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38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其是在板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位,且于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借由该结构可应用于套筒、螺丝起子、棘轮扳手、扳片扳手、多功能组合扳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工具领域的板口控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易、携带方便的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扳手的使用,对十九、二十世纪的产业界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手工具之一,例如开口扳手、套筒扳手、棘轮扳手、梅花扳手等皆是工厂与家庭皆备的物品,其中,一种可连续制动的棘轮扳手结构,是结合了梅花扳手与棘轮扳手的使用特点而衍生出来的专利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业界的工作效率与产业品质,更使扳手工具的
向前跨大一步,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是一般的棘轮扳手,其结构复杂且加工成本高,在组装上也较不方便,且单件棘轮成本高,以齿状形成,按照图4所示进行制造,应用于片状简易的棘轮式扳手,而图5中更是在本专利技术过程中另一无棘轮的棘轮式扳手构造,然而两者由于前者制造成本高,后者虽成本低,但却都存在无法动作及受力较小,无棘轮式的动作声响,并无法发挥其扳手应有的功能,在研发过程中失败的例子,在此一并予以说明。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扳口的控制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本专利技术人专门从事制造手工具制造及销售,其有鉴于市场需求,决心专利技术改良,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使其在板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位,且于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其是在板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位,且于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其中所述的扳口内的卡制块及弹簧可以上、下位置,也可以单独一组存在,应用于套筒、螺丝起子、扳片扳手及多功能组合扳手。前述的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其中所述的扳口处的卡制块也可设机成具有多边形的缺口,以利于驱动具有多边形的螺接元件,且该扳动的扳手也可为圆形、椭圆形、多种不规则的形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一种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是于扳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且在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藉由该结构也可应用于套筒、螺丝起子、棘轮扳手、板片扳手等多功能组合扳手,其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及组装便利的有益功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棘轮式扳手组合剖视图。图2是另一现有的棘轮式扳手组合剖视图。图3是又一现有的棘轮式扳手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试制过程中不理想的扳片状棘式扳手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试制过程中另一不理想的扳片状棘式扳手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续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扳口内附磁铁的组合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直向应用实施例。图13是本专利技术横向应用实施例。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边形卡制块及椭圆形体的组合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边形卡制块及不规则形体的组合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边形卡制块的另一实施例。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边形卡制块又一实施例。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椭圆形扳手较佳实施例。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不规则形体较佳实施例。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于多功能工具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于多功能工具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号说明0、螺接元件 1、主体 11、扳口12、垂直孔位13、卡制块131、缺口 14、弹簧 15、钢珠16、钢圈161、凸点18、单位套件19、磁铁2、螺丝起子 3、套筒4、扳片扳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其主要是在板口(11)处的切线位置钻设一垂直孔位(12),且于垂直孔位(12)两侧分别设卡制块(13)、弹簧(14)及钢珠(15),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16)套住,而弹性钢圈(16)则可触控钢珠(15),并藉由弹性钢圈(16)外的凸点(161)所呈现的容置空间,而能左、右旋转并可卡制住一侧钢珠(15),而形成该扳口(11)主体(1)正、反转向的控制。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螺丝起子(2)。另,其中该扳口(11)内的卡制块(13)及弹簧(14)可以上、下位置,也可以单独一组存在,钢珠(15)则以套子(16)取代(如图7所示),应用于套筒(3)、螺丝起子(2)、扳片扳手(4)(如图14所示)及多功能组合扳手(5)(如图20、图21),图9中所列举的现有棘轮扳手(6)也可使用。再有,其中扳口(11)处的卡制块(13)也可设计成具有多边形状的缺口(131),以利于驱动具有多边形的螺接元件(0),且该扳动的扳手也可为圆形、椭圆形等多种不规则的形状。如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确实可已达到上述缩小作用空间实用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板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位,且于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扳口内的卡制块及弹簧可以上、下位置,也可以单独一组存在,应用于套筒、螺丝起子、扳片扳手及多功能组合扳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扳口处的卡制块也可设机成具有多边形的缺口,以利于驱动具有多边形的螺接元件,且该扳动的扳手也可为圆形、椭圆形、多种不规则的形状。全文摘要一种棘轮式扳口的控制结构,其是在板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位,且于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借由该结构可应用于套筒、螺丝起子、棘轮扳手、扳片扳手、多功能组合扳手。文档编号B25B13/46GK1459357SQ0211794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式板口的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板口处的切线位置增设一垂直孔位,且于孔内两侧分别设卡制块、弹簧及钢珠,外围则以一弹性钢圈套住,而弹性钢圈则可触控钢珠,以形成该扳口接头正、反转向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