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边装置及磨边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1011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边装置,其具有吸附板状体的工作台和对在该工作台的吸附面吸附的板状体的周缘部进行磨削的砂轮,在该磨边装置中,所述吸附面由3个以上的吸附区域构成,在各吸附区域至少各设有一个开口部,所述磨边装置具有减压装置,该减压装置从距所述吸附面的中央近的吸附区域朝向距所述吸附面的中央远的吸附区域,依次在每个吸附区域开始各开口部内的减压,从而进行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作为玻璃板等板状体的磨边装置,已知有一种磨边装置,其具有吸附板状体的工作台和对在该工作台的上表面吸附的板状体的周缘部进行磨削的砂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磨边装置具有对在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开口部内进行减压的减压装置和向多个开口部内供给压缩气体的供气装置。在该磨边装置中,通过减压装置对多个开口部内进行减压,将板状体吸附于工作台。并且,在吸附前,供气装置向多个开口部内供给压缩气体,所以板状体因压缩气体的风压而处于从工作台浮起的状态,因此能够减轻工作台和板状体的接触压力,从而能够使工作台和板状体容易地对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31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虽然上述现有的磨边装置对多个开口部内进行减压而进行吸附,但是没有特别规定开始减压的顺序。因此,根据开始减压的顺序,有时会将板状体在变形的状态下吸附于工作台,在板状体的周缘部的位置产生变动,磨削精度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精度高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磨边装置,具有吸附板状体的工作台和对吸附于该工作台的吸附面的板状体的周缘部进行磨削的砂轮,其中,所述吸附面由3个以上的吸附区域构成,在各吸附区域至少各设置有一个开口部,所述磨边装置具有减压装置,该减压装置从距所述吸附面的中央近的吸附区域朝向距所述吸附面的中央远的吸附区域,依次对每个吸附区域开始各开口部内的减压,从而进行吸附。在本专利技术的磨边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砂轮的磨削对象为矩形形状的所述板状体的彼此相对的两边,所述磨边装置还具有在吸附前使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板状体对位的对位装置,所述对位装置具有四对能够与所述板状体的四边中的任一边接触的接触体,在两对所述接触体与作为非磨削对象的两边接触而夹住所述板状体之后,剩余的两对所述接触体与作为磨削对象的两边接触而夹住所述板状体,从而进行对位。在本专利技术的磨边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对位装置使另一对接触体朝向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一对接触体靠近,以使剩余的两对所述接触体与作为磨削对象的两边接触而夹住所述板状体,从靠近方向观察,进行靠近的一对所述接触体和作为磨削对象的一边的两个接触位置分别处于固定的一对所述接触体和作为磨削对象的剩余的一边的两个接触位置之间。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磨边方法,包括使板状体吸附于工作台的吸附工序和对吸附于所述工作台的吸附面的板状体的周缘部进行磨削的磨削工序,其中,所述吸附面由3个以上的吸附区域构成,在各吸附区域至少各设置有一个开口部,在所述吸附工序中,从距所述吸附面的中央近的吸附区域朝向距所述吸附面的中央远的吸附区域,依次对每个吸附区域开始各开口部内的减压,从而进行吸附。本专利技术的磨边方法,优选的是,在所述磨削工序中,对矩形形状的所述板状体的彼此相对的两边进行磨削,所述磨边方法还具有对位工序,该对位工序是在所述吸附工序之前使用四对能够与所述板状体的四边中的任一边接触的接触体来使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板状体对位的工序,在所述对位工序中,在两对所述接触体与作为非磨削对象的两边接触而夹住所述板状体之后,剩余的两对所述接触体与作为磨削对象的两边接触而夹住所述板状体,从而进行对位。本专利技术的磨边方法,优选的是,在所述对位工序中,使另一对接触体朝向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一对接触体靠近,以使所述剩余的两对接触体与作为磨削对象的两边接触而夹住所述板状体,从靠近方向观察,进行靠近的一对所述接触体和作为磨削对象的一边的两个接触位置分别处于固定的一对所述接触体和作为磨削对象的剩余的一边的两个接触位置之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磨削精度高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磨边装置的概略结构图(I)。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磨边装置的概略结构图(2)。图3是由减压装置40开始减压时的工作台20的截面图。图4是由供气装置50供给压缩气体时的工作台20的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磨边方法的说明图(I)。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磨边方法的说明图(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磨边方法的说明图(3)。图8是移载机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磨边装置)图1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磨边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由减压装置40开始减压时的工作台20的截面图。图4是由供气装置50供给压缩气体时的工作台20的截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磨边装置10例如具有工作台20、砂轮30、减压装置40、供气装置50、及对位装置60。磨边装置10是对板状体100的周缘部进行磨削的装置。例如,磨边装置10对矩形形状的板状体100的彼此相对的两边102、104进行磨削。在此,“矩形形状”除了长方形(包括正方形)之外,还包括长方形的角被切削或修圆后的形状。此外,在磨边装置10的附近设有与磨边装置10相同的结构且对板状体100的剩余两边106、108进行磨削的装置。相邻的磨边装置10之间的板状体100的交接通过移载机70 (参照图8)进行。移载机70为一般的结构即可,例如如图8所示,由支承板状体100的框架(支承体)71等构成。框架71具有框架主体72及在框架主体72的下表面排列的多个吸附垫73。吸附垫73具有吸附板状体100的吸附面74。在吸附面74上设有吸附孔,并连接于真空泵等吸气源。在板状体100与吸附面74接触的状态下,吸气源进行动作并对吸附孔内进行减压后,将板状体100吸附于吸附面74。从该状态开始,吸气源停止动作并将吸附孔内向大气开放时,吸附被解除。框架71构成为能够沿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作为使框架71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驱动源,例如使用伺服马达。为了将伺服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传递至框架71,在伺服马达和框架71之间设置了滚珠丝杠、皮带、或齿条齿轮等。另一方面,作为使框架7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源,使用伺服马达、液压缸(例如气压缸、油压缸)等。(板状体)板状体100通过在具有两个磨边装置10的制造生产线上流动,对四边102 108进行磨边。进行磨边的顺序没有限制,既可以在对长边进行磨边之后对短边进行磨边,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板状体100只要是一般的板状体即可,可以为玻璃板(包括夹层玻璃板)、金属板、陶瓷板、树脂板、半导体板、复合材料板等。(工作台)如图1所示,工作台20具有吸附板状体100的吸附面22。吸附面22可以为工作台20的上表面。吸附面22由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的吸附区域221 223构成,在各吸附区域221 223至少各设有一个开口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面22物理上分成三个吸附区域221 223,相邻的吸附区域分离,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即,吸附面22可以概念性地分成三个以上的吸附区域,相邻的吸附区域也可以接触。开口部24具有凹状的形状,在开口部24的内底面设有吸气孔26及供气孔28。吸气孔26及供气孔28在每个开口部24至少各设有一个。多个开口部24既可以为同一形状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砂轮)如图2所示,砂轮30为对在工作台20的吸附面22吸附的板状体100的周缘部进行磨削的部件。例如,砂轮30设有两个,各自的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干大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