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3433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2:51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基板,第一光阻组件,电极,第二光阻组件和电极引线;在基板的第二区域设置第一光阻组件,再将电极附着于基板表面并从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使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基板和电极之间,然后在基板的第二区域设置第二光阻组件,且该第二光阻组件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使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基板和第二光阻组件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开设通孔,电极引线通过通孔与电极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光阻组件和第二光阻组件,电极只需越过第一光阻组件即与电极引线电连接,降低电极需越过的光阻组件的厚度,从而减少电极发生断裂的几率,提高触控面板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屏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也可称作触摸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控面板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设备,该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目前,触控面板的驱动/感测信号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与触控面板的控制芯片端口连接,以对触控面板实现信号检测。根据触控面板整体结构的要求,需在与电极相邻的区域设置光阻组件,从而电极需先越过光阻组件,再与电极引线连接,而光阻组件的厚度要大于电极的厚度,其厚度相差一个数量级,因此光阻组件相对于电极会形成较高的台阶,因此电极在越过光阻组件较高的台阶时电极在跨越区域容易发生裂痕,甚至完全断裂,从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极在越过光阻组件时容易发生断裂,导致触控面板的生产良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第一光阻组件,附着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电极,附着于所述基板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第二光阻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光阻组件开设有通孔;电极引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投影区域落入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投影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厚度为2μπι 12 μ 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厚度为20μπι 50μπ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的厚度随着所述第二区域的颜色由浅至深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透明绝缘衬底,所述透明绝缘衬底的材料为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材料为不透明的光致抗蚀剂、树脂或油墨。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布设电极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布设第二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布设电极引线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步骤包括:开设通孔于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在垂直于基板方向在所述第二光阻组件的投影区域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的步骤包括:电镀或丝网印刷所述第一光阻组件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上述,提供一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布设第一光阻组件于基板的第二区域,再布设电极于基板表面并从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使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基板和电极之间,然后布设第二光阻组件于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使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基板和第二光阻组件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开设通孔,在第二光阻组件远离基板的一侧形成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通过通孔与电极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光阻组件和第二光阻组件,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基板和电极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开设通孔,电极引线通过通孔与电极电连接,从而电极只需越过第一光阻组件即可与电极引线电连接,从而减少了电极在越过光阻组件时发生断裂的几率,提高了触控面板生产良率,延长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触控面板沿AB剖面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6为触控面板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但是,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的技术方案中所描述的透明绝缘衬底中的“透明”可理解为“透明”和“基本透明”;透明绝缘衬底中的“绝缘”在本专利技术中可理解为“绝缘”和“介电质(dielectric)”。因此的技术方案中所描述的“透明绝缘衬底”应当解释包括但不限于透明绝缘衬底、基本透明绝缘衬底、透明介电质衬底和基本透明介电质衬底。如图1和图2所不,在实施例一中,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10、第一光阻组件120、电极130、第二光阻组件140和电极引线150。基板110包括第一区域112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112形成的第二区域114。第一光阻组件120附着于所述基板110 —表面且位于第二区域114。电极130附着于所述基板110且从第一区域112延伸至第二区域114,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与电极130之间。第二光阻组件140形成于基板110第二区域114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130,第一光阻组件120和延伸至第二区域114的电极130均位于基板11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之间,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有通孔142。电极引线150形成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140远离所述基板110的一侧,电极130引线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光阻组件120、电极130、第二光阻组件140和电极引线150均位于所述基板110的同一侧。其中,第一区域112为光线高透过率区域,其光线透过率大于80%,从而将触控面板设置于一显示装置上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在第一区域112是可视的或可显示画面的的区域。第二区域114则涂布相应光阻材料以形成光线低透过率区域,从而使得视觉上形成相应电子装置的边框。显然地,根据涂布材料选材颜色即可形成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任何颜色边框。该触控面板可以应用手机、平板电脑、一体机计算机、服务终端机等触控输入式的电子装置。上述触控面板,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设置第一光阻组件120,再将电极130附着于基板110表面并从第一区域112延伸至第二区域114,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形成于基板110和电极130之间,然后在基板110的第二区域114设置第二光阻组件140,且该第二光阻组件140至少部分附着于电极130,使第一光阻组件120和延伸至第二区域114的电极130均位于基板110和第二光阻组件140之间,在第二光阻组件140开设通孔142,电极引线150通过通孔142与电极130电连接。具体地,先在基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包括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第一区域设置的第二区域;第一光阻组件,附着于所述基板一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电极,附着于所述基板且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形成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极之间;第二光阻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且至少部分附着于所述电极,所述第一光阻组件和延伸至第二区域的电极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阻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光阻组件开设有通孔;电极引线,形成于所述第二光阻组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电极引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