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508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3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包括烧瓶本体,所述烧瓶本体上依次设有出料口、搅拌口以及用于冷凝回流和转接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的内壁紧贴有一聚四氟乙烯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出料口内紧贴有聚四氟乙烯套管,出料时,即使是高粘度产品也不会堵塞出料口,故能够轻松处理实验完毕后高粘度产品的残余,并且方便清洗,可以缩短清洗时间,提高实验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化学反应采用的三口烧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实验室进行高分子产品的合成时,由于产品分子量较大、粘度高,出料时极易粘在三口烧瓶的出料口壁上,造成产品的出料困难。而且现有的三口烧瓶的出料口 口径小(通常都小于40 #),产品流经三口烧瓶出料口时很快受冷粘在口径壁上,使得瓶口极易被堵住,较大部分产品遗留在三口烧瓶中。在进行后期处理时,出料口处有较多的产品,造成了三口烧瓶清洗难,严重影响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这种三口烧瓶在出料时,即使是高粘度产品也不会堵塞在出料口,且出料口易清洗,能够缩短清理时间,提闻实验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包括烧瓶本体,所述烧瓶本体上依次设有出料口、搅拌口以及用于冷凝回流和转接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的内壁紧贴有一聚四氟乙烯套管。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出料口与烧瓶本体连接过渡处的聚四氟乙烯套管下端管壁厚度逐渐减小,并且该聚四氟乙烯套管的管底边缘与烧瓶本体的内壁无缝贴合。也即在本技术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的下端内缘呈扩径状,并且管底小部分伸入烧瓶本体内与烧瓶本体内壁贴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倾倒时,烧瓶本体内的产品能够顺利流至聚四氟乙烯套管上,而不至于拥堵和粘结在出料口和烧瓶本体连接过渡处。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出料口的口径优选为40#,相比常规技术,较大的口径使得产品流出烧瓶本体的速度变快,出料口也更不易被流经的产品堵塞。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搅拌口和回流口的口径分别优选34#和29#。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出料口与搅拌口的夹角优选45°。较大的夹角设计,使得倾倒过程中经出料口流出的产品不会流入搅拌口中,同时较大的夹角设计也利于倾倒时产品以较快速率流出。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搅拌口于烧瓶本体上竖直设置。即当实验时所述烧瓶本体相对于桌面(也即水平面)固定静置时,所述搅拌口是垂直于桌面的。本技术中涉及的烧瓶本体及一体成型其上的出料口、搅拌口和回流口同常规技术一样,均由玻璃制成。本技术由于在出料口内紧贴有聚四氟乙烯套管,故当反应结束倾倒时,烧瓶本体内的产品将流经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等到产品流出后,便可以将聚四氟乙烯套管取出,避免产品直接与玻璃制的出料口内壁接触,从而不会粘附在出料口内壁上,出料口就不会堵住。并且由于聚四氟乙烯套管高润滑不粘的特性,粘附在上面的产品也很容易清洗,不仅确保了出料口的清洁,也便于清洗,能够缩短清理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由于在出料口内紧贴有聚四氟乙烯套管,出料时,即使是高粘度产品也不会堵塞出料口,故能够轻松处理实验完毕后高粘度产品的残余,并且方便清洗,可以缩短清洗时间,提高实验效率。2.本技术只是在常规三口烧瓶上作出改进,结构简单,成本低,实施方便,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烧瓶本体;2、出料口 ;3、搅拌口 ;4、回流口 ;5、聚四氟乙烯套管;a、出料口与搅拌口的夹角;f、出料口与烧瓶本体连接过渡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其同常规技术一样具有烧瓶本体1,所述烧瓶本体I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出料口2、搅拌口 3以及用于冷凝回流和转接的回流口 4,并且所述烧瓶本体I及一体成型其上的出料口 2、搅拌口 3和回流口 4均由玻璃制成。本技术的改进在于在所述出料口 2的内壁紧贴有一聚四氟乙烯套管5。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2与烧瓶本体I连接过渡处f的聚四氟乙烯套管5下端管壁厚度逐渐减小,而该聚四氟乙烯套管5的管底边缘与烧瓶本体I的内壁无缝贴合。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5的下端内缘呈扩径状,并且管底小部分伸入烧瓶本体I内与烧瓶本体I内壁贴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倾倒时,烧瓶本体I内的产品能够顺利流至聚四氟乙烯套管5上,而不至于拥堵和粘结在出料口 2和烧瓶本体I连接过渡处f。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2的口径为40#,而所述搅拌口 3和回流口 4的口径分别为34#和29#。相比常规技术,较大的出料口 2 口径使得产品流出烧瓶本体I的速度变快,出料口 2也更不易被流经的产品堵塞。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 2与搅拌口 3的夹角a (如图1所示也即出料口 2与搅拌口 3的轴心线夹角)为45°。较大的夹角设计,使得倾倒过程中经出料口 2流出的产品不会流入搅拌口 3中,同时较大的夹角设计也利于倾倒时产品以较快速率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口 3于烧瓶本体I上竖直设置。即当实验时所述烧瓶本体I相对于桌面(也即水平面)固定静置时,所述搅拌口 3是垂直于桌面的,如图1所示状态。本技术由于在出料口 2内紧贴有聚四氟乙烯套管5,故当反应结束倾倒时,烧瓶本体I内的产品将流经所述聚四氟乙烯套管5,等到产品流出后,便可以将聚四氟乙烯套管5取出,避免产品直接与玻璃制的出料口 2内壁接触,从而不会粘附在出料口 2内壁上,出料口 2就不会堵住。并且由于聚四氟乙烯套管5高润滑不粘的特性,粘附在上面的产品也很容易清洗,不仅确保了出料口 2的清洁,也便于清洗,能够缩短清理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包括烧瓶本体(1),所述烧瓶本体(I)上依次设有出料口( 2 )、搅拌口( 3 )以及用于冷凝回流和转接的回流口( 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的内壁紧贴有一聚四氟乙烯套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 2 )与烧瓶本体(I)连接过渡处(f )的聚四氟乙烯套管(5 )下端管壁厚度逐渐减小,并且该聚四氟乙烯套管(5)的管底边缘与烧瓶本体(I)的内壁无缝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的口径为40#。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口(3)和回流口(4)的口径分别为34#和2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与搅拌口(3)的夹角(a)为45°。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口( 3 )于烧瓶本体(I)上竖直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包括烧瓶本体,所述烧瓶本体上依次设有出料口、搅拌口以及用于冷凝回流和转接的回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的内壁紧贴有一聚四氟乙烯套管。本技术由于在出料口内紧贴有聚四氟乙烯套管,出料时,即使是高粘度产品也不会堵塞出料口,故能够轻松处理实验完毕后高粘度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制备和混合高粘度产品的三口烧瓶,包括烧瓶本体(1),所述烧瓶本体(1)上依次设有出料口(2)、搅拌口(3)以及用于冷凝回流和转接的回流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的内壁紧贴有一聚四氟乙烯套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静金旭黄志远宁珅许峰叶同奇罗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瀚海高分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