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09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中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的安装与拆卸,属电动工具专用扳手制造领域,壳体的定位装卸面设有偏心距支撑点和扳手头,位于壳体内的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板手头转动,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动力输入轴连接且由动力输入轴带动其转动。优点:一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性能可靠性;二是操作安全可靠;三是实现了电动工具中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的装卸快速、省力、便捷、可靠的目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效应,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想要解决,但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中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的安装与拆卸,属电动工具专用扳手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式各样的电动工具,其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的安装与拆卸与安装均需要两只扳手方能完成,其中一个扳手作用在电动工具的轴上,使其不能随拆卸或安装扳手的转动方向转动,二者需作用于很大的力且方向相反,才能完成螺钉或螺帽拆卸或安装。其不足之处一是操作不便,需二个扳手相互配合;二是不安全,当用力不当或用力过猛时,如果扳手滑脱作业用力点,易造成人身伤害。公告号2501706、名称“安装或拆卸大型螺钉螺帽的装置”,该装置由套筒(1)、齿轮架(2)、齿轮架外壳(3)、齿轮轴(4)、过桥齿轮(5)、衬套(7)、齿轮盖(8)、扳手(10)组成,齿轮架(2)端部的方形头(12)插入套筒(1)的方孔(14)中,过桥齿轮(5)装置于齿轮架(2)的过桥齿轮窗(11)口,齿轮轴(4)置于齿轮架(2)的中心、齿轮架外壳(3)套罩齿轮架(2),使用时扳手(10)一端部的方孔(21)套嵌齿轮轴(4)的方形头(13)。其不足之处一是该装置随轴转动时,不能用于将螺钉螺帽的安装或拆卸,因此无法用于电动工具的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一是无需锁定电动工具轴,即可在输出轴端安装或拆卸工件时所采用紧固的螺钉或螺帽;二是转动安装或拆卸时,不仅快捷方便,而且省力;三是安全可靠,在任何情况下或条件下,均不会伤害人身。设计方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目的,在结构设计上1、壳体定位装卸面定位凸台或凹槽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一,该定位凸台与电动工具中的凹槽或凸台相配合(凸台卡入电动工具零件(夹板)中的凹槽内或凹槽插入电动工具零件(夹板)中的凸台),不仅能够有效地起到锁定电动工具转轴不随安装或拆卸专用扳手转动的目的,而且绝对100%的安全,不会伤及人身安全。2、壳体定位装卸面转动板手头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二,该扳手头不仅能够有效将电动工具中的螺钉或螺帽卡牢,而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壳体定位装置面上的凸台相配合,能够轻松地通过转动、将螺钉或螺帽装上或拆卸,壳体定位装卸面扳手头轴孔的设计,确保了扳手头的可靠转动。3、壳体装卸平面或凹沿式内平面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三,由于壳体装卸平面大且与所要装卸的电动工具中的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夹板(铁)呈面接触,并且装卸平面上凸出或凹进的定位凸台或凹槽与电动工具中的凹槽或凸台卡接,扳手头则与电动工具轴卡接,形成二点面接触式转动安装或拆卸结构,不仅确保了电动工具中螺钉或螺帽的快捷装卸,而且确保了操作安全;其次,壳体中的轴孔又为齿轮组的正常转动提供了良好的装配条件,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安装更加方便、性能更加可靠。4、用偏距扭力传递的方法,实现轴端螺钉或螺帽的装卸,齿轮组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或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一级过桥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或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二级过桥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或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多级过桥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四,①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构成的偏距传递扭力齿轮组,轴动力输入齿轮与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啮合且带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转动,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由齿轮和扳手头构成整体结构;②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一级过桥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的偏距传递扭力齿轮组,输入轴带动输入齿轮转动,输入齿轮与过桥齿轮中的大齿轮啮合,过桥齿轮中的小齿轮与扳手头齿轮啮合且带动扳手头齿轮转动,过桥齿轮由过桥大齿轮和过桥小齿轮构成,二者同步转动。扳手头齿轮是由齿轮和扳手头构成整体结构;③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二级过桥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的偏距传递扭力齿轮组,输入轴带动输入齿轮转动,输入齿轮与叠式过桥齿轮中的大齿轮啮合,叠式过桥齿轮中的小齿轮与二级过桥齿轮中的大齿轮啮合,二级过桥齿轮中的小齿轮与扳手头齿轮啮合且带动扳手头齿轮转动;④由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多级过桥齿轮和轴动力输入齿轮构成的偏距传递扭力齿轮组,在结构设计上是2个或多个叠式过桥齿轮与2个或多个过桥齿轮间的有效组合,其齿轮组的构成结构可以是各式各样,但目的是在输入端输入一个较小的力,在输出端获得一个巨大的大,从而轻松将电动工具上的螺钉或螺帽装卸。5、扳手头末端设有磁铁的结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五,该磁铁能够有效地将装卸的螺钉或螺帽附着在扳手头内,以便快速装卸,防止螺钉或螺帽掉落。6、扳手头的末端呈通孔状结构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六,该通孔状扳手头结构的设计,可以满足电动工具中长螺丝穿过扳手头、螺帽留在扳手头内,确保专用工具的可靠操作。7、扳手头末端通孔的四周置有磁铁的设计,是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七,该磁铁同样能够有效地将装卸的螺钉或螺帽附着在扳手头内,以便快速装卸,防止螺钉或螺帽掉落。其技术方案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壳体的定位装卸面设有偏心距支撑点和板手头,位于壳体内的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板手头转动,齿轮组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其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动力输入轴连接且由动力输入轴带动其转动。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不仅结构新颖、原理独特、外形简单、性能可靠,而且操作安全、方便、省力,实现了电动工具中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的装卸快速、安全、省力、便捷、可靠的目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效应,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想要解决,但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壳体1的定位装卸面设有偏心距支撑点7和板手头4(这里的4指的是扳手头齿轮中的扳手头),位于壳体内的齿轮组4和5中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板手头转动,齿轮组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其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入齿轮5与动力输入轴连接且由动力输入轴带动其转动。定位支撑点7为凸台或凹槽且与壳体1面呈整体结构或分体连接结构;扳手头4为套筒扳手头或外凸扳手头,套筒扳手头和外凸扳手头为内外多变形内六角或内四角或内三角(其形状结构见常用五金手册);外凸扳手头为外六角或外四角或外三角或梅花或一字头其形状结构见常用五金手册)。扳手头与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出齿轮构成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见附图1中4),动力输入轴与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入齿轮构成轴动力输入齿轮(见附图1中5)。壳体1内设有齿轮组轴转动轴孔或轴凹槽,该轴孔或轴槽与扳手头轴动力输出齿轮中的轴(也就是扳手头外径)和轴动力输入齿轮中的轴相配合;扳手头呈通孔结构。手柄6与动力输入齿轮5连接且带动动力输入齿轮5转动。壳体1由外壳和盖板构成,或呈两半对开结构,盖板3采用螺丝2固定在外壳上(见附图1和2)。壳体采用模具精铸成型或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或采用机加工工艺加工成型。其操作过程将专用扳手中的定位凸台7或凹槽插入或套在电动工具中的凹槽内或凸台上、扳手头套在电动工具零件(夹板)中用于固定锯片、砂轮、树脂切割刀片的螺钉或螺帽套上,手动转动手柄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安全专用扳手,其特征是:壳体的定位装卸面设有偏心距支撑点和板手头,位于壳体内的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出轴带动板手头转动,齿轮组构成偏距传递扭力结构,其齿轮组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动力输入轴连接且由动力输入轴带动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小生段媛女相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虞市东方铜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