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797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追踪太阳的位置,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利用效率,与固定光伏系统比较,提高发电量40%左右,大大增加了总的发电量,而且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相结合用于道路照明系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包括支撑架、转向机构、倾斜机构、太阳能板组件、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安装平台、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向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cenery complementary lamps supply solar panels based on intelligent ligh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lar panel power supply solar hybrid street light based on intelligence,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can automatically track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olar panels, compared with the fixed photovoltaic system, increase the generating capacity of about 40%,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total power,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 road lighting.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a steering mechanism, a tilting mechanism, a solar panel assembly, a position acquisition module, a data processing module, a mounting platform, a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and a wind v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能源紧缺及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而且可以保护环境。太阳能和风能储量丰富,易于采集,是非常好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能源的一万多倍,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能量,其产生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可观的。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相结合应用于城市道路照明,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对于保护环境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还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实验证明当太阳光垂直照射太阳能板时,效率最高,产生的电能最多。但是现在用于采集太阳能的太阳能板都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每天从早到晚的时间推移,太阳在不断地偏转,而且其高度位置也在变化;按照四季的变化,太阳的高度位置也是不同的,所以现有的固定太阳能板采集光照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 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支撑架12、转向机构、倾斜机构、太阳能板组件、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19、安装平台24、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向标28 ;转向机构安装在支撑架12上,转向机构是由第--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1、第一蜗轮3、第一蜗杆2、安装架1、推力轴承18和第一套筒4组成,安装架I安装固定在支撑架12上,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1与第一蜗杆2同轴联接,第一蜗杆2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管件14A和第二管件14B内,第一管件14A和第二管件14B安装固定在安装架I上,第一蜗轮3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第一套筒4通过轴承13安装在支撑架12的竖杆上,第一套筒4相对于支撑架12的竖杆可自由转动,第一蜗轮3和安装架I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18,第一蜗杆2与第一蜗轮3相啮合;太阳能板组件包括支撑杆8、架体9和太阳能板10,太阳能板10安装固定在架体9上,架体9安装固定在支撑杆8上;倾斜机构是由第二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6、第二蜗轮7、第二蜗杆6和第二套筒5组成,第二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6与第二蜗杆6同轴联接,第二蜗杆6通过两个轴承15分别安装在第三管件17A和第四管件17B内,第三管件17A和第四管件17B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第二套筒5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支撑杆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套筒5内且可相对第二套筒5自由转动,第二蜗轮7安装固定在支撑杆8上,第二蜗轮7与第二蜗杆6相哨合;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19均安装在架体9上;安装平台24通过一个推力轴承32和两个滚动轴承安装在支撑架12的顶端,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向标28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叶20、叶片安装盘21、主轴22、轴承、大齿轮25、小齿轮26和发电机27,叶片安装盘21安装固定在主轴22前端,风叶20安装固定在叶片安装盘21上,主轴22通过两个轴承安装在安装平台24上,大齿轮25安装固定在主轴22的末端,发电机27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其轴端安装小齿轮26,大齿轮25和小齿轮26相啮合。推力轴承32主要保证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按照风向绕支撑架旋转,滚动轴承的作用也是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按照风向绕支撑架旋转。当风叶旋转时,带动主轴22转动,从而使末端安装大齿轮25 —起转动,大齿轮25带动小齿轮26旋转使发电机工作。位置采集模块用于检测太阳的方位角度以及相对地面的高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数据控制处理模块,数据控制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判断太阳能板位置是否与太阳光照射方向成90度角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将动作指令数据分别传递到转向机构和倾斜机构,实现太阳能板的位置与光照方向始终成垂直关系。