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267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结构相同,都具有凸出部分和底部空腔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的内侧具有螺纹,用于旋入外侧具有螺纹的钢筋的一端;工型实心钢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其中,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两个端部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的底部空腔内,并且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中间部分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的直径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为一整体构件,使用灵活,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Rebar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inforced connector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convex sleeve structure,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vex sleeve of the same, are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art and the bottom part of the cavity, the inside of the protruding portion has a thread for screwing with the lateral end of steel thread; type solid steel column for connecting the first convex sleeve and the second convex type sleeve, wherein two ends of solid steel column of the type are respectively sheathed in the bottom cavity of the first convex sleeve and the second convex sleev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art type solid steel column the diameter and the diameter of steel the same. The connector of the invention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which is flexible in use, simple and convenient,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钢筋作为主体支撑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将钢筋进行捆扎以钢筋笼的形式放置在桩孔内或预浇混凝土的位置上。根据施工情况有时需要将钢筋连接起来,增加钢筋的长度。钢筋连接的方法有很多,当前常用的机械连接是将钢筋端部加上螺纹,然后利用一个带内螺纹的圆柱形套筒将两根钢筋连接起来。这种方法先将两根钢筋端部攻丝,然后将套筒完全套在一根钢筋上,端部要平齐,然后将需要连接的另一根钢筋对接,再将套筒旋转进另一根钢筋。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钢筋连接后会露出部分螺纹,降低钢筋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的钢筋连接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结构相同,都具有凸出部分和底部空腔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的内侧具有螺纹,用于旋入外侧具有螺纹的钢筋的一端;工型实心钢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其中,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两个端部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的底部空腔内,并且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中间部分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的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所述凸出部分的所述内侧螺纹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钢筋的螺纹长度。优选地,所述工型实心钢柱和第一、第二凸型套筒套连接成一体。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连接钢筋时,钢筋旋转接入第一、第二凸型套筒内,使得钢筋外螺纹全部进入钢筋连接器中,可以防止钢筋连接后露出部分螺纹,降低钢筋的承载能力。同时在连接时,由于第一、第二套筒可以转动,所以在连接时可以固定钢筋,旋转第一、第二凸型套筒,操作上比较灵活,并且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的凸型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的工型实心钢柱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连接钢筋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连接器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其组合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的凸型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的工型实心钢柱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钢筋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10以及工型实心钢柱20。工型实心钢柱20的两个端部21分别套接在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10的底部空腔12内。参照图2和图3,凸型套筒10包括凸出部分11、底部空腔12。凸出部分11的内侧具有螺纹13。凸出部分11的直径与钢筋的直径相等,用于旋入钢筋,并且凸出部分11内侧的螺纹13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钢筋的外螺纹,使得在旋入钢筋时把钢筋的外螺纹全部旋入到凸出部分11的内部。底部空腔12的直径大于凸出部分11的直径,并且凸型套筒10两端的开口直径相同。工型实心钢柱20包括中间部分22和两个端部21。端部21的直径等于凸型套筒10的底部空腔12的直径,并且套接在两个凸型套筒10的底部空腔12中,由于底部空腔12的直径大于突出部分11的直径,使得端部21可以在底部空腔12中滑动而不会脱落。中间部分22的直径与钢筋的直径相同。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连接器连接钢筋时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4,在连接钢筋时,通过第一凸型套筒的凸出部分11内侧的螺纹13把第一钢筋带螺纹的一端水平对齐地旋转到突出空腔11中,并把第一钢筋旋入到底部空腔12中,直到工型钢柱20的端部21抵紧凸型套筒10的底部,同时第一钢筋的末端抵紧工型实心钢柱20的端部21的另一侧。同样的手段把第二钢筋旋入钢筋连接器的第二凸型套筒中,直至抵紧,从而完成钢筋的连接。如上所述,使用钢筋连接器连接钢筋,在钢筋旋入到凸型套筒10中时,由于钢筋连接器的凸型套筒10内侧的螺纹13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钢筋的螺纹的长度,使得钢筋的螺纹可以全部旋入到钢筋连接器中,从而避免了钢筋螺纹露在外面而造成承载能力降低。同时钢筋连接器的两个凸型套筒10可以转动,所以在连接时可以固定钢筋,旋转第一、第二凸型套筒,操作上比较灵活,并且简单方便,容易对齐,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钢筋连接器进行改进或变形,而这些改进或变形,都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连接器,包括: 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结构相同,都具有凸出部分和底部空腔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的内侧具有螺纹,旋入外侧具有螺纹的钢筋的一端; 工型实心钢柱,连接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 其中,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两个端部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的底部空腔内,并且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中间部分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的直径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所述凸出部分的所述内侧螺纹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钢筋的螺纹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连接器,其中,所述工型实心钢柱和第一、第二凸型套筒套接成一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结构相同,都具有凸出部分和底部空腔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的内侧具有螺纹,用于旋入外侧具有螺纹的钢筋的一端;工型实心钢柱,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其中,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两个端部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的底部空腔内,并且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中间部分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的直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为一整体构件,使用灵活,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文档编号E04C5/18GK103206046SQ20131011046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肖剑, 费利东 申请人: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连接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所述第一和第二凸型套筒的结构相同,都具有凸出部分和底部空腔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的内侧具有螺纹,旋入外侧具有螺纹的钢筋的一端;工型实心钢柱,连接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其中,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两个端部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型套筒和所述第二凸型套筒的底部空腔内,并且所述工型实心钢柱的中间部分的直径与所述钢筋的直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剑费利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