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大雄专利>正文

汽车分电器触点磨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140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分电器触点的磨平装置,它由夹具、磨头、进给机构和机座构成。触点安装在夹具板[10]直线型端两侧的定位槽孔中,借助触点的连接件触点周围的支承平面和定位槽孔的上表面来定位,用紧定螺钉[14]压紧触点的根部,触点伸出夹具板[10]下表面一定高度,用砂轮[9]进行磨削,以手轮[18]和手柄[11]实现轴向进给和横向移动。一副触点只需几分钟即可磨平,且质量有所保证,机具轻巧,消耗的功率为30~40瓦。(*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涉及磨削汽车分电器零件的机具,用于各种汽车分电器触点的磨平,属磨削机具。在用汽车营运过程中,分电器触点常因蓄电池接线松动,发电机调节器失调,使电压升得过高或容电器绝缘不良,容电器的容量大小不合适,常导致触点烧蚀。同时触点又有较大的电流负载,且在触点间留有间隙,因此触点类似一对电极。由于触点不平,常处于尖端放电之中,致使触点工作表面因凹凸不平而出现故障。触点出现故障后,点火线圈次级点火能量不足,影响气缸中混合气的完全燃烧,严重时可能断火。从而造成发动机的油耗增加,动力不足。因此触点修磨是汽车保修中一项经常性工作。在现有技术中,触点的磨平大多是人工方法,主要是由高技术等级而富有经验的工人担当。一般是将触点放在砂条上磨削,费工费力,而且质量难以保证。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磨削、操作简单、磨削质量能控制的机具。本技术通过一个夹具,将触点连同其触点臂及托板,安装在专用的定位槽孔内,并借助触点底部周围的支承平面定位,以电机带动杯形砂轮进行磨削,以丝杆传动控制轴向进给,以手柄带动夹具,使夹具绕丝杆摆动来实现横向移动,同时用限位条来限制横向最大移动量,以此来实现上述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述本技术的动作原理和结构特征。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机座结构图。图3为夹具俯视图。图4为夹具横剖视图。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夹具、磨头进给机构和机座组成。在图1中,夹具位于本机的左侧上部,磨头在夹具之下,两者无直接连接。机座在本机的右侧下部,磨头进给机构则在机座的上部,磨头与进给机构通过机座而连接,磨头及其驱动电机固接在机座的左侧下部。图2为本技术的机座结构图,机座[25]为“槽”形钢板,在两槽壁尾端,各向外折边弯成90°边缘。在机座[25]中部偏左处焊有电机座板[4]、电机[1]安放在座板[4]孔中,四周用螺钉[2]固紧,左端中部开有长槽孔,以便安装弹片[29]并借长槽孔来调节弹片弹力,长槽孔也可开在弹片[29]上。在机座[25]的右端部上、下,加工有四个槽孔,用于安装横向限位条[15]。右端内侧中部钻有通孔[32]、机座[25]的正面上下部边缘处有四个供固定整机的通孔[31],机座[25]的侧面(即面向操作者的一面),装有换向开关[26]和电源开关[27],整机由机座[25]支承。图3与图4分别为夹具的俯视图和横剖视图,夹具包括夹具板[10]、手柄[11]、支承梁[13]、紧定螺钉[14]构成。夹具板[10]为一长方形钢板,一端为圆弧形,在圆弧端的内侧中心加工有定位支承孔[36],该孔供丝杆套[20]与夹具板[10]连接之用,丝杆套[20]为带凸缘的长筒套,丝杆[16]上部有台阶,丝杆套[20]的凸缘外端面支承在丝杆[16]的台阶上,丝杆套[20]凸缘的内端为调整垫片[22],夹具板[10]套装于丝杆套[20]上,并用螺钉[17]使夹具板[10]与丝杆套[20]连成一体,可绕丝杆[16]横向摆动。夹具板[10]的另一端为直线型,支承梁[13]安装在该端内侧的上表面,并用螺钉[34]使之连成一体。夹具板[10]直线端两侧各加工一定位槽孔,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别安装在两侧的定位槽孔内,它借助于活动触点臂及固定触点的托板上支承触点周围的平面和定位槽孔的上表面进行定位,触点穿过槽孔,并凸出夹具板[10]下表面一定高度,用磨头进行磨削。支承梁[13]为一长条形,梁的中部有两个通孔,供螺钉[34]穿入,梁两端的下表面铣出一个台阶平面,便于安装触点及其连接件,梁的两端另加工有螺孔,紧定螺钉[14]就拧入该孔,用螺钉[14]来压紧触点的根部。夹具板[10]直线端内侧中部有手柄[11],用来带动夹具板[10]的横向移动。为限制夹具的横向移动,在机座[25](参见图2)的上部两侧,装有限位条[15],避免磨头与触点连接件接触。