由于太阳能发电在夜间不能工作,对于风力而言,一般情况是白天风力较小,晚上风力则较大,故在夜间风力发电效率较高,可以作为路灯电源的一个补充和加强。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不仅可自动追踪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变化,也可根据白天不同时间段或四季时间不同,太阳相对地面高度不同,可以实时协调太阳高度,使太阳能板始终能够正对太阳,并与太阳光照射成相对90度。通过检测太阳照射位置是否与太阳能板垂直的数据信号,传递到中央控制处理器,中央控制处理器经过处理判断,发出调整太阳能板位置的信号,信号最终由电动机执行,电动机根据指令转动相应的角度,最终达到最优的角度位置。这样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总的发电量。与固定光伏系统比较,提高发电量大于40%,而且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相结合用于道路照明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向机构和倾斜机构示意图;图3是转向机构和倾斜机构安装示意图;图4是转向机构和倾斜机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太阳能板安装示意图;图7是风力发电机组示意图;图8是风力发电机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单片机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是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装置的系统结构图,包括支撑架、转向机构、倾斜机构、太阳能板组件、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支撑架12、转向机构、倾斜机构、太阳能板组件、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19、安装平台24、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向标28 ;转向机构和倾斜机构为电机、减速机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作用是为太阳能板旋转和调整角度时提供动力,完成空间内的两个旋转自由度。为调整太阳能板跟随太阳自东向西偏转的蜗轮蜗杆。蜗轮绕着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杆旋转。如图2所示,转向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转向机构是由第--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第一蜗轮、第一蜗杆、安装架、推力轴承18和第一套筒组成,安装架I安装固定在支撑架12上,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1与第一蜗杆2同轴联接,第一蜗杆2通过两个滚动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管件14A和第二管件14B内,第一管件14A和第二管件14B安装固定在安装架I上,第一蜗轮3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第一套筒4内安装有滚动轴承13,滚动轴承内圈安装固定在支撑架12的竖杆上,使第一套筒4相对于支撑架12的竖杆能够自由转动,第一蜗轮3和安装架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18,第一蜗杆2与第一蜗轮3相啮合;因此,当第一蜗杆2转动时,带动焊接在第一套筒上的第一蜗轮3转动,使得整个太阳能板支架转动。 第一蜗轮3的参数是:模数为2 ;内孔:40mm ;外直径:68mm 厚度:20mm ;第一蜗杆2的参数是:模数为2,总长:240mm ;齿的外径:28mm ;轴的直径:21mm ;齿的长度:30mm。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功率小,耗能低,当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在接受中央控制处理器传递的命令时,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动作,将动力传递到减速机,减速机将扭矩增大,然后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驱动整个太阳能板支架作出相应的转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特性之一是具有自锁性,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太阳能板智能追光的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电源,支撑架(12)、转向机构、倾斜机构、太阳能板组件、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19)、安装平台(24)、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向标(28),其特征在于:转向机构安装在支撑架(12)上,转向机构是由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1)、第一蜗轮(3)、第一蜗杆(2)、安装架(1)、推力轴承(18)和第一套筒(4)组成,安装架(1)安装固定在支撑架(12)上,第一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1)与第一蜗杆(2)同轴联接,第一蜗杆(2)通过两个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管件(14A)和第二管件(14B)内,第一管件(14A)和第二管件(14B)安装固定在安装架(1)上,第一蜗轮(3)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第一套筒(4)通过轴承(13)安装在支撑架(12)的竖杆上,第一套筒(4)相对于支撑架(12)的竖杆可自由转动,第一蜗轮(3)和安装架(1)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18),第一蜗杆(2)与第一蜗轮(3)相啮合;太阳能板组件包括支撑杆(8)、架体(9)和太阳能板(10),太阳能板(10)安装固定在架体(9)上,架体(9)安装固定在支撑杆(8)上;倾斜机构是由第二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6)、第二蜗轮(7)、第二蜗杆(6)和第二套筒(5)组成,第二一体式带有减速器的驱动电机(16)与第二蜗杆(6)同轴联接,第二蜗杆(6)通过两个轴承(15)分别安装在第三管件(17A)和第四管件(17B)内,第三管件(17A)和第四管件(17B)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第二套筒(5)安装固定在第一套筒(4)上,支撑杆(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套筒(5)内且可相对第二套筒(5)自由转动,第二蜗轮(7)安装固定在支撑杆(8)上,第二蜗轮(7)与第二蜗杆(6)相啮合;位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19)均安装在架体(9)上;安装平台(24)通过一个推力轴承(32)和两个滚动轴承安装在支撑架(12)的顶端,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向标(28)安装在安装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文马博文马浩东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民族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