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517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模块,包含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第一框架包含第一框本体及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沿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而呈环状。第二框架包含第二框本体及第二夹持部。第二框本体抵靠第一框本体。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而呈环状,并与第一夹持部相对。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夹持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简化模具的设计,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在太阳能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可更快速地紧密固定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以及节省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模块的框架。
技术介绍
由于石化能源短缺,人们对环保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因此,人们近年来不断地积极研发替代能源与再生能源的相关技术,希望可以减少目前人类对于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使用石化能源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在众多的替代能源与再生能源的技术中,以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最受瞩目。原因在于太阳能电池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且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或氮化物等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就太阳能发电系统来说,其主要包含多个太阳能模块以及换流器。每一太阳能模块中又包含多个相互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并经由集线器以电性连接至另一个太阳能模块的集线器。一般来说,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所包含的太阳能模块可以单排或双排的电路连接方式与换流器电性连接,并且太阳能模块的框架下方由多个支撑组件进行支撑。然而,公知的支撑太阳能模块的框架及其支撑组件,其构造复杂且构件数量繁多,在安装的过程中非常耗费人力资源。支撑组件中的某些结合结构甚至需要电焊作业才能组装,使得施工成本居高不下。另外,也由于上述的框架及其支撑组件的构件数量繁多,搬运时同样极为耗费人力资源。而且在搬运的过程中,也容易碰损框架与支撑组件而导致表面的抗氧化层剥落或刮除,进而造成框架与支撑组件表面更容易锈蚀及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模块,其包含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第一框架包含第一框本体以及第一夹持部。第一框本体呈环状。第一夹持部沿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第二框架包含第二框本体以及第二夹持部。第二框本体呈环状,并抵靠第一框本体上方。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并与第一夹持部相对。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夹持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位于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与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之内。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胶体。胶体粘合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至少部分周缘。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夹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第一夹持部面对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上。第二夹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夹持部面对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构成溢胶槽。部分的胶体容置于溢胶槽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至少部分周缘位于溢胶槽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凹槽沿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形成于第一夹持部上,第二凹槽沿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形成于第二夹持部上,致使溢胶槽呈环状。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位于溢胶槽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凹槽毗邻第一夹持部与第一框本体的连接处。第二凹槽毗邻第二夹持部与第二框本体的连接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框架还包含第一脚架部。第一脚架部设置于第一框本体的外边缘。第二框架还包含第二脚架部。第二脚架部设置于第二框本体的外边缘,并与第一脚架部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脚架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螺丝孔柱。第二脚架部具有至少一第二螺丝孔柱。第一螺丝孔柱与第二螺丝孔柱相互连通。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螺丝。螺丝锁固于第一螺丝孔柱与二螺丝孔柱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脚架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一出线孔。第一出线孔毗邻并连通第一螺丝孔柱。第二脚架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二出线孔。第二出线孔毗邻并连通第二螺丝孔柱。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接线盒。接线盒包含至少一线材。线材穿过第一出线孔与第二出线孔。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脚架部具有两第一出线孔。第二脚架部具有两第二出线孔。每一第一出线孔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相互连通。接线盒包含正极线材以及负极线材。正极线材穿过第 一出线孔中的其一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负极线材穿过第一出线孔中的另一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框架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第一框架。本专利技术可简化模具的设计,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在太阳能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可更快速地紧密固定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以及节省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沿线段3-3’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绘示图3中的太阳能模块沿线段4-4’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其剖面位置与图4相同。图6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的俯视图。图7为绘示图6中的太阳能模块组沿线段7-7’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的后视图。图9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的俯视图。图10为绘示图9中的太阳能模块组沿线段10-10’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太阳能模块124b:第二出线孔10:第一框架14: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00:第一框本体140: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内边缘16:螺丝IOOb:外边缘18:接线盒102:第一夹持部180:正极线材102a:第一凹槽182:负极线材104:第一脚架部19:连接器104a:第一螺丝孔柱2:胶体104b:第一出线孔302:第一夹持部110:溢胶槽302a:第一凹槽12:第二框架310:溢胶槽120:第二框本体322:第二夹持部120a:内边缘322a:第二凹槽120b:外边缘526:支架 122:第二夹持部526a:螺孔122a:第二凹槽56:螺丝124:第二脚架部S:容置空间124a:第二螺丝孔柱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I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I的立体组合图。如图1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模块I包含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2以及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特别来说,太阳能模块I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具有相同外型,且可上下相互套叠,进而将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夹持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而完成太阳能模块I的组合。太阳能模块I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可通过层压的方式而制成(材料可为玻璃),且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所包含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40是层压于其内部。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40相互电性连接(可为串联或并联),并可接受阳光而产生电流,进而达到发电的目的。以下将进一步介绍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的细部结构。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I沿线段3-3’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与图3所不,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模块I的第一框架10包含第一框本体100以及第一夹持部102。第一框架10的第一框本体100呈环状。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沿第一框本体100的内边缘IOOa设置而亦呈环状。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模块,包含:一第一框架,包含:一第一框本体,呈环状;以及一第一夹持部,沿该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一第二框架,包含:一第二框本体,呈环状,并抵靠于该第一框本体上方;以及一第二夹持部,沿该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并与该第一夹持部相对;以及一太阳能电池层压件,该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夹持于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志曾煌棊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