重量,并利用底座弯曲部分的半径及端点支撑柱的长度来满足在导线上使用剥线器时的旋转半径要求。而在改进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使用带梅花螺栓的线缆夹具将导线一端紧固,以避免导线随剥线器转动;并且,通过设置U型夹板和弹簧压板,能够方便快速地将该架线器连接至横担上,节约时间。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I)利用该架线器能够在进行导线剥皮操作时,代替作业人员的肩膀来承载导线重量,使得原先作业人员肩膀承受的重量从35KG降低为0KG。2)能够将导线剥皮的时间从5分钟降低为2分钟。3)在剥皮时能够有效防止导线由于风、导线自重等因素令导线滑动、扭动而导致对线芯损伤的影响,使用本专利技术后导线能够在绝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剥皮,从而极大地降低损伤线芯的可能性,将剥皮合格率从95%提升为100%。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架线器的制作材料都是架空线路上的常用材料,牢固耐用,仅需要一次性投入,且制作成本低;本专利技术能够减轻杆上作业劳动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而工人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投入其他生产工作,增加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绝缘导线架线器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绝缘导线架线器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1和2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绝缘导线架线器,包含一个弓形(或弧形等类似形状)的底座10,在底座10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端点支撑柱20,在这两个端点支撑柱20顶部对应设置的两个U型的端点支撑座30,以及在所述底座10的底部中间穿过并朝着弓形外侧设置的支点固定柱40。通过该支点固定柱40将整个绝缘导线架线器可靠地固定连接在架空线杆的横担上。制成所述绝缘导线架线器中各个部件的材料,可以是架空线杆上常用的,但必须结实耐用,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重量应当适中,既能够承载绝缘导线(以下或简称为导线)的重量,又可以便于杆上作业人员上下架空线杆时携带。其中,所述底座10中弓形的主体,与该主体两个端点位置上的水平连接面,应当是通过一次成型制成的。当有导线被架设在两个U型的端点支撑座30上时,导线与该主体的弓形内侧应当仍然留有足够的间隙距离,以确保能够在导线上使用剥皮器进行旋转剥皮。固定安装在主体两端水平连接面上的所述端点支撑柱20,能够有效增加旋转半径,以适应剥线器剥皮时对于转动空间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所述底座10主体的弯曲程度(表现为主体的半径),以及两个端点支撑柱20的长度进行设计,以满足使用剥线器时的旋转半径要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结构中,可以将一个铝合金的电缆抱箍作为上述的底座10使用,两个端点支撑柱20用第一种长度的螺丝(第一螺丝、第二螺丝)构成,所述支点固定柱40则用另一种长度的螺丝(第三螺丝)来构成。进一步优选的参数示例如下,即,考虑到对导线剥皮位置的准确定位并保证剥皮长度符合标准,使用直径为205mm (图1中示出为半径102.5mm)的抱箍,可供剥皮的导线长度为155mm。并且,由于剥皮作业时,是通过旋转剥皮器来实现绝缘导线的剥皮,这就要求剥皮器的旋转半径必须大于剥皮器的半径,即大于100mm,而穿过抱箍两端的第一螺丝、第二螺丝的长度就基本决定了剥皮器的旋转半径,例如可以使用长度为IlOmm的螺丝。作为支点固定柱40使用的第三螺丝则可以使用长度为50mm的螺丝。另外,设置有相应数量的螺帽,与这些螺丝配合使用实行固定连接,螺帽的直径可以为16_。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在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绝缘导线架线器,也包含一个弓形(或弧形等类似形状)的底座10,和在底座10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端点支撑柱20。与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端点支撑柱20顶部设置有U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导线架线器,在对绝缘导线进行剥皮时用以对绝缘导线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线器包含配合连接的以下部件:一个底座(10),其进一步包含一体成型的弯曲的主体和分别位于该主体两端的水平连接面;两个端点支撑柱(20),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0)的两个所述水平连接面上;两个端点支撑座(3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端点支撑柱(20)的顶部;绝缘导线能够架设在两个所述端点支撑座(30)上相对开设的U型缺口中进行剥皮作业;至少一个支点固定柱(4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主体的底部外侧,用以将所述架线器固定连接在架空线杆的横担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民沈裕祥孙健刚丁丁瞿卫东周永华陆忠心杨勇袁伟东李金祥宋洪涛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