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643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壁厚,而且内孔粗糙度较好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包括引线体和位于引线体内的空腔,所述引线体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所述空腔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的壁厚为12mm以上超大壁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电机在正常运转时进行精密配合,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延长了引出线铜管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更提高了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Lead out copper tube for power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d out wire copper tube with a large wall thickness and a good inner hole roughnes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rmal generator lead wire of copper, lead and lead in the body including the body cavity, the conductor cross-section has a circular outer contour, the cavity having a rounded shape, the lead body wall thickness is more than 12mm large wall thickness. The utility model can guarante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otor in connection with precision, achieve good effect,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pper tube lead wire and reliability, improve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the thermal power generating un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定子线圈用引出线,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火力发电机定子线圈用引出线铜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所有发电方式中,火力发电是历史最久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燃烧煤、油、气或其他碳氢化合物等燃料,将所得到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发电机产生电力的发电机组,称为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机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发电机的定子线圈在旋转磁场中感应出的高电压、大电流,通过引出线铜管引出,然后输出至主变压器并入电网,因此,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起连接作用,导电性能好。因其外径尺寸大,内孔尺寸较小,在加工过程中内孔粗糙度难以保证,一般很少有厂家能够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超大壁厚,而且内孔粗糙度较好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包括引线体和位于引线体内的空腔,所述引线体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所述空腔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的壁厚为12mm以上超大壁厚。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体壁厚为27mm、19mm、或12.75mm。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空腔粗糙度不低于3.2μπι。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体与空腔轴线相重合。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线体为无氧铜引线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引出线铜管具有圆形内腔,外径尺寸大,内孔尺寸小,较好的粗糙度从而保证电机在正常运转时进行精密配合,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延长了引出线铜管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更提高了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附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其中,1、引线体,2、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主体结构包括了引线体I和位于引线体I内的空腔2,引线体I与空腔2轴线相重合。该引线体I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空腔2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为无氧铜引线体,所述引线体I壁厚尺寸为Φ 27mm,空腔2尺寸为Φ 19mm,空腔粗糙度为3.5 μ m。实施例2:本技术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主体结构包括了引线体I和位于引线体I内的空腔2,引线体I与空腔2轴线相重合。该引线体I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空腔2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I壁厚尺寸为Φ 19mm,空腔2尺寸为Φ 19mm,空腔粗糙度为3.3μπι。实施例3:本技术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主体结构包括了引线体I和位于引线体I内的空腔2,引线体I与空腔2轴线相重合。该引线体I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空腔2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I壁厚尺寸为Φ 12.75mm,空腔2尺寸为Φ 19mm,空腔粗糙度为3.4 μ m。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包括引线体和位于引线体内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体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所述空腔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的壁厚为12mm以上超大壁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体壁厚为27mm、19mm、或 12.75m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粗糙度不低于3.2 μ m。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体与空腔轴线相重合。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体为无氧铜引线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壁厚,而且内孔粗糙度较好的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本技术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包括引线体和位于引线体内的空腔,所述引线体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所述空腔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的壁厚为12mm以上超大壁厚。本技术保证电机在正常运转时进行精密配合,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延长了引出线铜管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更提高了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度。文档编号H01B5/06GK203055482SQ20132001105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尚兴军, 韩波, 韩道玉 申请人:济南宝世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力发电机用引出线铜管,包括引线体和位于引线体内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体横截面具有圆环形外轮廓,所述空腔具有圆形轮廓,所述引线体的壁厚为12mm以上超大壁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兴军韩波韩道玉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宝世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