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835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芯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间隔于两种极片之间的隔离膜,第一极片至少为两片且比第二极片少一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依次间隔叠加,使最上层、中间层及最下层极片都为第二极片;隔离膜有且仅有一条,其起始端完全包裹住中间层的第二极片使之与相邻的第一极片隔离,再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以同方向卷绕的方式将所有极片逐层包裹,收尾处包裹住最上层或最下层极片后固定;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都固定于隔离膜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芯兼具卷绕方式与叠片方式制备电芯的双重优势,既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又因内部受力均匀一致而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储能器件,在移动电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站等领域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而动力电池对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电芯的制备方式主要有卷绕和叠片两种。相对而言,卷绕方式的效率更高,但是卷绕方式卷出的电芯内部结构不均一,电芯不同位置所受的应力也不同,因此造成了某些厚电芯和容易厚度反弹的电芯在充放电时容易变形;另外,卷绕方式制备的电芯还存在内阻较大的缺点。相比之下,叠片方式的并联堆叠方式使得电芯具有内阻更小、放电平台更高、内部受力均匀一致等优点,而且此种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较好,更适合于应用在动力电池领域中。但是,采用叠片方式制备电池的过程中需要制备电极单元来完成堆叠,工艺繁琐复杂,效率不高。例如,业界已提出采用二分电池和全电池堆叠卷绕方式来制备锂离子电芯,其具体方式为:先将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热合成二分电池和全电池单元,再将每个单元放置在单独一条隔膜上热合,卷绕成电芯组件。可见,该方法不仅工艺较为复杂,需要进行两次热复合,而且还要先制备出电池单元,效率较低;另外,由于采用两次热复合,极片与隔膜、以及极片之间的对齐精度也不容易控制。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克服卷绕方式和叠片方式不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减小电芯内阻,又能改善电芯变形,同时还能够保证生产效率及简化工艺的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芯。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芯,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间隔于两种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至少为两片且比第二极片少一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依次间隔叠加,使最上层、中间层及最下层极片都为第二极片;隔离膜有且仅有一条,其起始端完全包裹住中间层的第二极片使之与相邻的第一极片隔离,再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以同方向卷绕的方式将所有极片逐层包裹,收尾处包裹住最上层或最下层极片后固定;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都固定于隔离膜上。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或是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每一正极片都设有正极耳,每一负极片都设有负极耳,所有正极耳全部对齐并彼此连接为正极引出端,所有负极耳全部对齐并彼此连接为负极引出端,正极引出端和负极引出端分别位于电芯顶封端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离膜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比负极片大0.l_2mm,负极片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比正极片大0.l_2mm。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都以热合的方式固定于隔离膜上。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离膜的收尾端以粘胶固定。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取出至少两片第一极片和比第一极片多一片的第二极片,在隔离膜的起始端留一个空余位,然后将单片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以四片为一个单元,按照第二极片、第一极片、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的顺序依次排布在隔离膜上,不够一个单元的最后依同样规律排列;2)将排布好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热合在隔离膜上,防止极片与隔离膜之间产生相对滑动;3)从隔离膜的起始端开始,利用空余位包住第一片第二极片,再翻转隔离膜将第一片第二极片堆叠在第一片第一极片上,继续同向翻转卷绕隔离膜直至将所有极片堆叠完,最后一片极片为第二极片;4)卷绕完成后,固定隔离膜的收尾端并保证其已完全包住最后一片第二极片。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I)中在隔离膜上排布极片时,从隔离膜的起始端至收尾端,相邻极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两种极片都设有极耳,步骤I)中在隔离膜上排布极片时,两种极片的极耳朝向相同,但相邻同种极片的极耳所在侧边相反,相邻不同种极片的极耳所在侧边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的热合温度为20-2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电芯兼具卷绕方式与叠片方式制备电芯的双重优势,既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又因内部受力均匀一致而不易变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正负极片在隔离膜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芯卷绕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制得的电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正负极片在隔离膜上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芯卷绕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制得的电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芯制备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出若干分别设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31的正极片I和负极片3,正极片I的片数比负极片3的片数少一片,且正极片I的片数至少为2片;请参阅图1,将取出的正极片I和负极片3以四片为一个单元按照负、正、正、负的顺序依次排布在隔离膜2上,不够一个单元的最后依同样规律排列,排列要求为:a)在隔离膜2的起始端、第一片负极片3之前留一个空余位20,空余位20的宽度略大于负极片3的宽度;b)在隔离膜2的长度方向上,从起始位置开始,相邻极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c)正极耳11和负极耳31的朝向相同,如图1中所有的正极耳11和负极耳31都朝向图中纸外的方向;d)相邻异性极片的极耳所在侧边相同,且相邻同性极片的极耳所在侧边相反,也就是说,相邻正极片I的正极极耳11为左右交替设置,相邻负极片3的负极极耳31也为左右交替设置,如:第一片负极片3的负极耳31设置在靠左侧处;第一片正极片I与第一片负极片3相邻,其正极耳11也设置在靠左侧处;第二片正极片I与第一片正极片I相邻,其正极耳11即设置在靠右侧处;第二片负极片3与第二片正极片I相邻,其负极耳31也设置在靠右侧处;第二步,在20-200°C温度下,通过热压方式使排列好的正极片I和负极片3与隔离膜2热合,以防止正极片1、负极片3与隔离膜2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同时,增强电芯的硬度;第三步,如图2和图3所示,从隔离膜2的起始端开始,利用空余位20包住第一片负极片3,将第一片负极片3与第一片正极片I隔离开来;再同向翻转隔离膜2,将第一片负极片3堆叠在第一片正极片I之上,按此方向继续翻转卷绕,直至将所有极片堆叠完,最后一片极片为负极片3 ;第四步,卷绕完成后,在隔离膜2的收尾处贴上粘4,此时,正极耳11和负极耳31位于电芯的同向不同侧,而且同极极耳之间已彼此对齐;最后,将多个正极耳11焊接连接在一起,将多个负极耳31焊接连接在一起,得到锂离子电芯。采用以上方法制得的锂离子电芯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正极片I和负极片3,以及卷绕间隔在正负极片1、3之间的隔离膜2。其中,正极片I的片数比负极片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芯,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间隔于两种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至少为两片且比第二极片少一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依次间隔叠加,使最上层、中间层及最下层极片都为第二极片;隔离膜有且仅有一条,其起始端完全包裹住中间层的第二极片使之与相邻的第一极片隔离,再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以同方向卷绕的方式将所有极片逐层包裹,收尾处包裹住最上层或最下层极片后固定;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都固定于隔离膜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方宏新何平汪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