磨头主要包括杯形砂轮[9]、垫圈[8]、锁紧螺母[7]、止动螺钉[6]、螺纹套[5]、电机座板[4]、垫片[3]、螺钉[2]、电机[1]、钢球[30]、弹片[29]、固定螺钉[28]构成。砂轮[9]用螺纹套[5]和垫圈[8]夹住,并用螺母[7]紧固,套装在电机轴的上端,然后用止动螺钉[6]拧紧。可防止砂轮[9]与电机轴的相对转动。由于电机轴多少有轴向窜动,因此在电机轴下端底部,装有轴向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它由钢球[30]和弹片[29]构成,钢球[30]顶住轴端,而钢球支承在弹片[29]上。当电机轴有间隙时,弹片[29]和钢球[30]在弹力作用下能自动调节补偿间隙,以保证对触点的磨削平整。弹片[29]用螺钉[28]将其固定在机座[25]的下部。进给机构包括,丝杆[16]、传动螺母[24]、手轮[18]、螺母[19]构成。丝杆[16]为阶梯形杆,下部为螺纹、中部为光杆、上部又为螺纹,在下部螺纹与光杆交界处有台阶,台阶供支承螺纹套[20],上部螺纹供安装和固紧手轮[18]。丝杆[16]下部与传动螺母[24]啮合,转动手轮[18]、丝杆[16]就可轴向移动,从而使夹具板[10]上下运动,实现对触点轴向磨削。为防止手轮[18]松动,故在丝杆[16]的上部用螺母[19]锁紧手轮。传动螺母[24]为长方形,中间为螺孔,螺母为弹性结构,沿径向剖开,但不是剖开成两半,只是右端剖开,左端在螺孔的外侧,钻有一圆孔,而在与剖开面垂直的表面中部位于螺孔外侧处加工一螺孔,供安装间隙调节螺钉[33],用来调节丝杆[16]与传动螺母[24]的传动间隙。传动螺母[24]用螺钉[23]穿过通孔[32]固定在机座[25]上。本技术的动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参见图1~图4,固定触点[37]及托板[38]装于固定触点定位槽孔中,用紧定螺钉[14]压紧触点的根部,同理活动触点[39]及活动触点臂[40]装于动触点的定位槽孔中。触点伸出夹具板[10]下表面一定高度。启动电机[1]后,转动手轮[18]使触点与砂轮[9]接触,然后摆动手柄[11]使夹具板[10]横向移动,进行磨削。如果触点表面凹陷和凸起并不严重,只需将手柄[11]摆动数次就可以达到磨平的目的。若是触点表损伤严重,可转动手轮[18]再次轴向进给,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磨平工作。倘若轴向进给量太大,造成触点表面温度太高,可调节电机轴尾端弹片[29]弹力解决。如果进给量太大,电机轴向下窜动,使弹片[29]下弯,这样可避免触点在磨削过程中表面烧伤。至于夹具板[10]的横向移动,因有限位条[15],所以不会造成对触点连接件的损伤和接触。由于触点表面的磨削量一般在0.1毫米左右,因此磨平一付触点只需要几分钟,比人工磨削快五倍以上,并且可以保证质量。本技术是一种轻便磨削具,整机重量只有3公斤,外形尺寸长×宽×高,小于250×150×200(毫米),消耗的功率为30~40瓦。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分电器触点磨平装置,用于各种汽车分电器触点的磨削,主要由夹具、磨头、进给机构和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夹具包括夹具板、手柄、支承梁、紧定螺钉构成,磨头包括电机、锁紧螺母、垫圈、杯形砂轮、弹片、钢球构成,进给机构包括丝杆、手轮、锁紧螺母、丝杆套、传动螺母、调节螺钉构成,机座由电机座板和限位条构成,夹具依靠定位支承孔套装在丝杆套上,并用螺钉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分电器触点磨平装置,用于各种汽车分电器触点的磨削,主要由夹具、磨头、进给机构和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夹具包括夹具板[10]、手柄[11]、支承梁[13]、紧定螺钉[14]构成,磨头包括电机[1]、锁紧螺母[7]、垫圈[8]、杯形砂轮[9]、弹片[29]、钢球[30]构成,进给机构包括丝杆[16]、手轮[18]、锁紧螺母[19]、丝杆套[20]、传动螺母[24]、调节螺钉[33]构成,机座[25]由电机座板[4]和限位条[15]构成,夹具依靠定位支承孔[36]套装在丝杆套[20]上,并用螺钉[17]将夹具和丝杆套[20]连成一体,可绕丝杆[16]横向摆动,丝杆[16]与传动螺母[24]相啮合,用螺钉[23]将传动螺母[24]固接在机座[25]的上部,磨头上的杯形砂轮[9]用螺纹套[5]与垫圈[8]夹住,并用螺母[7]紧固,套装在电机轴的上端。用止动螺钉[6]拧紧,电机[1]安装在电机座板[4]中,座板[4]焊接在机座[25]的下部,磨头与夹具无直接连接,整机通过机座[25]上的四个通孔[31]支承在工作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大雄
申请(专利权)人:陆大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